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警钟:再疯狂的楼市行为,也掩盖不了市场横盘的本质

敲警钟:再疯狂的楼市行为,也掩盖不了市场横盘的本质

随着创世纪、澜天、蔚蓝领秀等几大红盘陆续接近尾声甚至结束,疯抢的市场终于开始慢慢冷静下来了。

冷静,是市场趋于理性的开始;而理性,是市场回归正常的必须。

但实际上,2018年房产的最大特征,不是疯狂,也不是有的媒体动不动就粗暴唱多暴涨或唱衰暴跌,而是分化。这是斯文君年初就专门写过的:有的板块即将无房,有的开始激战,市场就这样在分化中,逐步回到它本来的样子。

今天是2018年7月24日,农历六月十二。六月雨,隔牛背。有的地方晴空万里,局部地区有雨。一荣俱荣的场面,将逐渐冷却。哪怕再疯狂的抢房行为,也掩盖不了市场已经开始横盘的本质。

事实上,有的板块已经横盘一段时间了。

壹丨

这座城市在拥江发展,我们就从一江两岸开始说起。

江南江北,近期都有土地出让。南星桥的D-05地块楼面价只有3万6,这比隔壁滨江保利·上品地块,低了8000。尽管算上配保等成本,这块地楼面价并不低,但是各种残酷的用词依然被搬上当天的标题,暴跌也好,一夜跌到峰会前也好,都极具鼓动性和感染力。但事实上,这就是逐渐冷静的市场自然的选择。

为什么?

因为钱江新城上城区块的新房售价,被卡死在单价7万以内,不管是信达滨江·壹品,还是保利滨江·翡翠海岸,都无法越过这个天花板。如果接下去长期横盘,7万不到的板块均价被市场完全认可,而且这个价格已经是杭州市场的最高价,那么,即便后期价格管制放开,市场是否能接受7万以上的价格?未知!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控制成本。控制成本最好的方式,就是控制拿地价,因为在市场越来越透明的今天,建安、财务、税费、精装修、人工等成本,都是开发商自己可以把控的。

只有土地,不仅成本最高,主动权还不在开发商自己手里。必须把最高的成本——土地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才有可能盈利。

当开发商们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一来自己不想拿的地,就不会去随意哄抬价格、做损人不利已的事,二来自己真正想拿的地,也会尽量理性,尽量克制。

敲警钟:再疯狂的楼市行为,也掩盖不了市场横盘的本质

南星桥D-05地块,周边豪宅云集

由此可见,D-05地块楼面价3.6万,是确保在目前市场售价之下有利可图的价格。如果此时的开发商依然像安徽置地以43929元/㎡的单价疯抢景芳三堡地块一样,不计成本,风险必定大过机遇。

要知道,江边的中海·钱江湾,售价也不过5.5万,2016年下半年,留香园的尾盘就已到过这个价格,也就是说这个版块,价格已经一年多没有突破了。如果安徽置地这块地最终面市时,做精装修也只能卖到5.5万的话,安徽置地这块地,基本已注定亏损。

市场的逻辑,变了!

2016年初,信达拿下壹品地块时的市场逻辑是,只要后续有更高的价格出来,前面的地王就能解套,市场的预期也会持续向上。这个逻辑,在随后的申花、三堡、艮北新城、滨江、萧山等等区域,一再被验证。所以开发商可以肆无忌惮的举牌,动不动一把加10亿甚至直接封顶。

但是现在,在看不清未来行情走势的情况下,开发商只能尽量根据目前板块的售价,来倒推能够盈利的土地价格。

与D-05地块同一天出让的滨江中心单元地块,也是这个逻辑。柳岸晓风、滨江金茂府的高层房源售价,最终止步在5万的门槛前,杭州壹号院,也是如此。如果未来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滨江的房价都没法突破5万,市场对区域就会形成5万的心理认知,开发商就只能在这个价格预期内尽可能低的控制自己的拿地价格。

敲警钟:再疯狂的楼市行为,也掩盖不了市场横盘的本质

绿城与温州时代先后竞得的滨江地块情况

所以前后不过10天,滨江的地价,就从绿城拿地的33625元/㎡降到了32638元/㎡。房地产逐渐进入薄利的今天,这降低的1000元/㎡,就意味着3%的成本。

市场开始横盘的今天,开发商,已开始锱铢必较。

贰丨

如石投水,层层涟漪。连分别仅有两三个楼盘在售的南星桥和滨江中心区域尚且如此,其他板块,会如何呢?

