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幽門螺桿菌是否被消滅乾淨了?

轟炸美食店


幽門螺旋桿菌(HP),現在已經確認是導致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MALT淋巴瘤、胃癌等疾病的“罪魁禍首”,因此,很多人查出HP感染陽性後,就想要清除掉這個可惡的致病菌。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下,如何確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如何清除它,由如何確認幽門螺旋桿菌的清除效果。

如何確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有很多體檢中心在進行健康體檢時,都會有HP抗體這一項,具體的檢查方法就是,抽血檢查,這種方法準確不準確呢?嚴格來說,這不是確認HP感染的金標準。簡單來說:如果抽血檢查顯示HP抗體陽性,只能說明您曾經感染過HP這種細菌,但現在不一定是HP感染者。

對於HP感染的確認,一般推薦的方法有以下3種:

1. 胃鏡取樣活檢,這種方式比較痛苦,而且也因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部位問題,有漏檢的可能;

2. 呼氣試驗:一般有C14和C13兩種,是通過服用藥劑,進行同位素標記後做呼氣試驗進行的HP檢測,是HP檢測的金標準,一般成人兩種都可以,兒童建議選擇沒有放射性的C13呼氣試驗。

3. 糞便HP抗原檢測:準確度也較高,是唯一一種不用口服任何試劑,準確性也不受年齡影響的無創檢測方法。

如果這三種方法之一檢查結果顯示,您是HP感染者,那麼基本就可以確診您是HP感染者了。

幽門螺旋桿菌如何清除

對於檢查出HP感染的朋友,也大可不必太過擔心。實際上只有少部分的HP感染者會罹患胃部疾病,對於有相關根除適應症的HP感染者,當然還是大家進行根除治療,對於沒有適應症,也沒有不適感覺的朋友,不建議進行HP的根除治療。

網絡上各種食療方法、保健品、益生菌等,都不能有效的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想要根除治療HP感染,目前最靠譜的還是臨床上公認的“四聯療法”,通常是採用兩種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黴素,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如埃索美拉唑,一種鉍劑,如枸櫞酸鉍鉀,這四種藥物聯用,堅持服用10~14天,以期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一種治療方法。當然這種方法也是有一定的根除率的,目前報道的數據在70%左右。

如何確認幽門螺旋桿菌是否清除乾淨了?

根除治療完成後,一般建議停止服藥後一個月再去確認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採用上述的3種測試方法都可以,如果顯示HP檢測結果為陰性,則證明根除治療成功。需要注意的是,在根除治療期間和複查前,一定要注意和家人的分餐,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現。如果HP根除治療後一個月複查,發現仍然HP陽性,是否需要再進行根除治療,還需諮詢臨床醫生確定。


李藥師談健康


幽門螺旋桿菌,是存在於患者胃黏膜的一種螺旋狀的桿狀細菌,屬於微厭氧型,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環境氧要求5~8%,在大氣或絕對厭氧環境下不能生長。由巴里·馬歇爾(BarryJ.Marshall)和羅賓·沃倫(J.RobinWarren)二人發現,並因此獲得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幽門螺旋桿菌是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原因,是胃癌的Ⅰ類致癌原。

幾乎所有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均會發展為胃炎。15%-20%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會發展為消化性潰瘍。85%以上的胃潰瘍和95%以上的十二指腸潰瘍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的頭號致病因子。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很多人並沒有明顯症狀,但是有些人感染後會引起各種症狀,比如:口苦、口臭、噁心、嘔吐、噯氣、腹脹、腹痛、腹瀉,還會出現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兒童會出現生長緩慢,抵抗力降低等。如果有這些信號,建議每年常規檢測幽門螺旋桿菌。

現在體檢中心檢測幽門螺旋桿菌大多數是尿素呼氣試驗或者是幽門螺旋桿菌抗體檢測、糞便無創分型檢測,糞便無創分型檢測不僅可以檢測是否感染,還能區分高位和低危菌種,針對菌種有效降低胃病和胃癌的發病率。呼氣試驗檢查靈敏度高,檢出率和符合率也很高,患者無痛苦,但是無法區分高位和低危,只能判斷是否感染。

