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王庙关帝庙记载

关王庙关帝庙记载​(1)人们敬仰关老爷 关公老爷:又名关羽,字云长,是山西运城市解州明冯村人,他从小练出一身的武功,秉性刚烈,心体苦良,赤胆忠心,保家卫国。三国时期,与刘备、张飞三人结为兄弟,也就是“桃园三结义”。他们三人发誓: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忠贞扶助刘备保汉朝。后来在于曹操作战中,关羽被曹操擒获,曹操敬佩关羽忠烈,以礼相待,劝他归曹,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决不归曹。后来单人匹马奔向袁术军部救出刘备回国。在于东吴国作战,他被孙权设计抓捕,但他视死如归,从不投降,最后孙权无奈将他斩首。从此一位驰骋战场、名冠三国名将就这样陨落了,终年60岁。关羽由于智勇双全,武艺绝伦,具有华夏民族崇高的《忠、义、仁、勇、信》的完美性格,所以被帝王封为:“大帝”,被圣贤尊为:“武圣”,被老百姓教称为“关公老爷”。 人们敬仰关帝神,千百年来都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所以关羽死后300百年时隋朝开始全国各地至台湾香港都兴建关公庙宇。敬献关老爷。在关公故居运城市最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关帝庙”。而很多地方都修桃园三结义的“结义庙”。在乡宁县城西原乡宁一中现在也恢复了结义庙。关王庙明朝修建的“关老爷庙”是临汾地区唯一一座关公老爷庙。因而名关王庙。


关王庙关帝庙记载

(2)记忆中的关公老爷庙关王庙所在地的“关公老爷庙”始建于明朝初期,据传三国时期,关公率兵北上与曹军作战,路过关山岭在此地住宿一夜,给关王庙百姓留下极好的影响。关公被誉为人们心中的神,为敬仰关老爷做纪念。所以就由贾庄村赵家人出头发动周围各村百姓捐款集资而修建了关老爷庙。关老爷庙坐北向南而建,像一个长方形的四合院。院内北面上修建北殿,南下院修建戏台,戏台左右两边有两个耳房。东西两边修有四间砖瓦结构楼房。北殿是供奉关老爷的大殿。面阔六间,进深三丈,高四丈。大殿建造华丽,气势雄伟,殿上顶为闪檐歇山式、筒瓦扣顶,前面闪檐走廊,有五彩斗拱。有八根石凿雕龙石柱。石柱上刻有飞龙略翔,千姿百态,象形逼真。顶部垄下刻有花禽鸟兽,飞龙凤舞,气势宏伟。殿内高大宽广,像个小礼堂。大殿中央神坛上供奉着三米高的关公大帝塑像,关公神像形体逼真,头戴皇冠,身着红袍,腰集玉带,神态端庄肃穆。神像凝重威严,凝视前方,体现出帝王的特殊身份。神前有石雕香炉,供人烧香参拜。神像两旁塑雕着“周仓”“廖化”两位大将。旁边石台上插立着90斤和120斤重的两把铁铸偃月老爷刀。北殿是老百姓祭典求拜关公老爷的地方。南面戏台修建的高大雄伟。台顶也单檐歇山顶,前台面顶闪檐插垄。雕刻各种花鸟怪兽,台前有两根石角柱刻有龙爪舞尾。戏台内非常宽大,有前后台。台坐高,筑二层台阶才能上台。戏台是人们给关老爷唱戏的舞台。戏院也很大,青砖铺地,供人看戏坐站。戏院大门在戏台左耳房下,解放后关闭,又在北殿上院右边开了石砌小门,供人进出庙院。关老爷庙外左边是南北通经的关道,关道左边修建两个碑楼,碑楼全部用青石建成,非常壮观雄伟。碑底是两米高的平台,台四角有四根青石凿方形角柱,四面刻有对联。碑楼是厦坡形石帽盖顶,两个碑楼中间各有一块二米高一米宽的石碑,刻有碑文。由于碑楼早破毁,所以碑文内容不知。据分析是建关帝庙记载,和老百姓捐款人立名传碑。庙宇建成为关王庙人带来福音。人们敬仰祭典关老爷神,成为人信仰求福化危的福地。解放后关公老爷庙设立为学校,老爷神像被搬掉、大殿、戏台被拆除,七一年大殿,戏台拆除。建修了几排教室,从此,关王庙成有名无庙的空虚名地。


关王庙关帝庙记载

三 、关老爷显灵惠百姓关羽生前是一位忠勇神武,义气千秋的英雄,死后他成为“武帝”“圣贤”“天神”,所以他能镇静地方,降妖伏魔。他能逢凶化吉,破难呈祥,保一家平安,佑四季升平。因而人们求拜他非常虔诚。多少年来,关王庙周边十里八村百姓都到北殿烧香贡礼品,磕头跪拜关公神保平安无灾,子孙后代昌盛。每年正月十五各村百姓在关老爷庙打鼓,吹唢呐,打花鼓,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放烟火,闹热闹,载歌载舞赶庙会。每年九月十三人们都要请戏班唱戏祭典关帝神。在北殿举行盛大仪式烧香献羊牛贡品敬神,三叩九拜求关老爷保佑人们风调雨顺,年年丰收,无灾无难,富贵吉祥。而人们在关老爷的关爱庇护下确实得到了很多实惠,关老爷多次显灵,为百姓解难,带来富贵。

