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後,是對編劇的最大偏見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後,是對編劇的最大偏見

很多人知道史航,是在2013年電影《小時代》上映期間。

他公開在微博評論《小時代》:“導演把關把得好,全片沒出現一個演技派,大家水準一般齊。”

然後,他還不忘引用《圍城》中的一句話:“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果然,他被郭敬明的粉絲組團diss。

那一戰,史航被看做“罵神級”人物,據說不少粉絲私信求拜師,求出書——《教你如何罵人》。

結果,有人罵他不懂電影之後,才知道他是硬核影評人;有人罵他不懂創作之後,才知道他是金牌編劇;有人罵他不懂時代後,才知道他是著名策劃人。

特別是,當有人罵他蹭流量想做“網紅”時,他說“對”,而且趁著人多,還掏出了自己喜歡的書力薦。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所以,史航在臺前幕後兩個時空的自由切換,打破了人們對於編劇的固有偏見,一切如他在一次採訪中所說:

生存就是要暴露,而不是裹藏或者包裝。

所以,他堅持“暴露”在公眾的視野之中。

從《奇葩說》、《吐槽大會》、《四味毒叔》,到《我就是演員》,甚至在影視劇大片中也頻頻出現他的身影。

1 只要有趣,不害怕損傷“羽毛”

史航是一個無畏的人,如果這世間真的有什麼讓他覺得害怕,那便是“無趣”二字。

作為一名知名編劇,他仍舊有勇氣以“辯論新手”的身份,參加頗具話題度的《奇葩說》。

所以,當他出現在海選賽場時,蔡康永與高曉松連連驚歎。

只要有趣,他從不害怕損傷“羽毛”。

雖然史航不是專業辯手,但他表現依然精彩。有趣的人,總能輕易吸引到目光。

記得,有期辯題是:“惡劣天氣點外賣是不是一種罪。”

據說,史航的天然觀點是“無罪”一方,但是他卻成了“有罪”的持方,這也正是辯論有意思的地方。

史航曾經談到過參加《奇葩說》後的轉變,他甚至曾經誤解辯手是沒有操守和立場的,他們似乎只拼輸贏。

但是,經過親身體驗,他對辯論也有了新的感知,他說:

“世間的觀點,另一端並不是魔鬼。為什麼不想想別人為什麼會這麼選擇呢?

你一生無法成為另一個人,為什麼不一時成為另一個人。

作為一位資深編劇,史航本就很善於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所以,除了送外賣人和點外賣人的常規角度外,他還為這道辯題貢獻了精彩的第三視角:外賣菜品本身。

於是,他為外賣“發聲”:

“它本來覺得自己很香很好吃,熱乎乎暖洋洋,但兩個小時之後,它想“自殺”了,或許它已經變成屍體了。

惡劣天氣叫外賣,損失的是外賣本身的價值。

從史航為外賣“發聲”不難看出,他作為編劇的功底。

史航說他創作劇本的時候,即便是男十八號的臺詞他也會反覆琢磨,使他的存在合情合理且有演繹空間。

所以,在他筆下,人人都有可愛的性格和豐滿的精神。

編劇以包容的目光看世界,而世界,在編劇眼裡也被解構成了更有趣的樣子,這大概就是編劇身份之於史航的意義。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2 讀書為了“開屏”

對於早年間就在各大論壇“舌戰群儒”的“北方影武者”史航來說,參加《奇葩說》其實都是小場面,他不過是藉此消遣了自己的碎片時間。

想當年的西祠衚衕和天涯論壇,擁有第一批“網上衝浪”的優質網友,能從那個時代走出來成為“網絡大V”,必須擁有比如今“知乎大V”更強悍硬核的眼界和知識。

史航最初的網名,來自黑澤明的電影《影武者》,轉戰微博之後取諧音“鸚鵡”。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其實史航這個名字經常在一些名人口中出現。

張泉靈曾說,史航走到哪都揹著一口袋書,會隨時翻開閱讀, 是“真正愛讀書的人”;

袁弘也說過,史航讀書非常認真,每本書上都貼了很多彩色的便籤用於標記。

從他們的共同描述中,我們會勾勒出這樣一個形象:喜歡讀書,喜歡把書貼滿便籤,喜歡向朋友推薦書。

而一本本貼滿了彩色便利籤的書,就像孔雀的羽毛,稍一抖落,嘩嘩作響。所以,如果你叫他“孔雀史航”,他也一定不會介意。

但即便是讀書,他也沒有一直躲在幕後。比起“躲進小樓成一統”,他更希望將好的作品分享推薦給大家。

於是,他在小八道灣衚衕的鼓樓西劇場,辦起了與眾不同的“朗讀會”,沒有任何商業元素,也不想盈利,只是邀請大家單純地分享書中的世界。

至今,已經有200餘位影視名人、文化大咖和各界精英,來到此處向大家誦讀自己喜歡的文字。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史航曾說,假如這個世界上只剩下一個人,他是不會讀書的。如果他還在讀書,便是還有在乎的人,因為在他看來,讀書和寫書本就是為了分享情感和思想。

