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是怎样毒害人们心灵的

我们有许多有毒的古籍。其中古代启蒙读物《二十四孝》,就是其中一本。

今天举个例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本古代启蒙读物,它到底能有多“毒”。

《二十四孝》里面有一个故事,叫做“怀橘遗亲”,故事是这样的: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个名叫陆绩的人,六岁的时候,陆绩随父亲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们。陆绩趁袁术不注意,往怀里私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到地上,袁术笑道:“你来我家作客,还偷我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我妈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她尝尝。”

袁术恍然大悟,突然发现陆绩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于是,对陆绩称赞不已。

《二十四孝》是怎样毒害人们心灵的

这个故事,被收录到《二十四孝》里面,成为我们近代以前的启蒙读物。

然而,没有人质疑过,陆绩到别人家里做客,偷走人家的橘子,这叫什么?

这叫盗窃。

然而,只要你是为你妈偷的,盗窃的罪行,可以突然间变成义举、壮举。

陆绩偷了人家的橘子,受到亿万后人的称颂。

这,就是我们的古人,所接受的启蒙教育。

你做贼,不要紧。只要你偷了是给你妈吃的,那就不叫偷,那叫孝顺。

只要你孝顺,你就可以盗窃,你就可以抢劫,你就可以杀人放火。

只要你动机“伟大”,那么你可以不择手段,你可以无视世人的生命财产。

只要你的“心”是好的,那么你可以做尽天下的坏事,你仍然是一个英雄。

一个盗窃的故事,登堂入室,变成了我们古代国民的启蒙教育。

你说,接受这种教育长大的古人,他的三观,能健康吗?

再说一例,也是《二十四孝》的故事,名叫“为母埋儿”,故事是这样的:

晋代有一人,叫做郭巨。郭巨生了个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这个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赡养母亲。于是,郭巨和妻子商议,说:“儿子没了,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把儿子活埋了,节省些粮食,赡养母亲。”

于是,郭巨去挖坑,活埋自己的亲生儿子。

《二十四孝》是怎样毒害人们心灵的

一个男人,上有老,下有小,他不去努力奋斗挣钱,养活自己的母亲和儿子,而是选择将自己的儿子挖坑活埋。

这种教育,真是匪夷所思。

难怪鲁迅在他的笔下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二十四孝》是怎样毒害人们心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