有三个显灵故事:① 听传说:明朝时期,关王庙左边的杜家庄村的赵某,乡宁工作办事,有一天,天快黑时,突然传来信说其父在家病重,让他速回家,当他一听焦急万分,想赶快回看父亲,但当时天色已晚,有无车无马怎能回去,正在心急如火之时,忽然见面前来了一位红脸大汉,骑一赤兔马到他面前,问他何事,听赵某诉说后,大汉说,别急,你闭上眼睛,拉着马尾我送你回家,他闭上眼不多时,大汉让他睁开眼,一看到家了,大汉说到了,你回家吧!他见大汉回到了关老爷庙内,这时他才想到这是关老爷神腾云驾雾送他回来的。他心里想这时关老爷显灵了,从此他家几代一直把关老爷供在家里祭典。

关王庙关帝庙记载​② 关老爷降雨救旱民。多少年来人们供奉关老爷求雨抗旱都灵验,每年遇旱灾时关王庙百姓就请戏班给关老爷唱戏求降雨。只要唱戏就降雨。有谚语说“关老爷看戏就磨刀,倾盆大雨就来到”。最让信服的是九三年盛夏,天气炎热,三个月无雨,地干裂缝,禾苗枯萎,眼看庄稼被旱死,广大群众心急如火,无能为力,正在这时人们想到关老爷能为民救灾,有人建议乡政府领导请剧团来我乡唱戏就会下雨,也真灵验。当时请来洪洞县大槐树剧团在关王庙舞台演蒲剧(关老爷是运城人爱看蒲剧),当演了第四场戏后,猛然南山阴雨密布,电闪雷鸣,一剎时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大地一片湿,禾苗得雨露,戏唱完了,旱灾没了,庄稼长势惹百姓高兴的说关老爷有救了咱们的命。

③ 过去在关老爷庙戏台唱戏,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都赶来看戏。届时络绎不绝百姓商人都来赶庙会。庙内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看戏的人更是拥挤不堪,戏台前,老年人坐前台,青壮年男女站后面,少年儿童爬墙登高台。台上演古装戏,有帝王将军,才子佳人,红脸忠诚,白脸奸臣,丫鬟小姐,贫家书生,唱念做打,栩栩如生。台下人看的目瞪口呆,痴转忘情。戏剧如人生,人们品位这剧情体会着人生,最让人难忘的是一个戏剧场面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中。记得是刚解放后的五三年,关老爷戏台唱戏,当时由乡宁县眉户剧团晚上演编剧“贫女泪”,台下坐满观众,戏剧情节感人,剧情牵动每人心,一个情节是地主婆逼害虐待贫苦女丫环。人们看到地主婆残忍和贫女痛苦,都怨气冲冠憎恨地主婆,可怜弱女不幸。当演到地主婆用香头烧弱女,用剪刀扎贫女肉体时,人们再也看不下去了。这时候蒲凹沟村的赵良旺突然跳上台,推到地主婆,连打几巴掌,台下观众也举手高喊,打死地主婆,为贫女喊冤报仇。整个戏院一片轰动。这时戏演不下去了,剧团团长出来向观众道歉解释说“这是创作演戏,不是真的,请观众谅解”。这感人场面,深刻的教育永远的留在人们的心中,人们更加也会联想到关羽爱民为民除霸的伟大精神。关羽少年时期因不堪看到当地的劣神欺男霸女,为非作歹,所以他黑夜拿刀潜入劣神豪宅,将残害百姓民女的劣神满门抄斩,随后并在墙上蘸血写字为“杀人者,关羽也”。因此事他外出躲避三年到汉南与刘备、张飞结为桃园三结义兄弟。所以人们更加敬仰关老爷仗义美德。


关王庙关帝庙记载

四、关公显灵要住地建有近千年的关老爷庙被拆除了,关老爷在这里无站立之地。但是他胸怀宽广,把住地让建学校育后代,虽无栖身之地但无怨言,因而苦苦的忍耐着,百姓无处祭典这位大圣了。但他暗地里保护关王庙人民,政府关心后代培养修建了现代化学校,把主地还回来了,但却无人过问,无人想到把关老爷庙重新修起来,使关老爷有地可住。所以关老爷显神灵要求重修自己的庙。① 关老爷庙设为学校后几十年来培养出成批优秀学生,不少人通过深造成为国家栋梁,不少人走上领导岗位,有市级、县级领导,更有很多中层县局领导。有的成为商人,企业家,有钱老板。但都无曾想到庇护他们成长的关帝神,没有人投资修建关公庙。听说十几年前有位县级领导联系十八位关王庙及县局干部商议恢复关老爷庙,但他们后来言而无信,空说不行动,后来也就烟熄火灭了。关老爷无法忍耐托梦显灵,托神灵转告百姓有谁能重修关帝庙,我关老爷保他后德无量,我关老爷佑她子孙,财源广进。

把关公大帝崇高的《忠、义、仁、勇、信》完美精神永远传诵下去。 撰写人:赵长胜 张登宇 二零一七年九月一日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