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邪不壓正》諷刺影評人是太監?史航:這也太小看他了

姜文《邪不壓正》諷刺影評人是太監?史航:這也太小看他了

史航和《邪不壓正》的緣分,要從十年前開始說起。彼時的姜文剛剛經歷了《太陽照常升起》的困頓,正在醞釀下一部電影該拍些什麼東西。對姜文再熟悉不過了的史航,知道其胸中累積著的對北京的情感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之後一直無從發洩,便將張北海的長篇小說《俠隱》推薦給了他。這,便是《邪不壓正》故事的開始。

姜文《邪不壓正》諷刺影評人是太監?史航:這也太小看他了

不過隨後,姜文開始了《讓子彈飛》的製作,《俠隱》劇本的改編至此暫告一段落。這一擱置,就是四、五年。用史航的話說,“這是一次漫長的等待,只等他的心氣上來了,眼光亮了,就會找到感覺。”

巧合的是,《讓子彈飛》也源自於史航的推薦。在史航看來,中國電影的第一人非姜文莫屬。自己給姜文推薦小說,像是“上供”一般,有好的素材頭一個想起的就是他。不過“上供”也得看姜文的心情,當時不一定要的本子,回過頭來,過幾年又找來的情況也不是沒有出現過。《俠隱》就是這樣的例子。

一直想拍《施劍翹傳》的姜文,從2013年開始籌劃“民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忙完了《一步之遙》之後,2015年4月,姜文正式宣佈下一部電影將會是《俠隱》,編劇何冀平也即將完成新劇本的創作。《邪不壓正》的命運齒輪才算是真正開始了轉動。而這時,已經離姜文最初接觸到《俠隱》已經過去了7年。

表演法:潘悅然不是影評人也不是太監,他是引出結局的重要人物

對於《邪不壓正》來說,史航除了給姜文“上供”了《俠隱》原著之外,還多了一層演員的身份。在電影中,他飾演“華北第一影評人”潘悅然,戲份不算多,但每一場都充滿著張力。由於這位“華北第一影評人”在片中被稱為“潘公公”,而且“只認得五個字”。許多觀眾就開始解讀起來,“姜文是在嘲諷影評人”、“他在罵影評人是太監”、“這是在報《一步之遙》時的仇”,各種揣測層出不窮。

作為風暴中心人物的史航,在接受貓眼電影採訪的時候,直接否認上述的解讀,“我不是真的影評人,只是一個票友。”接著,他便引用姜文的話,講述起導演對他這個角色的定位,“民國是個‘大票友時代’,有的人票革命黨,有的人票大總統,還有些人票文學家,你就是票影評人。影評人高級,過的是理想化的生活,接觸的都是些高雅的東西。”所以,他並不認為姜文設置這個角色的用意是為了諷刺影評人。相反,“恰恰是在體現影評人是一個理想化的職業。”

姜文《邪不壓正》諷刺影評人是太監?史航:這也太小看他了

史航所認識的姜文,把電影看得和生命一樣重要,“讓他拿出來這麼大篇幅,只是為了懟誰,那你們可太小看他了。他要懟誰犯不著用電影來懟。”因此,在史航看來,這些事情都是誤會,“倒不是說誰有被迫害妄想症。”他還希望觀眾大膽解讀,“解讀是樂趣,但別因為解讀氣到自己,對世界產生誤解,耽誤自己欣賞美好作品。”

接著,史航闡述了自己對這個角色的理解,“‘華北第一影評人’是李天然給他戴的高帽,其實他就是關巧紅家的傳達室大爺。潘悅然是一個天真幼稚且帶點虛榮心的老男孩,他其實是活在幻想的世界裡,嚮往著美好的生活,最後和北平一起逝去,只是輓歌的一部分而已。這個人並不討厭,反而有點動人。”

