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味蕖论郑板桥

提到板桥的绘画,首先要说他的绘画风格,板桥的绘画作风,在当时来说是杰出的、划时代的。在清初以“四王”为首主张临古、陈陈相因的画风为主导的画坛上,扬州八家以具有新生活力的艺术创作,和当时统治者领导下的宫廷派画家的保守思想展开尖锐的斗争。他们以活泼奔放、挺拔沉雄的笔墨,震袭启馈地反击了纯以临摹为能事的毫无生气的如意馆画派的靡靡颓风,冲破了束缚绘画发展的一切清规戒律,从而开启了一代绘画新风。他们在继承民族优良绘画传统的基础上,革新画的意境,大胆创造,从取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形成了激烈奔放的统一风范,赋予了清代绘画以新的生命。板桥是八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在他辞官回扬州后的十几年中,成为扬州画坛的盟主。他的绘画风格,极大地影响着他同时代的画家,并给予后世绘画以深远影响。

郭味蕖论郑板桥

从板桥绘画的表现题材看,他的画路较窄,绘画范围较小。就他所熟悉的花鸟范畴来说,也仅限于表现其中的兰、竹、菊、石,旁及松、梅、棘枝……他画得最多也是最得意的是兰竹,可以说兰竹是最能代表板桥的人性思想作风的。除兰竹外,他还画松树,画石头,画菊花,又在画幅中补以丛草、灵芝和棘枝。他画的石头是学八大山人的,但又有了自己的创造。他那疏落的菊花是受了陈白阳、徐青藤的影响。他有时也画一些自然的配景 ,如石笋、山崖、水口等,使境界显得开阔。他画的梅花就很少见,也不是他的专长,不像八家有的画家那样把梅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他尝在画上这样题着:“梅兰竹菊四名家,但少春风第一花”,又说“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就知道他是不擅长梅花的。我曾经也见过他的梅花,是不如他的兰竹的。在这里,板桥是有意地缩减了表现范围,但他却能利用这有限的题材,去创造感人的形象,组织多变的构图,以熟练的笔墨,表达他那愤世嫉俗的思想,并形成卓越的个人绘画风范。

郭味蕖论郑板桥

构成板桥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一个“怪”字。这怪,也就是变革,是创新,是超群绝伦、无古无今的创造精神。这怪,是诸多因素促成的。首先是思想上的怪,包括政治思想和艺术思想。反映在绘画上,就出现了主题、思想、笔墨、技法上的不同流俗和叛逆精神。板桥自己也曾说,他是“掀天揭地之文,震雷惊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原不在寻常眼孔中”的。又评自己的画说:“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这正是板桥画格的可贵处,也正是反映当时时代精神之处。来源:郭味蕖美术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