很多人體檢中無意發現自己的幽門螺旋桿菌檢測陽性,非常恐慌,以為自己得了胃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陽性並不一定是癌,它也不是不能治癒的,所以不要太過擔心,但是也不能太忽略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要及時治療,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通過藥物根除。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不但可以有力促進消化潰瘍的癒合,還可以降低胃癌的發病風險。現在最常用的就是三聯療法和四聯療法,幽門螺桿菌根除的較常見方案包括:含鉍四聯治療(PPI+含鉍化合物+甲硝唑+四環素,PBMT),不含鉍四聯治療(伴隨:PPI+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黴素,PAMC;或者序貫:PPI+阿莫西林[PA]序貫PPI+甲硝唑+克拉黴素[PMC]),PPI三聯方案(PPI+阿莫西林+克拉黴素,PAC;PPI+甲硝唑+克拉黴素,PMC;或者PPI+阿莫西林+甲硝唑,PAM),以及含喹諾酮類藥物方案(PPI+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PAL)。當然具體的方案需要你的醫生根據情況而定,不要自己自行用藥。一般用14天療程,根除後停藥1個月再複查看是否為陰性。


健康浩聲音


你好,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細菌,專門生長在胃裡面,是目前已知,唯一可以生長在胃裡面的細菌,破壞胃粘膜,可以因為胃炎,胃潰瘍,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瘤。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哪些不舒服

大部分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都可以沒有症狀,只有少部分人會出現腹痛,腹脹,食慾下降,反酸,噯氣,消瘦,燒心等胃腸道症狀,還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出現口臭,營養不良等消化道以外的症狀。

怎麼診斷幽門螺桿菌

可以通過抽血查有沒有抗體,有抗體代表感染過幽門螺桿菌,但是不能區分,是現在感染了,還是以前感染過幽門螺桿菌?

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呼氣試驗很簡單,只需要呼一口氣,就可以檢測出來有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測方法。

最後,還可以做胃鏡檢查,不僅可以觀察有沒有胃炎,胃潰瘍和胃癌,還可以取組織進行活檢,明確有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目前,幽門螺桿菌有標準的治療方案,一般是口服四種藥物:一種抑酸藥,一種鉍劑,兩種抗生素。例如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阿莫西林+克拉黴素,口服14天。

如何判斷幽門螺桿菌是否被消滅乾淨了

吃了上面的藥物,停藥一個月,然後去醫院複查一個呼氣試驗,如果呼氣試驗是陰性的,那麼恭喜你,幽門螺桿菌已經被根治了。

綜上所述,幽門螺桿菌是一種不好的細菌,專門導致胃病的發生,口服四種藥物可以根治幽門螺桿菌,複查呼吸試驗可以判斷有沒有被消滅。

歡迎留言諮詢,更多醫學科普,請關注我。


普外科曾醫生


還在炒作幽門螺桿菌的種種罪名,我想知識更新不僅是醫生需要的,讀者更需要因為在疾病方面他們是弱勢群體。我在頭條上轉載過張澍田教授對幽門螺桿菌最新的認識,該不該滅讀了後自已判斷,因涉及到七億人,看來了解最新動態人還是太少包括編者,出於一個醫生的職業的道德觀覺得還是有必要再登一次。希望大家今後對幽門螺桿菌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最後附上2017年8月29日我對幽門螺桿菌的看法。

2018年6月15日一17日,“第十五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主席、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執行院長張澍田教授在胃腸肝膽內外科聯合論壇中,做了一場關於“是否所有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者都應該接受根除治療?”的報告,引發廣泛熱議,現整理如下。

張澍田教授

2014年《幽門螺桿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識》推薦,“除非有抗衡因素,否則所有Hp感染者都應該接受根除治療”,但目前尚未得到國內學者一致認同,主要因為存在以下幾點爭議。

1.胃癌是飲食、宿主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Hp可能只是眾多幫兇之一

在發展中國家,約80%的人攜帶幽門螺桿菌。在這些攜帶者中,僅1%-10%發生消化性潰瘍,僅有0.1%-3%發生胃癌。在印度、泰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幽門螺桿菌的攜帶率非常高,但這些國家的胃癌發生率卻很低。

有meta分析顯示,在無症狀人群中根除Hp預防胃癌證據不足(BMJ 2014,348:g3174;Cochrane Database Dyst Rev 2015 Jul 22,(7):CD005583)。而在胃癌高發區無症狀人群中根除Hp,每15人僅可獲益1人。

胃癌是飲食、宿主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年齡>55歲、男性患病率為女性2倍、基因、家族史、種族、肥胖、吸菸、Hp感染等),Hp可能只是眾多幫兇之一。

2.Hp是胃微生物群中的一員,菌群失調可能與胃癌發生相關

胃內有100多種細菌構成的細菌群落,共同影響胃內生態平衡,並可能在疾病進展中起重要作用[Gut Microbes 2013,4(6)505-31]。2017年發表在《Gut》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與胃炎患者相比,胃癌患者的胃部菌群多樣性降低,螺桿菌屬丰度降低,其他細菌屬的丰度增加。多項研究表明,菌群失調可能與胃癌發生相關。

