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導讀:

今日頭條證明了信息流的巨大成功,拼多多的商品流能否創造出類今日頭條般商品流的電子商務平臺?破壞性創新並不涉及特別複雜的技術變革,拼多多創新的“商品流+佔便宜+智能推薦”,是否將會構成破壞性創新?

本文試圖從破壞性創新理論出發,結合該理論在國內的應用及實例,剖析拼多多的戰略定位、歷史成功的原因以及下一代技術浪潮中可能的發展方向,試圖引發讀者思考,呈現給讀者一個清晰的答案。(全文共6,000字左右,讀者也可以直接跳至第四、第五章,直接閱讀拼多多章節)。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一、破壞性創新並不涉及特別複雜的技術變革

延續性技術變革都是一個沿著既定的軌道,去延續或強化產品性能的改善過程。

破壞性創新並不涉及特別複雜的技術變革,其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將產品元件組裝在一起或服務模式重新設計,但相比之前的產品或服務,產品結構或服務模式通常會變得更加簡單。

傳統的綜合鋼鐵廠,使用鼓風爐和鹼性氧氣轉爐,將鐵礦石、煤炭和石灰石轉化成鋼水,並經過鑄造和軋製生產成最終鋼鐵製品。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小型鋼鐵廠電弧爐鍊鋼技術是一種破壞性技術。當這種技術首先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時,小型鋼鐵廠生產出的鋼鐵質量很差,因為它使用的原材料是廢鋼。而且,產品牌性能也隨著冶金組成和廢鋼雜質額的變化而產生差異。因此,小型鋼鐵廠唯一能找到的一個市場是鋼筋(螺紋鋼)市場——它在質量、成本和利潤率等方面均處於市場最底端。這個市場利潤率低、客戶忠誠度低,即綜合鋼鐵廠極力想擺脫的市場。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小型鋼鐵產成本結構與綜合鋼鐵廠完全不同,折舊率極低、無研發費、銷售管理費用低(多為電話銷售),一旦在螺紋鋼站穩腳跟,將努力提高產品的冶金質量和強度,加大設備投入以生產更多的產品。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小結:

「1、 破壞性創新並非發生在主流市場;」

「2、 破壞性創新成本結構完全不同,一旦在非主流市場站穩腳跟,將向主流市場擴張;」

「3、 破壞性創新並不涉及特別複雜的技術變革。」

二、移動互聯網技術推動的破壞性創新浪潮

通信技術和智能硬件的升級及更新換代,會形成新的一波技術浪潮,推動互聯網行業發生鉅變。2009年1月,工信部正式發三張3G牌照,宣佈從PC互聯網時代跨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2014年4G技術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發展更為迅速。

智能硬件發展方面,由iphone引領了智能硬件行業的發展。其中,第一代iphone在2007年上市,推動智能手機在2009年開始普及,隨著iphone4在2010年6月上市,且上市後首周的銷量是前3款iphone的近兩倍的巨大效應,國內手機廠商迅速跟進,智能手機隨後迅速普及。智能手機的普及,降低了用戶上網的門檻,流量的聚攏效應明顯提升,為創新商業模式的誕生、普及提供了土壤。

互聯網行業的創新主要是模式的創新,一般不涉及底層硬件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變革,但底層技術的變革則會反作用於模式創新。

2009年至2014年,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滲透率從28.9%增長至45.8%,一方面讓BAT等巨頭憂心忡忡,反映在企業年報中則是重點披露app移動版用戶和MAU的數據增長情況,另一方面,也為互聯網巨頭帶來巨大的流量增長,為隨後的大象跳舞提供了支撐。

回看2009年-2014年這段移動互聯網發展史,我們會發現,對於BAT等巨頭來而言,移動互聯網技術更多屬於延續性技術變革,為其延續或強化產品性能提供了便利,但對一些PC時代的網絡遊戲公司,移動互聯網技術則屬於破壞性創新,一些新興的手機遊戲公司的崛起,改變了遊戲行業的格局;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這輪技術浪潮中,並沒有找到擴大版圖的好辦法。更為重要的是,移動互聯網技術催生了新的創新浪潮,在這期間,除了2011年微信上線外,後來興起的幾家公司對BAT的歷史穩定格局發起了衝擊,它們分別是:2011年陌陌成立,2012年滴滴成立、今日頭條上線,2013年美團成立,即現在江湖統稱的“TMD”,對於TMD而言,移動互聯網提供了破壞性創新的機會。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三、競爭對手戰略懈怠助力破壞性創新(以360為例)

