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周转的碧桂园,别只顾赚钱了!一大波信任危机正在袭来

急速狂奔的碧桂园,最近这段时间日子并不好过。

7月26日,碧桂园六安某项目工地活动板房坍塌,6个人死亡。工地出事故,这已经是6月份以来的第三次,前两次分别是上海的奉贤和杭州萧山。

高周转的碧桂园,别只顾赚钱了!一大波信任危机正在袭来

一、高周转成就了碧桂园

现在的碧桂园对高周转的渴望达到了极致。

时间回到今年4月11日,碧桂园发出三份内部文件,分别是:

《关于提高周转速度、加快有质量供货的紧急通知》

《关于提高集团各单位工作效率、促进项目高周转的通知》

《关于项目报建高周转的通知》

这几份文件的总体诉求在三个方面:

1、前期设计层面

拿地前40天开始设计,拿地当天出图,基本上就是拿地即开工。

2、开发层面

拿地之前就应该评估高周转的可能性,各条线都需配合高周转,包括人事,人力,物料、资金。

3、工期层面

摘牌到开工不得超过40天,摘牌即开工,项目总奖励20万,超过20天无奖励,自21天起,每迟一天罚款1万元,40天开工罚款20万。41天开工,项目总撤职。

项目工期方面,3个月内完工奖励20万,3-4个月奖励10万,4-5个月无奖励,5-6个月罚款10万,6-7个月罚款20万,超过7个月的项目总撤职。

总之,这三份文件目的就是:抢时间抢市场。

在业内,碧桂园的口号是“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而在这三份文件之后,该口号已经被网友升级为“一个月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

受益于地产大周期,万科恒大和碧桂园三巨头的销售额在过去两年增速都非常明显,但碧桂园的表现最为亮眼。

下图是近5年三巨头的销售额情况,2016年碧桂园在2016年开始发力,增速超过万科和恒大,到了2017年,增速和销售额已经双双超过了万科和恒大。

高周转的碧桂园,别只顾赚钱了!一大波信任危机正在袭来

到了2018年,碧桂园更是一骑绝尘,销售额达到了4136.9亿元,超过万科和恒大1000亿以上。

二、高质量高周转必须走住宅工业化

高质量的高周转,应该是走住宅工业化(也就是装配式建筑)的路子。简单说,一套房子分解成楼梯、楼板、立柱、墙面等等,这些构建全部在工厂中预制完成,拉到工地直接组装,只有连接处需要现浇。

住宅工业化的好处在于,降低人工成本,节省材料,节省时间,过程环保。住宅工业化。非常适合批量生产的普通住宅。

高周转的碧桂园,别只顾赚钱了!一大波信任危机正在袭来

在这方面,万科走的非常早。万科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住宅工业化的探索,2005年万科第一个工业化建筑试验楼完成。到了2007年获得当时建设部的认可。到2016年,万科旗下住宅工业化开工面积占比已超过83.4%,部分城市已经实现了100%工业化建造。

但碧桂园4月份发的这份文件,以及现在曝光出来的问题,显然印证了碧桂园并不打算全面走住宅工业化之路(实际上碧桂园住宅工业化比例仅有10%左右),而更多的是在传统开发模式中寻找可压榨的空间。

这些年业内对碧桂园项目质量的评价一直不算高,原因在于高周转的碧桂园并未展现出优秀的运营和内控能力。

碧桂园能高周转,跟以下几点密切相关:

1、宽松的预售条件

碧桂园的大多数项目都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对于商品房的预售条件并不像一二线城市那么高。在三四线城市,一个项目的资金投入占比超过25%,并给出具体的施工进度和交付日期即可。

2、拿的主要是净地

这是三四线城市的好处。这些城市搞开发,新区大批量的规划,而碧桂园也主要盯着这些地方,吃下大量的净地(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场地内达到开工条件的土地),可迅速转入开发,如果工人再连轴转,效率的确惊人。

3、分段开发分期投入分期回收

碧桂园拿一大块地,地价款分期付款,迅速预售回收资金,整个过程大概只需要4/5个月,再开发下一期。具备整个速度的房企,除了碧桂园没几家,曾经的恒大,现在的中梁算是吧。

碧桂园是一家大公司,财富500强,这次排名353,堪称宇宙第一房企。从碧桂园对这次六安工地事故的回应来看,全然不提自身的问题,这样的回应不够有诚意。

高周转的碧桂园,别只顾赚钱了!一大波信任危机正在袭来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2017年,碧桂园各地工地事故超过了5起。2017年,碧桂园在驻马店、萍乡、盐城、琼海、阳江等地均发生过事故。 随着时间的推移,碧桂园不断累积的问题,会不断蚕食公众对碧桂园的好感。

随着棚改和去库存红利的褪去,又该何去何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