3.Hp感染率已呈下降趨勢

隨著生活水平、住房條件、供水衛生、教育水平等的改善,美國、日本以及中國等國家的Hp感染率正在下降。

4.幽門螺桿菌的“默默奉獻”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了幽門螺桿菌對人體可能存在的保護作用(更不容易患上過敏,降低哮喘的發病風險,降低溼疹的發生率,可能預防炎症性腸病的發生,Hp感染率與肥胖及超重比例呈現負相關等)

5.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潛在問題

一些研究還反映了根除幽門螺桿菌後會出現的問題:

①更容易患上胃食管返流病以及相關併發症,例如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

②腸道菌群比例變可能對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③使用抗生素會增加耐藥性細菌產生的風險,尤其是在我國抗生素濫用問題較嚴重的情況下,更是要對此引起注意。

總結

  • Hp需要重新再認識
  • 經濟水平的發展,公共衛生水平的提高,是根除Hp的重要措施
  •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Hp的神奇面紗會被一步步揭
  • 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前奏嗎?
  • 我想說點真話

    幽門螺旋桿菌一萎縮性胃炎一腸化一胃癌,這是真的嗎?十年來這個既念一直被過分宣染,甚至不少醫生仍深信不疑,Hp陽性感染者真的會癌變嗎?既然又提出這個問題,我仍要強調以下幾點:

    1.幽門螺桿菌中國人群陽性感染率達到60%-70%

    2.因此胃癌病人幽門螺桿菌杆出率高下足為奇。

    3.幽門螺桿菌感染無論三聯或四聯治療後仍然有極高的複發率,這不僅與我們飲食方式習慣有密切關係,也與個體差異有關。配偶殺滅復發再殺滅仍然復發,但共同生活幾十年的配偶始終陰性不感染。

    4.現在胃癌發病率越來越低腸癌發病率卻在不斷提高。更多醫生(尤其是消化內鏡醫生)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十二指腸潰瘍相關性更密切。

    5.胃粘膜腸化是種老化是表現,尤其小腸腸化不會癌變,大腸腸化應每年複查胃鏡,也是決不是胃癌前期病變,但是活杆的病理報告是重度不典型增生就要當心了,50%以上會癌變,也有人認為是癌前變期,出現重度不典型增生那你至少每半年複查胃鏡,2-3年後可以每1-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有些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例可能會逆轉或消失,即使那樣仍應每1-2年胃鏡複查,仔細一點可每月做一次簡單的大便隱血杆查,這往往是消化道癌症的最早表現。

    知識更新是每個醫生必須重視的,只有不斷用心、、用腦從不同的患者身上及國內外學術上的新進展才會不斷更新以往的知識。因為今天最新的永遠是明天最舊的。

    創建於2017.8.29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到底多久可以引起癌變?癌變率有多高?
    我有靠譜回答

    創建於2017.8.28

    又一個門外漢

    創建於2017.8.29

創建於2018.7.12

我想說點真話


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目前比較常用的包括:

有創檢查:做胃鏡,由於幽門螺旋桿菌可產生尿素酶分解尿酸為氨氣,可引起顏色的變化。胃鏡中鉗取胃粘膜,然後放到尿素液中進行檢測,稱為快速尿素酶法,幽門螺旋桿菌是否陽性,標本放進去以後不到1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分辨出來。

無創檢查方法一般包括:1、呼氣實驗:可利用C13、C14進行檢測,既安全又準確。C13無放射性,兒童、孕婦都可以用;C14有放射性,但很微弱。2、血清學檢測:抽血查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抗體,若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抗體,就表明曾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但此種方法只能證明以前感染過,不能評估療效。

一般來說,如果無任何症狀,單純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無需口服藥物治療。如果檢查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且反覆出現反酸、噯氣、胃部不適等症狀,最好及時進行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抗HP治療常用的四聯藥物,也就是患者服用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兩種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有雷貝拉唑、蘭索拉唑、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鉍劑常用的是膠體果膠鉍;抗生素通常選用阿莫西林和克林黴素。療程一般1-2周。

如何判斷HP是否清除乾淨?