360殺毒軟件顛覆傳統殺毒軟件行業,堪稱“破壞性創新”的經典案例。傳統殺毒軟件商一直以銷售軟件為核心業務模式,互聯網興起之前,以賣光盤為媒介,互聯網興起之後,則以賣激活碼為入口,用戶需要付費購買光盤或激活碼後才能使用。

360殺毒軟件以“免費”的方式和“好產品”的組合,徹底打敗了行業的競爭對手。“免費”其實是因為360公司看懂了互聯網公司的盈利模式“羊毛出在豬身上”,即用戶流量可以通過B端的廣告變現,並可通過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進一步變現,而傳統殺毒軟件廠商,或者看不懂新業務模式,或者因為免費對於傳統收入模式衝擊太大,遲遲不願轉型,從而貽誤了戰機;例如,在360推出產品之前作為市場老大的瑞星殺毒軟件,直到2011年3月才宣佈個人產品免費,從而徹底被用戶拋棄。“好產品”則體現在,360殺毒軟件從海外引進反病毒軟件,八零後都應該都還記得被大家傳得神乎其神的卡巴斯基殺毒軟件,通過消化吸收並進行了本地化。360殺毒軟件的進化史為:

▪2006年7月,360安全衛士正式對外發布

▪2007年9月,360安全衛士用戶量超過瑞星、金山,成為國內用戶量最大的安全軟件之一

▪2009年10月,360安全中心高調發布永久免費的360殺毒1.0正式版,改變了殺毒軟件固有的“激活碼”機制

▪2010年6月,360殺毒的用戶規模突破2億,市場份額達到一半以上,遙遙領先於其它殺毒產品

小結:

360運用了“免費”和“好產品”的破壞性創新,顛覆了傳統廠商的市場。在360興起之前,市場上所有殺毒軟件廠商服務用戶大概為1,000萬,行業年收入約10億元。最初使用360安全衛士的用戶,大多屬於不願意付費類別,傳統殺毒廠商缺因為業務“左右手互搏”或“反應遲鈍”等原因,不斷在主流市場中退縮,逐漸喪失市場領先地位。」

四、拼多多的危與機

一個常見的現象是,當產品體系的不同部分存在著不同預測的相互依存性時,為了成功,企業一體化的範圍就必須把相互依存的部分包括進來。

一家電商公司想從事其中一項業務,就必須從事每一項業務。淘寶網在2003年上線之際,只能自己搭建電商基礎設施、支付體系、信用體系,推動快遞體系的發展。

今日頭條的核心是把用戶希望瀏覽的信息推薦給用戶,商業模式成立的前提在於:(1)中國互聯網蓬勃發展幾十年,信息量巨大,用戶篩選成本高;(2)改變了編輯篩選內容的局面,實現根據用戶需求對接內容,滿足千人千面;(3)與商品不同,用戶對信息的需求感知模糊,信息流推薦會更明顯刺激用戶閱讀的慾望。

那麼,商品流會不會跟信息流的機會一樣,創造出類今日頭條般商品流的電子商務平臺?

據拼多多創始人黃錚描述:“拼多多和淘寶的模式有本質不同,淘寶是流量邏輯,主體是搜索,用戶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SKU來滿足長尾需求;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薦商品給消費者,SKU有限,但要滿足結構性豐富。”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黃錚在訪談時還提到:“我們也賣iPhone X,低價只是我們階段性獲取用戶的方式。拼多多有著比多數平臺更深刻對性價比的理解——即始終在消費者的期待之外。我們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滿足用戶心裡佔便宜的感覺。”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一家創業公司往往會受到創始人的諸多影響,創始人黃錚先生有過4年多開發和運營網絡遊戲的經驗,遊戲設計中會充分利用人性的弱點,例如復仇、攀比炫耀、掠奪、不勞而獲(佔便宜)、輸不起等。拼多多充分滿足了用戶心裡佔便宜的感覺,具體的產品設計如下:

