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导读:

今日头条证明了信息流的巨大成功,拼多多的商品流能否创造出类今日头条般商品流的电子商务平台?破坏性创新并不涉及特别复杂的技术变革,拼多多创新的“商品流+占便宜+智能推荐”,是否将会构成破坏性创新?

本文试图从破坏性创新理论出发,结合该理论在国内的应用及实例,剖析拼多多的战略定位、历史成功的原因以及下一代技术浪潮中可能的发展方向,试图引发读者思考,呈现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答案。(全文共6,000字左右,读者也可以直接跳至第四、第五章,直接阅读拼多多章节)。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一、破坏性创新并不涉及特别复杂的技术变革

延续性技术变革都是一个沿着既定的轨道,去延续或强化产品性能的改善过程。

破坏性创新并不涉及特别复杂的技术变革,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将产品元件组装在一起或服务模式重新设计,但相比之前的产品或服务,产品结构或服务模式通常会变得更加简单。

传统的综合钢铁厂,使用鼓风炉和碱性氧气转炉,将铁矿石、煤炭和石灰石转化成钢水,并经过铸造和轧制生产成最终钢铁制品。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小型钢铁厂电弧炉炼钢技术是一种破坏性技术。当这种技术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时,小型钢铁厂生产出的钢铁质量很差,因为它使用的原材料是废钢。而且,产品牌性能也随着冶金组成和废钢杂质额的变化而产生差异。因此,小型钢铁厂唯一能找到的一个市场是钢筋(螺纹钢)市场——它在质量、成本和利润率等方面均处于市场最底端。这个市场利润率低、客户忠诚度低,即综合钢铁厂极力想摆脱的市场。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小型钢铁产成本结构与综合钢铁厂完全不同,折旧率极低、无研发费、销售管理费用低(多为电话销售),一旦在螺纹钢站稳脚跟,将努力提高产品的冶金质量和强度,加大设备投入以生产更多的产品。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小结:

「1、 破坏性创新并非发生在主流市场;」

「2、 破坏性创新成本结构完全不同,一旦在非主流市场站稳脚跟,将向主流市场扩张;」

「3、 破坏性创新并不涉及特别复杂的技术变革。」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的破坏性创新浪潮

通信技术和智能硬件的升级及更新换代,会形成新的一波技术浪潮,推动互联网行业发生巨变。2009年1月,工信部正式发三张3G牌照,宣布从PC互联网时代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2014年4G技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发展更为迅速。

智能硬件发展方面,由iphone引领了智能硬件行业的发展。其中,第一代iphone在2007年上市,推动智能手机在2009年开始普及,随着iphone4在2010年6月上市,且上市后首周的销量是前3款iphone的近两倍的巨大效应,国内手机厂商迅速跟进,智能手机随后迅速普及。智能手机的普及,降低了用户上网的门槛,流量的聚拢效应明显提升,为创新商业模式的诞生、普及提供了土壤。

互联网行业的创新主要是模式的创新,一般不涉及底层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变革,但底层技术的变革则会反作用于模式创新。

2009年至2014年,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渗透率从28.9%增长至45.8%,一方面让BAT等巨头忧心忡忡,反映在企业年报中则是重点披露app移动版用户和MAU的数据增长情况,另一方面,也为互联网巨头带来巨大的流量增长,为随后的大象跳舞提供了支撑。

回看2009年-2014年这段移动互联网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对于BAT等巨头来而言,移动互联网技术更多属于延续性技术变革,为其延续或强化产品性能提供了便利,但对一些PC时代的网络游戏公司,移动互联网技术则属于破坏性创新,一些新兴的手机游戏公司的崛起,改变了游戏行业的格局;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这轮技术浪潮中,并没有找到扩大版图的好办法。更为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新的创新浪潮,在这期间,除了2011年微信上线外,后来兴起的几家公司对BAT的历史稳定格局发起了冲击,它们分别是:2011年陌陌成立,2012年滴滴成立、今日头条上线,2013年美团成立,即现在江湖统称的“TMD”,对于TMD而言,移动互联网提供了破坏性创新的机会。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三、竞争对手战略懈怠助力破坏性创新(以360为例)

360杀毒软件颠覆传统杀毒软件行业,堪称“破坏性创新”的经典案例。传统杀毒软件商一直以销售软件为核心业务模式,互联网兴起之前,以卖光盘为媒介,互联网兴起之后,则以卖激活码为入口,用户需要付费购买光盘或激活码后才能使用。

360杀毒软件以“免费”的方式和“好产品”的组合,彻底打败了行业的竞争对手。“免费”其实是因为360公司看懂了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即用户流量可以通过B端的广告变现,并可通过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进一步变现,而传统杀毒软件厂商,或者看不懂新业务模式,或者因为免费对于传统收入模式冲击太大,迟迟不愿转型,从而贻误了战机;例如,在360推出产品之前作为市场老大的瑞星杀毒软件,直到2011年3月才宣布个人产品免费,从而彻底被用户抛弃。“好产品”则体现在,360杀毒软件从海外引进反病毒软件,八零后都应该都还记得被大家传得神乎其神的卡巴斯基杀毒软件,通过消化吸收并进行了本地化。360杀毒软件的进化史为:

▪2006年7月,360安全卫士正式对外发布

▪2007年9月,360安全卫士用户量超过瑞星、金山,成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安全软件之一

▪2009年10月,360安全中心高调发布永久免费的360杀毒1.0正式版,改变了杀毒软件固有的“激活码”机制

▪2010年6月,360杀毒的用户规模突破2亿,市场份额达到一半以上,遥遥领先于其它杀毒产品

小结:

360运用了“免费”和“好产品”的破坏性创新,颠覆了传统厂商的市场。在360兴起之前,市场上所有杀毒软件厂商服务用户大概为1,000万,行业年收入约10亿元。最初使用360安全卫士的用户,大多属于不愿意付费类别,传统杀毒厂商缺因为业务“左右手互搏”或“反应迟钝”等原因,不断在主流市场中退缩,逐渐丧失市场领先地位。」

四、拼多多的危与机

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当产品体系的不同部分存在着不同预测的相互依存性时,为了成功,企业一体化的范围就必须把相互依存的部分包括进来。

一家电商公司想从事其中一项业务,就必须从事每一项业务。淘宝网在2003年上线之际,只能自己搭建电商基础设施、支付体系、信用体系,推动快递体系的发展。

今日头条的核心是把用户希望浏览的信息推荐给用户,商业模式成立的前提在于:(1)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几十年,信息量巨大,用户筛选成本高;(2)改变了编辑筛选内容的局面,实现根据用户需求对接内容,满足千人千面;(3)与商品不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感知模糊,信息流推荐会更明显刺激用户阅读的欲望。

那么,商品流会不会跟信息流的机会一样,创造出类今日头条般商品流的电子商务平台?

据拼多多创始人黄铮描述:“拼多多和淘宝的模式有本质不同,淘宝是流量逻辑,主体是搜索,用户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SKU来满足长尾需求;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荐商品给消费者,SKU有限,但要满足结构性丰富。”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黄铮在访谈时还提到:“我们也卖iPhone X,低价只是我们阶段性获取用户的方式。拼多多有着比多数平台更深刻对性价比的理解——即始终在消费者的期待之外。我们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一家创业公司往往会受到创始人的诸多影响,创始人黄铮先生有过4年多开发和运营网络游戏的经验,游戏设计中会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例如复仇、攀比炫耀、掠夺、不劳而获(占便宜)、输不起等。拼多多充分满足了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具体的产品设计如下:

砍价免费拿:

例如102元钱的耳机,宣称一刀可以砍20元,让用户感觉只需要5-6个人即可完成,但实际上砍价是个递减函数,越到后面难度越大,甚至有时仅能砍掉0.02元,且只能分享到微信群聊、QQ群聊或QQ空间进行砍价;

分享领现金:分享后即可获得现金(每邀请一位好友签到,额外再得现金);

天天领现金:已拆得2.33元,分享后拆第2份现金;

以“占便宜”心理的产品设计,通过微信的渠道传播,实现通过所有互联网公司通过用户自传播、自推广的梦想,基于此,拼多多在仅成立3年多的时间里,用户爆增至2.95亿,而仅仅花费了27.31亿元的获客成本(销售管理费用),单用户平均成本仅为9.26元,相较于互联网行业10美元/新增用户,乃至200-400元/每单位有效用户,拼多多已经创造了历史,在过亿用户的互联网公司中,拼多多烧钱效率最高。一级市场投资流传着一条真理,不要将互联网公司的亏损认为理所应当,而拼多多正在践行这条真理。拼多多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亏损仅为3亿元、5亿元和2亿元,造血能力不可谓不强。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破坏性创新并不能为主流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因此,这种创新首先发生在主流市场的可能性很小。相反,破坏性创新提供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产品组合,只有远离主流市场或对主流市场没有太大意义的新兴市场,客户才会重视这些产品组合的属性。

拼多多在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占比近80%,这个市场的用户属于价格敏感型,价格成为竞争的第一要素。拼多度以完全不同的市场定位和完全不同的成本机构竞争,截至2017年12月31日,拼多多员工人数仅为1,159人,远低于京东和阿里的人数规模,完全不同的成本结构,低获客成本、低人员成本、低研发费用,一旦拼多多在三、四、五线城市站稳脚跟,是否将向上冲击阿里和京东的市场?拼多多以低价或性价比的竞争手段,会不会成为开篇提到的小型钢铁行业破坏性创新的代表 “电弧炉”,成为冲击阿里和京东的利器?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360杀毒软件的成功,很大部分也在于竞争对手反映迟钝,从而贻误了战机。而拼多多的竞争对手为阿里和京东,可能感觉到了拼多多的威胁,淘宝和京东分别在2018年3月和2017年10月推出了淘宝特价版和京东拼购,以对抗拼多多。从界面上看,京东拼购与拼多多相差无几,且可以通过微信分享传播,而淘宝特价版则受到微信直接分享的限制,只允许发送口令。此外,苏宁也相继推出苏宁乐拼购,不断分流拼多多的市场。竞争将会让拼多多感受到压力,从获客成本上看2018年一季度已经成倍在上升,