由於抗HP治療的四聯藥物會抑制HP的活性,所以一般抗HP治療結束後一個月至醫院複查HP比較準確,通常採用C呼氣試驗這種無創檢查,如果HP轉陰或者定量值在正常範圍,說明幽門螺旋桿菌清除乾淨。如果合併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最好複查胃鏡。不過HP是一種能夠傳染的致病菌,它的主要傳染途徑就是通過唾液的方式,所以在日常的時候,很容易會通過親密接觸以及碗筷的方式而導致傳染,分餐制是個很好的預防途徑。


胡洋


要想知道胃內的幽門螺桿菌是否被根除,就需要用到檢測幽門螺桿菌的儀器了,臨床上常用的檢測幽門螺桿菌檢測方法有碳13和碳14,較為常用的是碳14檢測。

碳14檢測可以較為直觀的檢測出胃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

碳14的正常值為100以下,也就是說當碳14結果在100以下的時候,是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跡象的,而當碳14結果大於100後,就提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跡象。

臨床上經過正規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後,並不是馬上就進行碳14的檢測,而是要等停服藥物1個月後再進行檢測。

很多人還有這麼一個誤區,就是在治療過程中,根據症狀的輕重來取決是否服用藥物,有些人當胃部症狀減輕以後,就自行停止服用藥物,其實是非常錯誤的。症狀緩解只能說明治療有效果,並不等於幽門螺桿菌被根除乾淨。

所以,不要以症狀的輕重來評估幽門螺桿菌是否被根除。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關注小克醫學,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醫學


1、去醫院做碳13呼氣檢查,如果陰性就表示胃部的幽門螺桿菌根除了,或者做胃鏡也行(太痛苦,單檢測幽門螺桿菌的話不建議)。

2、做口腔幽門螺桿菌檢測,如果也是陰性就表示口腔的幽門螺桿菌根除了。

必須兩者同時轉陰才可以說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徹底根除了,如果胃部轉陰但是口腔仍舊陽性的話就不算根除,會隨著唾液和食物重新進入胃部導致胃病復發。

大部分口臭是因為腸胃問題,特別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群,容易脹氣、噯氣打嗝,有口臭,及時補充()益生菌專利菌株對抗排除幽門螺桿菌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而且是根源上解決


推薦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回答如何檢測身體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了。

目前臨床上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通常用“四聯根除法”聯合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吃四種藥,連續吃2周。常用的組合是選2種抗生素+1種抑制胃酸的藥物+1種鉍劑。如果開的正規並且規律服藥,根除的成功率達到90%以上。

回到題主提出的問題?根除後怎麼知道是否根除乾淨?

這就提到吃藥後什麼時候複查的問題!

檢查是否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目前臨床上主要有分兩類:侵入性檢測和非侵入性。

侵入性檢查就是從新複查胃鏡。胃鏡下取一塊胃粘膜活檢然後在顯微鏡下尋找這塊胃粘膜有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通過特殊染色免疫組化檢查胃黏膜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下圖就是我們做胃鏡時做快速尿素酶實驗,紅色那瓶就是陽性結果,就代表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但對一般普通胃炎的人就沒必要再複查胃鏡了,所以還有非侵入性的吹氣實驗檢查是否已經根除了幽門螺旋桿菌

非侵入性檢測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13C(碳十三)或14C(碳十四)實驗檢查;有的醫院是碳13,有的醫院是碳14,碳13比碳14貴100多塊,但碳13比碳14檢查輻射會更小一點。孕婦和兒童不適合做14C檢查。

需要提醒兩點的是:

1.臨床上服用抗生素、鉍製劑、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會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所以複查幽門螺旋桿菌時候這些藥物要停止一個月再去複查。

2. 如果有規律服用4聯藥物2周的基本90%都會根除的,如果明年有複查胃鏡也就不要急著一個月後去複查了,好好保養等明年複查胃鏡的適合一起復查,這樣更省錢。

當然還有幽門螺旋桿菌培養,因為培養細菌一般要一週才會出結果,所以臨床上一般都是科學研究才用這個方法。

大概就是這樣!歡迎關注,有問題可以留言討論!


消化內科葉醫生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通過胞壁內的空泡毒素導致胃黏膜細胞的直接損傷、促進上皮細胞釋放炎症介質,引起胃酸分泌異常以及通過菌體細胞壁抗原引起宿主的自身免疫反應等多種途徑誘發多種消化系統疾病,如口臭,消化不良,胃炎,潰瘍甚至腫瘤等消化系統疾病。

Hp檢測方法有:①非侵入性方法:13碳或14碳尿素呼氣試驗,該方法準確性高,無痛苦,患者易於接受,13碳或14碳尿素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的“金標準”之一。②侵入性方法:胃粘膜組織切片染色鏡檢、快速尿素酶試驗、細菌培養以及血清抗體等多項技術均可檢測,其中胃粘膜組織切片染色鏡檢也是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的“金標準”之一。在上述方法中,臨床篩查以及治療後複查均首選尿素呼氣試驗