砍價免費拿:

例如102元錢的耳機,宣稱一刀可以砍20元,讓用戶感覺只需要5-6個人即可完成,但實際上砍價是個遞減函數,越到後面難度越大,甚至有時僅能砍掉0.02元,且只能分享到微信群聊、QQ群聊或QQ空間進行砍價;

分享領現金:分享後即可獲得現金(每邀請一位好友簽到,額外再得現金);

天天領現金:已拆得2.33元,分享後拆第2份現金;

以“佔便宜”心理的產品設計,通過微信的渠道傳播,實現通過所有互聯網公司通過用戶自傳播、自推廣的夢想,基於此,拼多多在僅成立3年多的時間裡,用戶爆增至2.95億,而僅僅花費了27.31億元的獲客成本(銷售管理費用),單用戶平均成本僅為9.26元,相較於互聯網行業10美元/新增用戶,乃至200-400元/每單位有效用戶,拼多多已經創造了歷史,在過億用戶的互聯網公司中,拼多多燒錢效率最高。一級市場投資流傳著一條真理,不要將互聯網公司的虧損認為理所應當,而拼多多正在踐行這條真理。拼多多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虧損僅為3億元、5億元和2億元,造血能力不可謂不強。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破壞性創新並不能為主流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因此,這種創新首先發生在主流市場的可能性很小。相反,破壞性創新提供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產品組合,只有遠離主流市場或對主流市場沒有太大意義的新興市場,客戶才會重視這些產品組合的屬性。

拼多多在三、四、五線城市的用戶佔比近80%,這個市場的用戶屬於價格敏感型,價格成為競爭的第一要素。拼多度以完全不同的市場定位和完全不同的成本機構競爭,截至2017年12月31日,拼多多員工人數僅為1,159人,遠低於京東和阿里的人數規模,完全不同的成本結構,低獲客成本、低人員成本、低研發費用,一旦拼多多在三、四、五線城市站穩腳跟,是否將向上衝擊阿里和京東的市場?拼多多以低價或性價比的競爭手段,會不會成為開篇提到的小型鋼鐵行業破壞性創新的代表 “電弧爐”,成為衝擊阿里和京東的利器?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360殺毒軟件的成功,很大部分也在於競爭對手反映遲鈍,從而貽誤了戰機。而拼多多的競爭對手為阿里和京東,可能感覺到了拼多多的威脅,淘寶和京東分別在2018年3月和2017年10月推出了淘寶特價版和京東拼購,以對抗拼多多。從界面上看,京東拼購與拼多多相差無幾,且可以通過微信分享傳播,而淘寶特價版則受到微信直接分享的限制,只允許發送口令。此外,蘇寧也相繼推出蘇寧樂拼購,不斷分流拼多多的市場。競爭將會讓拼多多感受到壓力,從獲客成本上看2018年一季度已經成倍在上升,

世界盃期間CCTV5循環播出的拼多多廣告,一方面反映了線上獲客的難度增加,另一方面反映了廣告轉化能力在下降,拼多多亟需在品牌推廣上做文章

幾年以前,在向天貓轉型過程當中,低價領域是淘寶想極力擺脫的市場。據研究顯示,在成熟企業,預期回報會反過來講推動資源流向延續性創新,而不是流向破壞性創新。那麼,淘寶特價版和京東拼購的推出,在資源的傾斜上,能不能抗衡拼多多全部火力支持的衝擊,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供給側的邏輯是生產市場需求的產品,今日頭條的邏輯是推送用戶想讀的內容,而拼多多一直強調自己是人的邏輯,即通過拼團瞭解人,通過人推薦物,後期會過渡到機器推薦物,目標是推薦用戶所需的產品。

當前正處在5G商用的技術前夜、AI技術爆發的早期,拼多多戰略設想中的商品流,會不會跟移動互聯網技術催生的TMD一樣,在這輪技術浪潮中把握機會,實現對阿里巴巴和京東的趕超?

