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仁——张一帖内科诊疗法”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优秀成果奖

7月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论坛及首批优秀成果推介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安徽省“李济仁——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项目获优秀项目奖。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副司长王晨阳,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持工作副主任兰静出席仪式和论坛,抢救性记录工作验收专家委员会代表、传承人代表、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执行团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李济仁——张一帖内科诊疗法”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优秀成果奖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发言

“李济仁——张一帖内科诊疗法”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优秀成果奖

安徽省非遗中心副主任戴宝宽上台领奖

2015年,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部署,全国各省对首批268位国家级传承人开展抢救记录,通过影像记录和文献收集并举的方式,形成了文献片、综述片、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丰富扎实的工作卷宗,于2017年提交验收。238位提交抽复查,经过专家反复评审筛选,25个项目获得优秀成果奖。安徽“李济仁——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项目荣列其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成果展映月工作委员会认为,张一帖内科诊疗法项目全面记录了李济仁、张舜华夫妇行医60余载,拯疾济羸,以仁心仁义、济世仁心为铭,诠释大医精诚要义的传奇历程,本项目对李济仁拜师学医,治病救人的医道人品进行了全面回顾和记录,较好的体现了中医药通过家族师承和优良实践两种途径传承发展的特点。

“李济仁——张一帖内科诊疗法”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优秀成果奖

“李济仁——张一帖内科诊疗法”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优秀成果奖

推介会现场

在“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成果展”中,现场以时间顺序回顾了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历程,以图文、影像、装置艺术等形式,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首批成果进行了详尽展示。展览还原了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口述史采访的典型场景,设计了227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肖像组成的装置作品“技·忆不随年华老”,共同呈现出影像记录与时光流转的交织意象,体现了文化情怀和人文关切。

“李济仁——张一帖内科诊疗法”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优秀成果奖

“李济仁——张一帖内科诊疗法”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优秀成果奖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成果展

在“快乐非遗 健康生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工作单元活动中,“李济仁---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子女代表及主创团队,从不同角度为现场读者分享了传承故事及采录过程的感动瞬间,现场掌声不断。

“李济仁——张一帖内科诊疗法”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优秀成果奖

安徽省非遗中心研究部主任项目学术专员胡迟分享创作过程

“李济仁——张一帖内科诊疗法”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优秀成果奖

项目导演崔小强分享采录过程的感动瞬间

“李济仁——张一帖内科诊疗法”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优秀成果奖

李济仁幼子李梢与观众分享传承故事

2018年6月9日---7月8日,“李济仁——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作为 “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参展影片,在国图影院对外展示,循环播放。

截止目前,安徽省共有119位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已去世17人,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刻不容缓。2017年,安徽省已完成第二批共10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并已提交验收。

“李济仁——张一帖内科诊疗法”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优秀成果奖

主创团队与传承人子女及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负责人田苗合影留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