進行Hp初次檢測前必須停用質子泵抑制劑(PPI)至少2周,停用抗菌藥物、鉍劑至少4周以確保測定結果的準確性,陽性者均需進行嚴格的根除治療,由於Hp耐藥率的逐漸增高,我國目前推薦含鉍劑的四聯方案為一線根除方案(PPI+鉍劑+2種抗菌藥物)。PPI臨床常用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鉍劑常用枸櫞酸鉍鉀、膠體果膠鉍,抗菌藥物可根據情況選用青黴素、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佛喹諾酮類、硝基咪唑類等,嚴格遵循四聯方案用藥2周,停藥4周後再行尿素呼氣試驗檢測,此時檢測結果為陰性才可判定Hp被根除,也就是幽門螺旋桿菌被消滅乾淨了。

Hp除了引起口臭,消化不良,胃炎,潰瘍甚至胃癌等,還會引起菌群失調,故近年來微生態療法逐漸運用於臨床,有醫家主張在四聯療法的基礎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可以提高Hp根除率以及縮短用藥療程(一些陽性患者加用此藥療程10天,停藥4周後複查Hp為陰性證實卻有療效,但仍需大樣本數據進一步確認)。除消化系統疾病外,一些其他系統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蕁麻疹等,亦被逐漸證實與Hp有相關性,應當引起注意。由於Hp的分佈廣,傳染性強,根除後複發率高,應當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注意個人衛生,預防感染。


杏花島


謝先生之邀。

俗話說,“十人九胃。”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很多人都有程度不同的胃腸疾病。據調查統計,我們國家目前已經有近三億多胃腸病患者,每年都有近二十萬患者因此病而離世,且每年的胃腸病新生髮病率高達百萬,它已成為僅次於感冒的第二大常見病,高發病。

如果腸胃不好,沒有及時調理,治療、不僅人體免疫力會急速下降,還會有嚴重的併發症,比如,肝膽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甚至胃腸黏膜糜爛,穿孔、直至引發癌變。我們大多數人都難逃胃腸病的折磨,且胃腸病有反覆發作的特點,所以我們有必要近距離認識胃腸病,以讓我們的身體隨時都保持健康。

胃腸病的7大致病因素:

1.生理因素。胃腸的正常蠕動功能,是容納食物,攪拌食物、消化食物和運輸食物的過程。如果此功能受阻,就會使食物滯留在胃中,無法進入腸道內,所以必然會出現消化不良等胃病;另外,胃腸道里每天都有大量食物經過,很容易被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而致胃病。最常見的細菌就是大腸桿菌和我們今天著重要講的胃腸病的元兇,“幽門螺桿菌。”

2.飲食因素。胃腸病可以説是與“吃”最為密切相關。生冷,過熱、粗糙、辛辣或肥膩的食物均會刺激胃腸黏膜,且不容易消化。所以,胃腸病患者飲食務必要以溫軟淡素,好消化為宜,並且要做到細嚼慢嚥。

3.生活方式因素。現代人不僅飲食無規律,作息也沒有規律,很多人晚上熬夜工作(睡眠不足八小時),白天也是疲勞作戰,加上不良的嗜好,比如,常喝咖啡、濃茶、吸菸、酗酒等,胃腸病自然就會找上門來!

4.長期服藥因素。胃黏膜是胃的唯一保持屏障,長期服用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或腐蝕較強的強酸或強鹼物質,都會磨損胃黏膜,故而引發胃腸病或加重已有胃腸病的病情。所以,服用藥物時,要謹遵醫囑,辨正施治,藥量科學,才能藥到病除。

5.精神因素。《黃帝內經》說“思傷脾”,很多人心情不好,食慾就會下降,茶飯不思;很多人情緒惡劣,就會發脾氣,進而影響胃腸的功能。大量臨床胃腸病的病因調查顯示,患者有精神緊張,壓力過大、勞累過度、焦慮、失眠、恐懼等精神症狀。情志不暢,就會使脾胃跟著遭殃,最終導致胃腸病。所以,人應當保持一顆穩定、樂觀的平常心,為人大度、和善、不較真,這樣既不會影響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也能祛病延年,可以說精神因素是:保養脾胃的免費良藥。

6.情慾過度因素。腎精不足,腎陽衰弱,就無法溫養脾胃,脾胃就會虛弱,如果本身已有胃腸病的話,就會加重病情。

7.其它因素。比如遺傳因素,全身性疾病等,都可能引發胃腸病或使胃腸病加重。

綜上所述,胃腸疾病是多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要想趕走此病,就要辨正防治。雖然幽門螺桿菌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但如果患者一旦查出此種病菌,就應及時治療,徹底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以絕後患!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