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爲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校園貸,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3個字已經讓人們聞風喪膽了。近日,央視曝光的一則關於校園貸暴力催收的視頻,再次把其推入輿論旋渦。

校園貸慘劇屢次被曝光,卻依然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一“貸”到底?


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為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為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央視揭秘校園貸

近日,央視調查曝光了一起校園貸事件,這是深圳警方偵破的一個詐騙了300多名學生的詐騙團伙,涉案金額超過1000萬元。

與此同時,關於校園貸的套路也慢慢浮出水面……

最開始不法分子會以“零利息”騙你入套!視頻中的小陳為買新手機,他的同學迅速給他聯繫了一個“所謂朋友”。借錢的學長似乎很義氣,也沒有說利息,也沒有定時間,稱“一切好商量”。

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為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小陳都沒有明確合同細節,就稀裡糊塗簽了字。結果才被告知,借款6000元,第二天還利息500元,還不上再罰300元……

接著不法分子會讓放貸公司“幫”你借錢還賬,債務會越來越高!

借貸公司抓住學生愛面子、不願向家裡人要錢還債的心理,找來多家放貸公司,給欠債學生繼續借錢還賬。

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為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但是,這個時候,合同借10萬,到手只有2萬還上家,另外8萬就成了第2家放貸公司的利息、押金和手續費。

最後找家長還錢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為收賬,不法分子先用“呼死你”的電話轟炸,之後採取更激烈的手段,並恐嚇要把孩子砍死、打殘。甚至還揚言:錢收不回來,就把債務外包給當地催收去你家裡要,沒有錢可以拿東西……

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為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除了這些套路,警方還發現,嫌疑人在行騙時,會先對借款人進行測試和選擇。那些超出支付能力,攀比消費,花錢大手大腳,甚至有賭博等其它不良消費的大學生,最容易成為不法分子詐騙的對象。

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為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校園貸套路多

去年,裸貸事件的爆發把校園貸推到了大眾視野之中,這種惡劣借款催債手法讓很多借貸人的身心都受到了巨大傷害。然而這才過去短短不到一年,校園貸不僅沒被打擊還變化了多種花樣。

由於很多學生做整形、美容、買手機,因此不少“校園貸”公司開始與美容院、手機專賣店合作,將貸款與產品捆綁搭售,誘騙學生。

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為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今年20歲的河南女孩小張就是整形貸的受害者。今年5月底,小張在58同城看到“模特直招、工資日結”等薪酬不菲的招聘信息後,想要試試,並聯繫到招聘人,諮詢情況。

聯繫人看完小張的照片後讓她按其要求整容後才可上班,一天2500元,月薪可達5萬元,因為工資不菲,且對方承諾,若能在他們公司工作半年,這些費用他們可以承擔,便心動了。

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為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因受高工資誘惑,小張還同意對方使用手機在一款借貸軟件下,貸款了2萬元。另外5萬元,則是對方在讓她在一張紙上簽字,並按了手印。手術後,帶她整形的人全都消失了,借款加上利息,小張欠了十幾萬,因無力償還還產生了輕生的想法……

除了整形貸等消費型貸款,兼職貸也在校園裡流行起來。

近日,一則“400多名大學生借校園貸不還被告上法庭”的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諸多關注。

報道稱,廣西、江西、貴州、湖南、湖北等各地高校400多名大學生,通過廣西某金融投資公司借錢買高檔手機後,卻還不起錢,最終成為被告,經過法官的跨省調解,仍只有3人歸還本金。該消息一出,不少網友紛紛指責這些大學生逃避責任、借錢享受等。

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為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這家涉事貸款平臺名叫“704校花”,是一個大學生兼職換購平臺,大學生借到錢後以在平臺接兼職做來抵債,隨著加入的學生增多,兼職卻逐漸減少,有時候甚至兩週才有一個兼職,不少學生的債務開始逐漸增多。

這種運營模式在熱點菌看來,就是兼職換購面具下的校園貸。

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為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為何總有人陷入校園貸?

校園貸危害這麼大,為何還是有人頻頻中招?學而不思則網,思而不學則貸,不思不學則網貸。這句被網友改編過的論語可以說變相諷刺了現在校園貸盛行的原因。熱點菌也藉此分析了一下:

1.借貸者消費觀、理財觀不到位

對於借貸原因,超過8成的受訪大學生都表示是為了購買大宗商品(包括旅遊)和日常週轉。

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為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大學生普遍沒有收入來源,同學之間存在盲目攀比現象,缺乏理性消費觀念,在此基礎上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形的學生很容易被誘導產生提前消費和過度消費。

2.借貸者安全意識太薄弱

“704校花”案件的爆發,以及上述案例中都可以看出,除了是校園貸的套路導致借貸人被騙,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生涉世未深,安全意識太薄弱,不仔細查看合同就直接簽署。

3.金融部門監管不到位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貸款市場逐漸崛起,“校園貸”甚至呈現出一種野蠻生長的趨勢。正如很多網友發出的質問:到底是誰允許這些不合法律的黑網貸存在的?

借6000還100萬!如此校園貸為何還有人頻繁上鉤?

規範貸款平臺的借款流程,加大不良網絡信貸監管力度,向學生髮布預警提示信息,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實時預警機制等都是有關部門刻不容緩需要去做的。

熱點菌希望大家都能合理消費,不要借貸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借款。一旦遭遇校園貸騙局,不要猶豫、及時報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