雖然目前拼多多已初步實現由人拼單初步過渡到機器人拼單,並根據用戶瀏覽歷史實行智能推薦,但這個功能尚處於初級階段。無法否認的是,商品流跟信息流的本質區別在於,用戶對於商品需求具有明確感知,即用戶能知悉是否缺少某種商品或是否需要更換,相反用戶對於信息需求感知則較為模糊,即用戶無法明確知悉自身的精神需求,因此,商品流推薦的轉化可能會更低效,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淘寶和天貓女裝的銷售持續表現優異,因為女人的衣櫃中永遠缺一件最美的衣服,可以解釋為女性對於服裝的感知與對信息的感知基本一致。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至於拼多多商業模式中提到的反向定製邏輯,即將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裡,形成規模之後再反向定製,應該是拼多多平臺初始階段為了吸引商家入駐的運營策略。因為對於一家互聯網平臺而言,當它試圖自己創造內容的時候,而不是讓商戶和用戶(或玩家)創造內容時,它其實是在縮短平臺自身的生命週期以及降低了平臺的活力。

小結:

拼多多產品上的微創新,正逐漸被競爭對手模仿和趕超,而且它面對的競爭對手都是行業巨頭,與360殺毒軟件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可同日而語,但目前正處在技術浪潮發生的前夜,5G和AI技術的發展,有可能推動硬件和軟件的同時鉅變,TMD在移動互聯網技術浪潮的崛起,可能會給拼多多帶來類似的發展機遇。

五、拼多多書寫了歷史,未來呢?

截至2017年12月,城鎮網民佔比73.0%,規模為5.63億,我國農村網民佔比為27.0%,規模為2.09億。截至2017年12月,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滲透率為71.0%,農村地區互聯網滲透率為35.4%。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中國式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人口特徵也符合二元結構,拼多多坐擁3億用戶,分佈在三四五線城市居多,這部分用戶可能是:微信-淘寶=拼多多,拼多多通過產品設計形成 “人拉人”的傳播模式,先於淘寶、京東觸達這部分用戶。十元店、農貿市場、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等等消失的線下實體,拼多多為其帶來了新生命,但低價和假貨有時候是一對伴生兄弟,這可能很快會成為拼多多面臨的困境。

回顧拼多多的發展史,拼多多至少創造了幾個“之最”:

(1)平臺型的互聯網公司,燒錢最少;

(2)用戶破億的互聯網公司,用時最短;

(3)崛起的互聯網公司中,爭議最多,品牌知名度最高。

三四五線用戶也需要互聯網公司為其服務,由於微信封閉的流量體系,短期內淘寶想完全覆蓋這類用戶,將存在一定的難度,作為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至少拼多多還有時間進行不斷迭代和調整:

(1) 如何更好的服務好3億用戶,挖掘更深的護城河;

(2) 5G及AI技術浪潮中,如何跟進和把握;

按照2017年第四季度、2018年第一季度和2018年第二季度的GMV規模,拼多多2018年的GMV範圍在2,500億元到3,000億元之間,約相當於阿里巴巴全年GMV的1/15至1/12,市值相當於阿里巴巴的1/16。

拼多多的危與機——《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美團的王興講過競爭中的「4321」,很多細分領域會經歷多進4,4進3,3進2的過程。在電子商務領域,阿里巴巴和京東已經形成了“2”的穩定局面,拼多多的出現,創造了「1234」的競爭演進方式,至少拼多多推動了電子商務領域由2進3的競爭格局。

互聯網項目在一級市場融資時,創始人通常被問的問題包括,如果BAT也來幹這件事,你該如何應對。拼多多通過戰略定位的錯位競爭,殺入了電子商務領域,當淘寶特價版、京東拼購出現時,它也需要解決好競爭的問題。

很多年後我們回望這段商業競爭史,對於拼多多而言,201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年份,有機遇也有挑戰,危機並存。

(注:封面圖片來自清華本科2011級自動化宋天瑜)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依據此文進行投資,結果自負。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