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很多人知道史航,是在2013年电影《小时代》上映期间。

他公开在微博评论《小时代》:“导演把关把得好,全片没出现一个演技派,大家水准一般齐。”

然后,他还不忘引用《围城》中的一句话:“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果然,他被郭敬明的粉丝组团diss。

那一战,史航被看做“骂神级”人物,据说不少粉丝私信求拜师,求出书——《教你如何骂人》。

结果,有人骂他不懂电影之后,才知道他是硬核影评人;有人骂他不懂创作之后,才知道他是金牌编剧;有人骂他不懂时代后,才知道他是著名策划人。

特别是,当有人骂他蹭流量想做“网红”时,他说“对”,而且趁着人多,还掏出了自己喜欢的书力荐。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所以,史航在台前幕后两个时空的自由切换,打破了人们对于编剧的固有偏见,一切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说:

生存就是要暴露,而不是裹藏或者包装。

所以,他坚持“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从《奇葩说》、《吐槽大会》、《四味毒叔》,到《我就是演员》,甚至在影视剧大片中也频频出现他的身影。

1 只要有趣,不害怕损伤“羽毛”

史航是一个无畏的人,如果这世间真的有什么让他觉得害怕,那便是“无趣”二字。

作为一名知名编剧,他仍旧有勇气以“辩论新手”的身份,参加颇具话题度的《奇葩说》。

所以,当他出现在海选赛场时,蔡康永与高晓松连连惊叹。

只要有趣,他从不害怕损伤“羽毛”。

虽然史航不是专业辩手,但他表现依然精彩。有趣的人,总能轻易吸引到目光。

记得,有期辩题是:“恶劣天气点外卖是不是一种罪。”

据说,史航的天然观点是“无罪”一方,但是他却成了“有罪”的持方,这也正是辩论有意思的地方。

史航曾经谈到过参加《奇葩说》后的转变,他甚至曾经误解辩手是没有操守和立场的,他们似乎只拼输赢。

但是,经过亲身体验,他对辩论也有了新的感知,他说:

“世间的观点,另一端并不是魔鬼。为什么不想想别人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

你一生无法成为另一个人,为什么不一时成为另一个人。

作为一位资深编剧,史航本就很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所以,除了送外卖人和点外卖人的常规角度外,他还为这道辩题贡献了精彩的第三视角:外卖菜品本身。

于是,他为外卖“发声”:

“它本来觉得自己很香很好吃,热乎乎暖洋洋,但两个小时之后,它想“自杀”了,或许它已经变成尸体了。

恶劣天气叫外卖,损失的是外卖本身的价值。

从史航为外卖“发声”不难看出,他作为编剧的功底。

史航说他创作剧本的时候,即便是男十八号的台词他也会反复琢磨,使他的存在合情合理且有演绎空间。

所以,在他笔下,人人都有可爱的性格和丰满的精神。

编剧以包容的目光看世界,而世界,在编剧眼里也被解构成了更有趣的样子,这大概就是编剧身份之于史航的意义。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2 读书为了“开屏”

对于早年间就在各大论坛“舌战群儒”的“北方影武者”史航来说,参加《奇葩说》其实都是小场面,他不过是借此消遣了自己的碎片时间。

想当年的西祠胡同和天涯论坛,拥有第一批“网上冲浪”的优质网友,能从那个时代走出来成为“网络大V”,必须拥有比如今“知乎大V”更强悍硬核的眼界和知识。

史航最初的网名,来自黑泽明的电影《影武者》,转战微博之后取谐音“鹦鹉”。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史航这个名字经常在一些名人口中出现。

张泉灵曾说,史航走到哪都背着一口袋书,会随时翻开阅读, 是“真正爱读书的人”;

袁弘也说过,史航读书非常认真,每本书上都贴了很多彩色的便签用于标记。

从他们的共同描述中,我们会勾勒出这样一个形象:喜欢读书,喜欢把书贴满便签,喜欢向朋友推荐书。

而一本本贴满了彩色便利签的书,就像孔雀的羽毛,稍一抖落,哗哗作响。所以,如果你叫他“孔雀史航”,他也一定不会介意。

但即便是读书,他也没有一直躲在幕后。比起“躲进小楼成一统”,他更希望将好的作品分享推荐给大家。

于是,他在小八道湾胡同的鼓楼西剧场,办起了与众不同的“朗读会”,没有任何商业元素,也不想盈利,只是邀请大家单纯地分享书中的世界。

至今,已经有200余位影视名人、文化大咖和各界精英,来到此处向大家诵读自己喜欢的文字。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史航曾说,假如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他是不会读书的。如果他还在读书,便是还有在乎的人,因为在他看来,读书和写书本就是为了分享情感和思想。