所以,他說,有的人讀書是為了鸚鵡學舌,而他是為了孔雀開屏。

3 不會演戲的影評人,不是好編劇

讀書,不僅沒讓史航成書呆子,反令他更加妙趣橫生,而除此之外,史航還有著天生的表演慾。

在《吐槽大會》中四兩撥千斤的穩定發揮,對《我就是演員》鞭辟入裡的點評,都令史航收穫了更多粉絲和關注,這個帶著小圓眼鏡的胖子,甚至終於獲得了自己的流量和黑粉。

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年代,史航還能以強勁的勢頭席捲各大平臺,可見有趣的靈魂總是格外有魅力。

史航是圈內著名的電影評論人,從論壇時代的洋洋灑灑,到

微博時代的簡短精妙,他的點評總是視角獨特又一針見血。

從《中國電影報道》出品的5分鐘影評脫口秀《鸚鵡話外音》,到更加自由有梗的《四味毒叔》,史航甚至成為節目點擊與看點的保證。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而他的導演朋友們,也知道這位編劇朋友的小愛好,所以也很樂於邀史航客串適合角色。

比如,客串電影《神探亨特張》,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甚至還客串了姜文的電影,扮演了《邪不壓正》中的“影片愛好者”潘悅然。

史航絕不是跟風客串,對小角色的演藝也從不浮於表面,哪怕只有一句話的臺詞,他也反覆推敲,提前準備好各種可能的表現。

史航出演的第一個角色是《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胖和尚。他說:

“16句詞兒,382個字,我用四川話、雲南話全背得滾瓜爛熟,窮盡了這些詞兒裡面的所有可能性,所以我的戲基本沒刪。”

為演好潘悅然幾秒鐘的鏡頭,他花高價蒐羅古董書籍拿到片場,他不在乎那些書是否能被拍到,他只知道,可信的環境可以幫助他塑造出更可信的人物。

他用演員的身份感知鏡頭的力量,又通過演戲去了解導演和演員,進而,為他的導演朋友們推薦更為契合的劇本。曾經,他就將《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的原著推薦給姜文。

由此,我們不得不佩服史航的目光毒辣,因為它們確實“很姜文”。

正是有了演戲的體驗,史航才更加體諒演員,最終才創造出了眾多可信的劇情和人物。

4 不為時代唱輓歌

史航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於“讀書人”和“編劇”的固有印象,他活得熱氣騰騰充滿趣味。

他從不拒絕上流量綜藝,自然也不會一刀切地反感 “流量藝人”。他始終認為,流量是柄雙刃劍,在他看來,流量也可以變成流傳的力量。

而相比於另一位喜歡炮轟“小鮮肉”的編劇汪海林來說,史航對於“小鮮肉”演員真沒什麼偏見,而對外表的審美,也更不應該成為編劇對演員的吐槽點。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一位優秀的編劇,就是要通過人性的複雜與多樣,去演繹不同的人面對事件的不同可能性,不同外貌和性格的人都可能在編劇筆下成為獨特而有趣的人物。

史航說,他很贊同羅振宇的一句話,“我同情所有為時代唱輓歌的人”,因為一個優秀有趣的人,必然可以跟得上時代的變遷速度。

所以,鸚鵡史航從不牴觸流量,甚至樂於去“蹭熱度”:

比如,當郭敬明的粉絲聚集圍攻,他邊罵邊壞笑著掏出了一本好書;

比如,當參加流量節目獲得一眾新粉絲,他就趕快推薦好電影。

他從不收錢寫違心的影評,卻有著憑一己之力影響銷量的野心。

史航曾說,也許自己這一生都寫不出偉大的作品,但好在,他還可以將偉大的作品推薦給世人。他不想讓珍珠蒙塵,所以,他樂此不疲地將好作品推薦給大眾。

最近,史航出現在了美食記錄片《醉美中國味》中。

片子裡,他再一次觸摸了記憶中的長春,也找尋了心底念念不忘的那個味道,一不小心又將自己暴露在了大家面前。

可不管他怎樣暴露,似乎都更加展現了他的有趣。

一切正如他所說,“肆意追求自己的樂趣,如果不小心還影響或者取悅了別人,還有人願意讀書,還有人願意聽,就足夠了。

一直以來,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我想,這就是史航,這才是史航吧!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統稿|薛笨笨

審稿|阿圖如是說

聲明:本文所述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推麼推文化傳媒(ID:atu0003)立場。圖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方擁有,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atu580216@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