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變數:客流量下降,誰是「幕後黑手」?

618變數:客流量下降,誰是“幕後黑手”?

流量乃電商頭等大事,關乎生死存亡。近日,關於618線上店鋪流量大降的新聞快速成為焦點,文中宣稱“商家流量斷崖式下降50%”,這是用個例來刺激觀眾的眼球,然而,拋開媒體慣用的誇大表述手法,今年的618的確出現了變數,電商流量下降是不可迴避的事實。以某大型電商平臺大家電的訪客數為例,今年進入618促銷週期以來,第22-24周平臺訪客數同比均呈現不同程度下降,618假期3天訪客數同比下降5.4%。

618變數:客流量下降,誰是“幕後黑手”?

618期間大型電商平臺流量增長遇到瓶頸,這時候電商人迫切想知道的就是,這只是偶然現象,還是大勢所趨?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明白618流量瓶頸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些影響因素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筆者認為影響618電商平臺流量表現的因素可分為短期因素和長期因素兩個維度。其中,長期因素相較短期因素,對電商流量的影響波及面更廣,且影響時間也更加持久。

短期因素

事件分流:今年618恰逢世界盃賽季狂歡,消費者的時間、精力有限,所以,618大促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世界盃事件分流的影響。

節點分流:年中大促已經成為眾多商家必備環節,各平臺、店鋪紛紛通過店慶、週年慶、年中促銷、品牌日、品類日等多種形式展開促銷,這樣的高頻率的促銷節點對市場起到明顯的分流作用,與此同時,618等重要節點促銷週期在變得越來越長,加上覆雜的優惠計算公式,讓很多消費者直呼智商被碾壓。

長期因素

人口紅利消退:電商自誕生以來,搭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順風車一路風光無限,觸網的人口紅利一直是電商的重要增量來源,然而,發展到目前,人口紅利明顯消退,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我國在2018年的網民數量已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5.8%,隨著鄉鎮觸網、農村觸網的深入發展,全國網絡用戶已超過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尚未接入互聯網的人口變得越來越少,單純依靠人口紅利驅動增長將變得越來越難。

去中心化趨勢:電商流量逐步進入存量階段,呈現出去中心化的趨勢。互聯網發展至今,是一個購物選擇不斷豐富的過程,然而,現在已經到了信息過載的階段,過量的信息增加了人們的決策負擔,電商也面臨同樣的困境。所以,接下來電商的發展邏輯,將是幫助人們做信息篩選,減少人們選擇的負擔和成本。社交(拼多多、微信、什麼值得買等)、短視頻等應用圍繞人們的生活圈聚合流量,在消費決策中加入了社交因素、娛樂因素,形成了電商消費的新入口。這些新入口短時間內不會撼動原有的大電商格局,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傳統電商起到分流效果。

消費習慣變遷:“以用戶為中心”已經是商業的共識,這就要求我們時刻關注人的變化,關注消費習慣的變化。旅遊已經成為大眾歡度節假日的標準姿勢,於是,節假日出遊人數屢創新高,越來越多的人的習慣從節假日購物轉變為節假日旅行,這是影響商家促銷節奏、促銷資源分配的重要長期因素。所以,商家需要及時調整思路,商品形式、內容可以結合旅遊展開,也可以從節前、節後獲取更多的商機,總之,商家活動要更好地匹配人們變遷後的消費習慣。

以上是筆者為大家揭露的618流量之謎,坐吃電商流量紅利的粗獷式增長已經結束,圍繞體驗,展開電商的精細化運營和打通線上線下的無界體驗將是下一階段的競爭核心。(劉元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