先看萧山市北。市北之前最高的楼面价是2017年3月,融信摘得的东单元1号居住地块,靠近地铁2号线建设一路站,楼面价30816元/㎡。板块楼面价接近的,是同一天由恒大以楼面价30387元/㎡竞得的东单元2号居住地块。

而这两块地不远处,就是在2015年这一波楼市升浪起来之前、启动羊年第一降的华瑞·晴庐,最低的时候房价不到万元。

而目前区域,离两块地最近的事保利融信·大国璟,均价3万5。

如果市场持续维持现状,按照这个售价反推,融信和恒大的地块,已经注定亏损。那么,其他开发商在拿地时,就不会再如此冒进。

事实也的确如此。市北后来的地价,再也没有回到2017年3月的高点。一年多之后的2018年6月15号,滨江拿下的市北东单元地块,楼面价是24390元/㎡,而两周前的7月11号,新希望拿下的市北地块,楼面只有23079元/㎡。

按照这个地价和板块3万5的预期售价,做毛坯或者简装,开发商还是能保本或是微利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一旦开发商和客户都接受了现行的价格体系,那么现在所谓的“限价”,可能就不会是限价了,甚至它就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售价了。

政府通过限价包给客户的大红包,通过土地价格的转移,让性质发生了变化。如果地价持续走低、当前限价未来真的成为市场售价,现在疯狂冲进去的客户,除了真的幸运抄到绝对低点的楼盘,其他有多少人真的能拿到这个大红包,还是未知!

叁丨

再看2016年异军突起、2017年高端楼盘扎堆的庆隆、申花。

很不幸,这一带的管制价格,也是5万元。尽管边上有些二手房的价格早已突破5万元,但是新房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这个板块的地价,从1万多直接跳涨到3万+甚至4万+,并形成了绿城、滨江、万科、融信、合景、金茂、天阳等一众开发商云集,以及城西银泰、中粮大悦城、蓝钻天成等综合体环绕的局面。有媒体甚至称之为“中央豪宅区”。

地价跳上4万+,房价始终突破不了5万,留给开发商的选择题,不是亏与不亏,而是多亏和少亏的问题。

毕竟这个板块目前的售价,与滨江·锦绣之城2016年10月份加推时候的价格,相差无几,转眼已经一年多没有突破了。而滨江入股河北天成的地价成本,不超过2万1,可是如今隔壁的地王们呢?

所以绿城·沁园迟迟不销售,实在是无奈之举。40765元/㎡的地价,按照绿城做高端项目的成本,保本售价估计也在5.5万以上了吧?只批一个类似宜和园、融信公馆一样4.8-4.9万的均价,就是单方亏损起码大几千。

开发商毕竟不是慈善家,不赚钱可以出货,这样大出血,谁也吃不消啊。

何况像沁园这样楼面价在4万左右的地,还不止一块。

敲警钟:再疯狂的楼市行为,也掩盖不了市场横盘的本质

绿城·沁园鸟瞰图

前车之鉴!留给后面开发商拿地的启示录是,既然只能卖5万,那就只能像融信公馆、宜和园一样,把地价“控制”在3.4万以内。不仅得这样控制拿地价格,还得在开发过程中精细化算账和管理,也许才能稍微挣点钱。

虽然都是无奈之下被迫理性,但是现在理智,总好过狂热之后一地鸡毛。

只是可怜了最后一批全款加高价车位等捆绑条件冲进去的客户,市场开始横盘的状态下,他们没有赶上之前高杠杆买房的红利,也没有碰到后来摇号利用按揭的机会、以及去掉开发商搭售车位等附加的条件,一段时间以内,他们都是购房成本最高的一批人,没有之一。

如果,这个板块8月6号即将推出的地,开发商真的按照5万的售价预期来克制拿地价格,如果地价真的最终在3.4万以内……

当然,如果它一不小心超过3万6,比南星桥的D-05还高,就好玩了!

肆丨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哪怕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变化也不一定是暴风骤雨,很可能是静悄悄的发生,然后达到某个临界点,朝夕之间,天翻地覆。

哪怕最近,个别楼盘近期还是有人在疯抢,市场开始横盘的本质,已经是既定事实。

市场横盘的本质,也会逐渐会蔓延开去,由楼市向土地市场,由中心向边缘,由新房向二手房。

事实上,近期的土地市场和二手房市场,已经开始有所表现了。

从2014年9月局部解除限购、2015年3月全面解除限购到现在,为期3年多的楼市升浪,终于开始由疯狂转化为冷静,虽然还有一段路要走。

冷静,才会思考。静水方映月,斯文君高中时的满分作文,写过这样的标题。

毕竟,集体无意识。只有思考,才会形成判断和认知。

有判断和认知之后,才会是整个市场真正回归宁静。

这个时候不应该唱衰,相反,这是市场良性和健康的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