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000萬拍硬科幻,誰說這不是國產科幻的一條出路呢

1982年,科幻電影《銀翼殺手》問世,率先打開了“賽博朋克”題材電影

先河。

30年後,同樣賽博朋克風格的《頭號玩家》,在中國狂卷14億票房,甚至還掀起了“全民找彩蛋”的熱潮……

這期間,《銀翼殺手2049》《攻殼機動隊》等影片在國內熱映,賽博朋克風格新一輪崛起已初顯端倪,而這一風格的電影,也開始影響到了國產電影。

賽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netics與punk的結合詞),又稱數字朋克、賽伯朋克、電腦叛客、網絡叛客,是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以計算機或信息技術為主題,小說中通常有社會秩序受破壞的情節。現在賽博朋克的情節通常圍繞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業之間的矛盾而展開,背景設在不遠的將來的一個反烏托邦地球,而不是早期賽博朋克的外太空。它實際上標誌著針對以往科幻小說不注重信息技術的具體設定的缺點的改善和進步。

賽博朋克代表的是一種深度思考。

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部正在上映期的國產賽博朋克電影,雖然它票房慘淡,但卻透露著國人對於科幻電影的思考與態度。

全篇用黑白色調,營造“末世感”

其實,這幾年中國電影很喜歡採用黑白片這種復古的手法,比如《不成問題的問題》,用黑白片營造出歷史年代感;比如《大佛普拉斯》,則用來呈現底層人民單調的生活。

到了《伊阿索密碼》,畫面整體的黑白風格,非黑即白的感覺也樹立起了明顯的正邪對立感。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2世紀中葉,但是未來並不美好,到處都是烏煙瘴氣的後現代式的高樓大廈。儘管阿爾法醫藥公司可以封凍患有重病的病人,但是卻始終無法徹底治癒他們。這一開始的情節設定,被鎖定在充滿賽博朋克式的建築中,電影將雷德利·斯科特在1982年的《銀翼殺手》中關於未來世界的想象,化用於此,從而使這一充滿危機和陰謀的故事能夠有合適的畫面加以展現。

電影中,由趙立新扮演的姚先遠博士發現了一種墨格拉病毒。這種病毒可以治療癌症,因為它可以吞噬人體中的癌細胞。

用2000萬拍硬科幻,誰說這不是國產科幻的一條出路呢

很不幸的是,這種病毒會有一種副作用,它會產生不可控制的變異,而被墨格拉病毒感染的人,都必須消滅。

很顯然,這個設置與《生化危機》是頗有幾分相似的,而且整體劇情大部分都發生在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中。

用2000萬拍硬科幻,誰說這不是國產科幻的一條出路呢

從解藥的名字“伊阿索”不難看出,這部電影是將科技的現代感與文藝氣息相結合的。

因為伊阿索的出處來自於希臘神話,她是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的孫女,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大女兒,意為痊癒之神。

所以,伊阿索毫無疑問成了拯救世界免受墨格拉荼毒的最後希望。

一行人坐上了高科技的輪船,踏上了前往北極之旅,只可惜,神話終究不是現實,病毒已經肆虐。變異早已不可遏制,他們顯然踏上了一條絕命之路,大海漂來的未知逃生倉,彷彿北極基地發生了什麼狀況,而與此同時,在輪船上也有人發生變異,甚至有嗜血的怪獸出沒。

因患癌症被冰凍的林羽琪(李蘭迪飾)意外提前解凍,在她的身上似乎潛藏著巨大的秘密。同時,作為妹妹的林子琪(梁靜飾)此時已經比被冰凍的姐姐年紀大了,而且身手不凡。在這個船上她不僅要保護姐姐的安全,同時還要找出殺人的怪獸。

一場生死正邪的爆裂考驗迫在眉睫……

然而到最後卻發現最惡毒的也許並不是怪獸,而是人心。被認為是救世主的人,可能最終變成了魔鬼的化身。

拯救世界的靈丹妙藥,似乎也不過是一個更大的騙局……

用2000萬成本,挑戰硬科幻

國人不能碰硬科幻,但有人敢挑戰這樣所謂的市場規則。

從精神上來講,我是佩服的。

在《伊阿索密碼》中,整個故事的核心落在科技危機上,不管是生化試驗、冷凍人體,還是反烏托邦的未來,都將科幻意味從影片的第一幀畫面落實到最後一幀。

《伊阿索密碼》要講的是,科學不再是一個可信的解決方法。有著陰謀論的高級科學家正是利用了人們對於科學的迷信,製造出冰冷的未來都市。

姚先遠能夠將阿爾法醫藥公司做到讓每個人都將自己患病的親人送來冷凍,恰恰抓住了人們對於長壽的執念。

而正是這份“貪生怕死”,恰恰讓人們陷入旋渦和圈套。活著的人必須不斷為被冷凍的人償還費用,然而真正可以治癒這些疾病的藥物,卻被一拖再拖,永遠無法兌現。

這正是《伊阿索密碼》講述的主題

科技到底能否拯救人類?

科技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如何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來加以呈現,這是科幻電影是否成功的關鍵。所以在《伊阿索密碼》中,儘管在變異怪獸的形象塑造上過於模糊,對於未來空間的展現也並非細膩,但是它卻已經深入到生物科技能否拯救人類的話題中。

而當華語科幻電影銜接上這個核心主題,這種類型片便成功了一半。

而對於“科技能否拯救人類”問題的回答,則是一部科幻片的底色和特性,在《伊阿索密碼》中,這份底色叫做“親情”。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林羽琪危在旦夕,她會因為基因變異而不再是人類,為了拯救姐姐,林子琪開始絞盡腦汁回想母親之前和她說過的話。最終,科技所造成的危機由親情來解決,整部影片便在“科技”和“人性”之間,再次擁護了後者。

片方用了2000萬去挑戰硬科幻,他們期待的是好故事能打動人。

誰說這不是國產科幻電影的一條出路呢?

這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勇氣

對於科幻影迷來說,時常因為華語科幻片的完成度而吐槽不止,甚是尷尬。由於中國電影工業和特效製作還處於勃發期,和已然是特效帝國的好萊塢相比,自然在科幻片的視覺效果上差距不小;另一方面,則和中西方在科學進程之間的差距分不開,好萊塢能夠在科幻電影中大放異彩,當然是立足於西方對於科學的思考深度。

科幻片,無疑是中國電影的短板,甚至有些科幻影迷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到底會在何時出現?

從類型片的成熟度來看,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注意,然而華語電影並不是沒有科幻片出現。李仁港在1996年拍攝的《黑俠》曾經也是一代人的記憶,片中的超能人和黑色元素的運用相當出彩。

而在近幾年,華語電影也開始在動作片和犯罪片中逐漸加入科幻元素,比如2017年的《記憶大師》便是其中之一。而對於純粹的硬核科幻電影,王人超執導的小成本科幻片《孤島終結》讓我們對國產科幻片有了新的希望。

用2000萬拍硬科幻,誰說這不是國產科幻的一條出路呢

但是如何在華語商業片中運用科幻電影的敘事手段,從只是抓取科幻的噱頭,到思考科學和人類之間的關係,這才是華語商業電影真正應該解決的問題。

華語科幻片真正成熟的時間還要多久?到底哪部科幻電影可以終結“科幻元年”這個尷尬的問題?

目前的確還是無法預測,然而電影《伊阿索密碼》是一個勇敢的嘗試。

有時間,大家不如去電影院,陪著國產科幻電影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