世界杯期间CCTV5循环播出的拼多多广告,一方面反映了线上获客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反映了广告转化能力在下降,拼多多亟需在品牌推广上做文章

几年以前,在向天猫转型过程当中,低价领域是淘宝想极力摆脱的市场。据研究显示,在成熟企业,预期回报会反过来讲推动资源流向延续性创新,而不是流向破坏性创新。那么,淘宝特价版和京东拼购的推出,在资源的倾斜上,能不能抗衡拼多多全部火力支持的冲击,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供给侧的逻辑是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今日头条的逻辑是推送用户想读的内容,而拼多多一直强调自己是人的逻辑,即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物,目标是推荐用户所需的产品。

当前正处在5G商用的技术前夜、AI技术爆发的早期,拼多多战略设想中的商品流,会不会跟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的TMD一样,在这轮技术浪潮中把握机会,实现对阿里巴巴和京东的赶超?

虽然目前拼多多已初步实现由人拼单初步过渡到机器人拼单,并根据用户浏览历史实行智能推荐,但这个功能尚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否认的是,商品流跟信息流的本质区别在于,用户对于商品需求具有明确感知,即用户能知悉是否缺少某种商品或是否需要更换,相反用户对于信息需求感知则较为模糊,即用户无法明确知悉自身的精神需求,因此,商品流推荐的转化可能会更低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淘宝和天猫女装的销售持续表现优异,因为女人的衣柜中永远缺一件最美的衣服,可以解释为女性对于服装的感知与对信息的感知基本一致。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至于拼多多商业模式中提到的反向定制逻辑,即将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形成规模之后再反向定制,应该是拼多多平台初始阶段为了吸引商家入驻的运营策略。因为对于一家互联网平台而言,当它试图自己创造内容的时候,而不是让商户和用户(或玩家)创造内容时,它其实是在缩短平台自身的生命周期以及降低了平台的活力。

小结:

拼多多产品上的微创新,正逐渐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赶超,而且它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行业巨头,与360杀毒软件面对的竞争对手不可同日而语,但目前正处在技术浪潮发生的前夜,5G和AI技术的发展,有可能推动硬件和软件的同时巨变,TMD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浪潮的崛起,可能会给拼多多带来类似的发展机遇。

五、拼多多书写了历史,未来呢?

截至2017年12月,城镇网民占比73.0%,规模为5.63亿,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7.0%,规模为2.09亿。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渗透率为71.0%,农村地区互联网渗透率为35.4%。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中国式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人口特征也符合二元结构,拼多多坐拥3亿用户,分布在三四五线城市居多,这部分用户可能是:微信-淘宝=拼多多,拼多多通过产品设计形成 “人拉人”的传播模式,先于淘宝、京东触达这部分用户。十元店、农贸市场、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等等消失的线下实体,拼多多为其带来了新生命,但低价和假货有时候是一对伴生兄弟,这可能很快会成为拼多多面临的困境。

回顾拼多多的发展史,拼多多至少创造了几个“之最”:

(1)平台型的互联网公司,烧钱最少;

(2)用户破亿的互联网公司,用时最短;

(3)崛起的互联网公司中,争议最多,品牌知名度最高。

三四五线用户也需要互联网公司为其服务,由于微信封闭的流量体系,短期内淘宝想完全覆盖这类用户,将存在一定的难度,作为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至少拼多多还有时间进行不断迭代和调整:

(1) 如何更好的服务好3亿用户,挖掘更深的护城河;

(2) 5G及AI技术浪潮中,如何跟进和把握;

按照2017年第四季度、2018年第一季度和2018年第二季度的GMV规模,拼多多2018年的GMV范围在2,500亿元到3,000亿元之间,约相当于阿里巴巴全年GMV的1/15至1/12,市值相当于阿里巴巴的1/16。

拼多多的危与机——《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美团的王兴讲过竞争中的「4321」,很多细分领域会经历多进4,4进3,3进2的过程。在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形成了“2”的稳定局面,拼多多的出现,创造了「1234」的竞争演进方式,至少拼多多推动了电子商务领域由2进3的竞争格局。

互联网项目在一级市场融资时,创始人通常被问的问题包括,如果BAT也来干这件事,你该如何应对。拼多多通过战略定位的错位竞争,杀入了电子商务领域,当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出现时,它也需要解决好竞争的问题。

很多年后我们回望这段商业竞争史,对于拼多多而言,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年份,有机遇也有挑战,危机并存。

(注:封面图片来自清华本科2011级自动化宋天瑜)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依据此文进行投资,结果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