玩忽職守懟上司,王羲之的「熊兒子」憑啥這麼牛?

翫忽職守懟上司,王羲之的“熊兒子”憑啥這麼牛?

文丨張溥傑

兩晉時期,門閥興盛。而門閥制度最主要特徵在於按門第高下選拔與任用官吏;至於士族免徭役,婚姻論門第,“士庶之際,實自天隔”等特徵,都是由此逐漸派生的

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祿,壟斷政權,經濟上封錮山澤,佔有大片土地和勞動力。這就造就了有些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就贏在了人生的終點線上了。晉朝一貫南渡後,王謝兩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然何以會有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之感慨。

當然,即便是王氏,也要看姓的是哪一支王。晉末喪亂,在王導策劃下,擁立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司馬睿在登基典禮上,讓王導一同坐在龍椅上,因而“王與馬,共天下”流傳天下。王導乃是琅琊王氏,因而琅琊王氏在此期間最為輝煌。

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的書聖王羲之,即位東晉琅琊王氏。所以厲害的人一般都是有著不凡的背景,哪有那麼多布衣名人。王羲之一共有七個兒子,其中狂傲不羈且比較知名的當屬五兒子王徽之,王徽之繼承了他爹優良的書法基因,有“徽之得其(王羲之)勢”的評價。

當然,他享受最多的當屬琅琊王氏帶給他的種種待遇與光環。初入仕途,他在大司馬桓溫那裡擔任參軍。桓溫雖是一代梟雄,但畢竟家世不如琅琊王氏顯赫。經田餘慶先生考證,桓溫祖上於皇室有汙,因而一直比較避諱。

翫忽職守懟上司,王羲之的“熊兒子”憑啥這麼牛?

因而,他對於王徽之在職期間經常蓬頭散發,衣冠不整,瀆職無為,也是睜隻眼閉隻眼。按道理來說,對於這樣庸碌的員工,應該開除了才是。王徽之非但沒有被開除,反而轉任到桓溫弟弟桓衝手下任騎兵參軍一職。

在此期間,小王同志依然是狂傲不羈。一次桓衝故意問他管理什麼部門,他答曰不知,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桓衝又問:“官府裡多少馬?”回答說:“我不懂有關馬的事,又怎麼知道馬的匹數?” 桓衝又問:“馬匹近來死了多少?”回答說:“活馬的事還不知道,哪裡知道死馬的事!”

桓衝最終被他打敗了,幽幽地說:“你來的時間也不短了,也該管點事兒了。”剛剛懟天懟地的小王同志此時非常默然,看了看遠方,拖著腮幫子道:“西山朝來,致有爽氣。”看似左顧而言他的回答,潛臺詞其實在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再後來,王徽之調任黃門侍郎,不過沒過多久,便自己主動辭官了。注意,是自己辭官,不是被開除。就是因為自己乃是琅琊王氏之後,便可以如此視權力如遊戲,棄責任而不顧。

不知道後人吹捧他魏晉風流,究竟是何用意。如此之徒,既然心不在官場,何必過了許久再歸隱呢。要是當了一方父母官,如此瀆職,轄區的黎民百姓不知遭多大罪呢。

衣食無憂是其能夠保證隨心所欲的基礎,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王徽之才能放浪不羈。“雪夜訪戴”的故事不少人聽說過,史載《世說新語》。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雖是文言文,但比較簡單,故不再翻譯。請注意裡面的用詞“命酌酒”,命令誰酌酒呢?不是妻兒,更不可能是他自己,當然是僕人。假如說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家中孝兒嗷嗷待哺,他哪裡還有閒心小酌,哪裡還有逸緻任性的雪夜訪友。

翫忽職守懟上司,王羲之的“熊兒子”憑啥這麼牛?

王徽之同學不僅任性,而且頗有“熊孩子”的風範。作為社會清流,小王同學非常喜歡竹子。有次外出遊玩,見一士大夫家有很好的竹園。竹園主人早早得知王徽之到訪的消息,便提前安排人灑掃施設,在正廳坐等。

而小王同志連聲招呼都沒打,就徑直讓人將轎子抬到了竹林裡,諷誦長嘯許久。主人頓感失望,希望他返回時能通報一下,可他竟準備一走了之。氣急之下,主人便讓人前去關門,不讓他走。而小王同學卻非常高興,覺得這主人有意思,這才前去打招呼。

您倒是灑脫了,可是置別人於不顧難道不為失禮?本是熊孩子般的行為,反而被吹捧成不拘小節。真是是好是壞,全憑一張嘴。

誠如有人評價那樣,王徽之既無絕世之才,也無豐功偉績,道德乏善可陳,似乎古人所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一個都沾不上邊兒。但他也有其優勢,那就是出身名門,血統高貴。

沒辦法,誰讓人家生的好呢。即便他缺點像星星一一樣多,但出身就像太陽,太陽一出來,星星全都看不見了。(文/張溥傑)

作者張溥傑,著有《民國情事:此情可待成追憶》(新華出版社),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