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000万拍硬科幻,谁说这不是国产科幻的一条出路呢

1982年,科幻电影《银翼杀手》问世,率先打开了“赛博朋克”题材电影

先河。

30年后,同样赛博朋克风格的《头号玩家》,在中国狂卷14亿票房,甚至还掀起了“全民找彩蛋”的热潮……

这期间,《银翼杀手2049》《攻壳机动队》等影片在国内热映,赛博朋克风格新一轮崛起已初显端倪,而这一风格的电影,也开始影响到了国产电影。

赛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netics与punk的结合词),又称数字朋克、赛伯朋克、电脑叛客、网络叛客,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小说中通常有社会秩序受破坏的情节。现在赛博朋克的情节通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背景设在不远的将来的一个反乌托邦地球,而不是早期赛博朋克的外太空。它实际上标志着针对以往科幻小说不注重信息技术的具体设定的缺点的改善和进步。

赛博朋克代表的是一种深度思考。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部正在上映期的国产赛博朋克电影,虽然它票房惨淡,但却透露着国人对于科幻电影的思考与态度。

全篇用黑白色调,营造“末世感”

其实,这几年中国电影很喜欢采用黑白片这种复古的手法,比如《不成问题的问题》,用黑白片营造出历史年代感;比如《大佛普拉斯》,则用来呈现底层人民单调的生活。

到了《伊阿索密码》,画面整体的黑白风格,非黑即白的感觉也树立起了明显的正邪对立感。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22世纪中叶,但是未来并不美好,到处都是乌烟瘴气的后现代式的高楼大厦。尽管阿尔法医药公司可以封冻患有重病的病人,但是却始终无法彻底治愈他们。这一开始的情节设定,被锁定在充满赛博朋克式的建筑中,电影将雷德利·斯科特在1982年的《银翼杀手》中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化用于此,从而使这一充满危机和阴谋的故事能够有合适的画面加以展现。

电影中,由赵立新扮演的姚先远博士发现了一种墨格拉病毒。这种病毒可以治疗癌症,因为它可以吞噬人体中的癌细胞。

用2000万拍硬科幻,谁说这不是国产科幻的一条出路呢

很不幸的是,这种病毒会有一种副作用,它会产生不可控制的变异,而被墨格拉病毒感染的人,都必须消灭。

很显然,这个设置与《生化危机》是颇有几分相似的,而且整体剧情大部分都发生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中。

用2000万拍硬科幻,谁说这不是国产科幻的一条出路呢

从解药的名字“伊阿索”不难看出,这部电影是将科技的现代感与文艺气息相结合的。

因为伊阿索的出处来自于希腊神话,她是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的孙女,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大女儿,意为痊愈之神。

所以,伊阿索毫无疑问成了拯救世界免受墨格拉荼毒的最后希望。

一行人坐上了高科技的轮船,踏上了前往北极之旅,只可惜,神话终究不是现实,病毒已经肆虐。变异早已不可遏制,他们显然踏上了一条绝命之路,大海漂来的未知逃生仓,仿佛北极基地发生了什么状况,而与此同时,在轮船上也有人发生变异,甚至有嗜血的怪兽出没。

因患癌症被冰冻的林羽琪(李兰迪饰)意外提前解冻,在她的身上似乎潜藏着巨大的秘密。同时,作为妹妹的林子琪(梁静饰)此时已经比被冰冻的姐姐年纪大了,而且身手不凡。在这个船上她不仅要保护姐姐的安全,同时还要找出杀人的怪兽。

一场生死正邪的爆裂考验迫在眉睫……

然而到最后却发现最恶毒的也许并不是怪兽,而是人心。被认为是救世主的人,可能最终变成了魔鬼的化身。

拯救世界的灵丹妙药,似乎也不过是一个更大的骗局……

用2000万成本,挑战硬科幻

国人不能碰硬科幻,但有人敢挑战这样所谓的市场规则。

从精神上来讲,我是佩服的。

在《伊阿索密码》中,整个故事的核心落在科技危机上,不管是生化试验、冷冻人体,还是反乌托邦的未来,都将科幻意味从影片的第一帧画面落实到最后一帧。

《伊阿索密码》要讲的是,科学不再是一个可信的解决方法。有着阴谋论的高级科学家正是利用了人们对于科学的迷信,制造出冰冷的未来都市。

姚先远能够将阿尔法医药公司做到让每个人都将自己患病的亲人送来冷冻,恰恰抓住了人们对于长寿的执念。

而正是这份“贪生怕死”,恰恰让人们陷入旋涡和圈套。活着的人必须不断为被冷冻的人偿还费用,然而真正可以治愈这些疾病的药物,却被一拖再拖,永远无法兑现。

这正是《伊阿索密码》讲述的主题

科技到底能否拯救人类?

科技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加以呈现,这是科幻电影是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伊阿索密码》中,尽管在变异怪兽的形象塑造上过于模糊,对于未来空间的展现也并非细腻,但是它却已经深入到生物科技能否拯救人类的话题中。

而当华语科幻电影衔接上这个核心主题,这种类型片便成功了一半。

而对于“科技能否拯救人类”问题的回答,则是一部科幻片的底色和特性,在《伊阿索密码》中,这份底色叫做“亲情”。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林羽琪危在旦夕,她会因为基因变异而不再是人类,为了拯救姐姐,林子琪开始绞尽脑汁回想母亲之前和她说过的话。最终,科技所造成的危机由亲情来解决,整部影片便在“科技”和“人性”之间,再次拥护了后者。

片方用了2000万去挑战硬科幻,他们期待的是好故事能打动人。

谁说这不是国产科幻电影的一条出路呢?

这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勇气

对于科幻影迷来说,时常因为华语科幻片的完成度而吐槽不止,甚是尴尬。由于中国电影工业和特效制作还处于勃发期,和已然是特效帝国的好莱坞相比,自然在科幻片的视觉效果上差距不小;另一方面,则和中西方在科学进程之间的差距分不开,好莱坞能够在科幻电影中大放异彩,当然是立足于西方对于科学的思考深度。

科幻片,无疑是中国电影的短板,甚至有些科幻影迷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到底会在何时出现?

从类型片的成熟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注意,然而华语电影并不是没有科幻片出现。李仁港在1996年拍摄的《黑侠》曾经也是一代人的记忆,片中的超能人和黑色元素的运用相当出彩。

而在近几年,华语电影也开始在动作片和犯罪片中逐渐加入科幻元素,比如2017年的《记忆大师》便是其中之一。而对于纯粹的硬核科幻电影,王人超执导的小成本科幻片《孤岛终结》让我们对国产科幻片有了新的希望。

用2000万拍硬科幻,谁说这不是国产科幻的一条出路呢

但是如何在华语商业片中运用科幻电影的叙事手段,从只是抓取科幻的噱头,到思考科学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这才是华语商业电影真正应该解决的问题。

华语科幻片真正成熟的时间还要多久?到底哪部科幻电影可以终结“科幻元年”这个尴尬的问题?

目前的确还是无法预测,然而电影《伊阿索密码》是一个勇敢的尝试。

有时间,大家不如去电影院,陪着国产科幻电影一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