所以,他说,有的人读书是为了鹦鹉学舌,而他是为了孔雀开屏。

3 不会演戏的影评人,不是好编剧

读书,不仅没让史航成书呆子,反令他更加妙趣横生,而除此之外,史航还有着天生的表演欲。

在《吐槽大会》中四两拨千斤的稳定发挥,对《我就是演员》鞭辟入里的点评,都令史航收获了更多粉丝和关注,这个带着小圆眼镜的胖子,甚至终于获得了自己的流量和黑粉。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年代,史航还能以强劲的势头席卷各大平台,可见有趣的灵魂总是格外有魅力。

史航是圈内著名的电影评论人,从论坛时代的洋洋洒洒,到

微博时代的简短精妙,他的点评总是视角独特又一针见血。

从《中国电影报道》出品的5分钟影评脱口秀《鹦鹉话外音》,到更加自由有梗的《四味毒叔》,史航甚至成为节目点击与看点的保证。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而他的导演朋友们,也知道这位编剧朋友的小爱好,所以也很乐于邀史航客串适合角色。

比如,客串电影《神探亨特张》,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甚至还客串了姜文的电影,扮演了《邪不压正》中的“影片爱好者”潘悦然。

史航绝不是跟风客串,对小角色的演艺也从不浮于表面,哪怕只有一句话的台词,他也反复推敲,提前准备好各种可能的表现。

史航出演的第一个角色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胖和尚。他说:

“16句词儿,382个字,我用四川话、云南话全背得滚瓜烂熟,穷尽了这些词儿里面的所有可能性,所以我的戏基本没删。”

为演好潘悦然几秒钟的镜头,他花高价搜罗古董书籍拿到片场,他不在乎那些书是否能被拍到,他只知道,可信的环境可以帮助他塑造出更可信的人物。

他用演员的身份感知镜头的力量,又通过演戏去了解导演和演员,进而,为他的导演朋友们推荐更为契合的剧本。曾经,他就将《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的原著推荐给姜文。

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史航的目光毒辣,因为它们确实“很姜文”。

正是有了演戏的体验,史航才更加体谅演员,最终才创造出了众多可信的剧情和人物。

4 不为时代唱挽歌

史航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于“读书人”和“编剧”的固有印象,他活得热气腾腾充满趣味。

他从不拒绝上流量综艺,自然也不会一刀切地反感 “流量艺人”。他始终认为,流量是柄双刃剑,在他看来,流量也可以变成流传的力量。

而相比于另一位喜欢炮轰“小鲜肉”的编剧汪海林来说,史航对于“小鲜肉”演员真没什么偏见,而对外表的审美,也更不应该成为编剧对演员的吐槽点。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一位优秀的编剧,就是要通过人性的复杂与多样,去演绎不同的人面对事件的不同可能性,不同外貌和性格的人都可能在编剧笔下成为独特而有趣的人物。

史航说,他很赞同罗振宇的一句话,“我同情所有为时代唱挽歌的人”,因为一个优秀有趣的人,必然可以跟得上时代的变迁速度。

所以,鹦鹉史航从不抵触流量,甚至乐于去“蹭热度”:

比如,当郭敬明的粉丝聚集围攻,他边骂边坏笑着掏出了一本好书;

比如,当参加流量节目获得一众新粉丝,他就赶快推荐好电影。

他从不收钱写违心的影评,却有着凭一己之力影响销量的野心。

史航曾说,也许自己这一生都写不出伟大的作品,但好在,他还可以将伟大的作品推荐给世人。他不想让珍珠蒙尘,所以,他乐此不疲地将好作品推荐给大众。

最近,史航出现在了美食记录片《醉美中国味》中。

片子里,他再一次触摸了记忆中的长春,也找寻了心底念念不忘的那个味道,一不小心又将自己暴露在了大家面前。

可不管他怎样暴露,似乎都更加展现了他的有趣。

一切正如他所说,“肆意追求自己的乐趣,如果不小心还影响或者取悦了别人,还有人愿意读书,还有人愿意听,就足够了。

一直以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想,这就是史航,这才是史航吧!

“奇葩”史航:只能躲在幕后,是对编剧的最大偏见

统稿|薛笨笨

审稿|阿图如是说

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推么推文化传媒(ID:atu0003)立场。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方拥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atu580216@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