此前,周韻曾在活動中透露,在《俠隱》最初的故事中,姜文並沒有設置潘悅然這個角色,是史航老師自己加了一個角色進去。在採訪中,史航默認了這個說法,“我是蹭出了一條縫擠進去,然後有塊空地就一屁股坐了下來。”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史航查閱了很多過往的資料,其中有上世紀30年代電影雜誌的影印本,據他透露,上面真的有莊士敦學生所寫的影評。不僅如此,他還通過網絡拍賣的方式拍下了莊士敦當年寫的初版書,不僅有著名的《紫禁城的黃昏》,還有他寫中國戲劇的書籍,花了好幾萬塊錢,但史航一點也不心疼,因為買了這本書之後,心裡有了底。不僅可以作為研究角色的參考,而且還被姜文拿來直接當做道具用,一舉兩得。不過在《邪不壓正》中沒有出現這件古董書,讓史航覺得頗為可惜,“就是我打電話那地方,畫面中沒看著,老薑也沒給個特寫。”

姜文《邪不壓正》諷刺影評人是太監?史航:這也太小看他了

在電影的尾聲,潘悅然為了保護李天然和關巧紅英勇就義。史航認為這正是引出電影結局的核心事件,“他們把這麼天真和有趣的一個老男孩都殺了,所以巧紅會哭成那樣。”說到此,史航還頗有些自得,“等於他們(關巧紅和李天然)是為我報仇。”這就更印證了史航的觀點,“姜文沒有拿他開玩笑,因為這個人是值得你為他報仇的。”

姜文電影信息量大,愛夾帶私貨已經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了。這一次在《邪不壓正》中,許多臺詞若有所指,比方說“我就是為了這醋,包了一頓餃子”就被指是對應姜文當年那句“我再也不幹這種包餃子餵豬的事了”。

其實,就連史航也不否認這一點,他覺得夾帶私貨並沒有問題,但只要這個私貨是乾貨就有意義。接著,史航搬出了伍迪·艾倫舉例子,在他看來,伍迪·艾倫的電影全是私貨,但全世界的影迷都愛看,美國也沒見著反對他電影的觀眾,因為“私貨不妨礙其偉大,不能有私貨就否定。”

姜文《邪不壓正》諷刺影評人是太監?史航:這也太小看他了

創作觀:姜文不相信武俠,他想講述男人經由女人成長的故事

《俠隱》作為一部非傳統的武俠小說,勾勒出一幅全景式的民國北平地圖,這樣一本書交給從未拍過武俠電影的姜文來改編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姜文本人則覺得傳統的武俠電影都太套路,人物“嗖”的一下飛起來不是他想要的效果。

於是乎主創團隊在頭三年的時間裡,一直在摳電影的細節。比方說李天然到底應該怎樣飛簷走壁,這個問題就讓團隊琢磨了很久。

大家覺得,既然李天然身懷絕世武功,那麼在一排屋頂上走完後,假如前面是一大片空地,要是下來走兩步的話再跳上去就顯得很low。為了解決單單這一個問題,策劃團隊就想了很多的解決方案。有人說讓他飛過去,姜文覺得太武俠了不願意。後來七嘴八舌聊到了樹,大家覺得有樹的地方就跳可以上去;樹旁邊有牌坊,牌坊也可以拿來做借力的道具;牌坊邊上還有電線,踩著電線就可以跳到下一排的屋頂。經過無數次的討論,才形成了電影中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當然,整個策劃團隊“也因此找到了很多樂趣”。

姜文《邪不壓正》諷刺影評人是太監?史航:這也太小看他了

為了闡述自己對“俠”的理解,史航一筆一畫地給記者拆分起“俠”這個字來,“‘俠’是一個單人旁加個‘夾’,也就是夾縫中的人。”在史航看來,姜文是個“真正的不相信俠的人”,他其實是想拍一部“反武俠”的武俠電影。而“俠”並不是《邪不壓正》的主題,電影真正要講述的是男人經由女人最終成長的故事。

因此,女性在《邪不壓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用姜文的話說,“他把女性當作神一樣在拍”。關巧紅勇敢追求自由,唐鳳儀為愛不顧一切,展現了不同層面的女性魅力。而史航則以電影中的“西姐”為例,他認為西姐死得跟潘悅然一樣壯烈,代表著“一種極致,像星辰一樣永恆。”為此,他引用《浮士德》裡的一句話,“永恆之女性,引我們上升”,來描述姜文電影中的女性形象。所以,他完全不認同說姜文“直男癌”的觀點,“這完全是一個粗心的誤解。他懂得尊重,所以他坦然。”

至於“華北第一影評人”潘悅然認識的究竟是哪五個字。最後,史航挺直了背,身體前傾,字正腔圓地說道,“大、家、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