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建南鎮中坪村,利川市最遠的一個村莊。這裡壁立千仞,溝壑縱橫。當地流傳著一句話:“看得到的山,走得癱;看得到的屋,走得哭;看得到的中坪,轉不完的山。”

覃發鬆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覃發鬆,建南供電所的營銷班長。中坪村是他負責的片區之一。

是個“坎兒”

2016年12月的一天,覃發鬆正準備吃晚飯,突然接到了中坪村村支書的電話。

“小覃,彭老家突然停電了,能來幫忙看看咋回事嗎?今兒晚上他家要打玉米粉,這沒電可咋整啊。”

“好的,您稍等,我們這就過來。”放下電話,覃發鬆飯都顧不上吃,就喊上同事匆匆出發。他怕耽誤了時間,今晚回不來了。

彭賢明老人是覃發鬆的對口幫扶對象,視力不太好,不會用手機。他居住的中坪村5組位於楊東河大峽谷旁的半山腰上,公路不能直達,走大路需要4個多小時,走小路最多隻用半個小時。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不過這段小路可不是那麼好走,小路上有一段“手扒崖”前後加起來有700多米,很多地方坡度都超過70度,只能靠著手腳並用往上爬。過了“手扒崖”還有一段懸空木梯。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來到彭老家中。覃發鬆和同事們對用電線路進行了一番檢查。原來是家中的用電保險熔絲燒了,他麻利地幫老人更換了保險熔絲。

正在收拾東西準備返回的時候,村支書拉住了他……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中坪村村支書 邱樹植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小覃,我們村的電線還是2002年第一批農網改造時弄的。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家都添置了很多電器,像彭老家裡這種事經常發生。

村裡還在大力發展養豬產業,但這電跟不上,打玉米粉都成問題,你看看這問題咋個解決一下?

回到家中,覃發鬆的心裡一直放不下村支書的話。村民們要改善生活、要致富,電一定要跟上,可這改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怎麼辦呢?

翻越“手扒崖”

2017年8月,機會來了。覃發鬆得知單位準備開展新一批農網改造的消息,主動申請,將中坪村5組作為第一批改造點。經過一番討論和考證,單位同意了他的建議。

改造項目是有了,可是新的難題又來了。這批農網改造時間緊、任務重,需要運送271組線路架設材料。走大路肯定不行,嚴重拖延施工進度,但走小路又沒辦法一次運送太多東西。怎麼辦?

正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想起一樣東西——揹簍。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這是中坪村村民常用的物件,平時上山下山帶點東西基本都是用它。

他把這個想法和大夥一說,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

說幹就幹!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雖然這條路他們經常走,但是揹著50多斤的物資走這條路還是不一樣。

說是路,其實最多也只能放進去半隻腳掌。不過好在“手扒崖”旁不時有樹蔓枝丫攀援,“揹簍電工”們可以一隻手抓著盤亙在崖邊的樹根,一隻手抓著小的石洞,一步一步向上挪動。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覃發鬆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第一次揹著物資走這條路,腿發抖,心虛,全身冒冷汗。

向光學

你還只是冒冷汗,我這個健身達人當年第一次爬完,腿好幾天提不起勁。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揹著物資走完這段路他們需要90分鐘,運送完所有工程的物資需要花費大半個月。

村裡改造用的電杆因為體積太大無法通過這條路運輸,只能通過盤山公路由卡車運送到山頂,再靠人力從山頂抬下去。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覃發鬆組織大家交錯排開,一起抬著電杆,連拉帶撬,一點一點地在叢林中挪動。從山頂到村莊的下山路,不到4公里,他們卻需要走5個小時。

3個月來,覃發鬆他們每天來回穿行在絕壁上,將網改物資一點點地運送到中坪村5組,架起電杆,串起銀線。

用電問題解決了,5組的村民們再也不擔心沒電打玉米粉了,而覃發鬆的隊伍也得到了一個“揹簍電工”的稱號。

走過“鑽孔道”

2018年4月,第二批電網改造開始了,這次覃發鬆負責中坪村9組。

9組共有居民38戶109人,進山有兩條道路,但村民們幾乎都選擇耗時最短的“鑽孔道”。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鑽孔道”,因進山道路從左右兩面緊靠的懸崖中間延伸至山頂,猶如從孔中鑽出而得名。

道路全長1500多米,由亂石堆砌而成,十分險峻,村民隻身進山需要花費2個小時。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有了“手扒崖”的優良傳統,覃發鬆他們背上揹簍又一次走在物資運送的道路上。

一行人揹著80多斤的物資前傾腰身,埋頭行進在“鑽孔道”上,上山不到5分鐘已是汗流浹背,而更大的困難還在後面。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電線被分成兩部分,由於相鄰電杆間的電線不能剪斷,兩組電工揹著揹簍有了相互制約的關係。

上山時,大家既要時刻注意腳下的石塊是否鬆動,又要防止揹簍裡的物資撞到頭上的石塊,還要照顧同伴的行走速度,任何一人稍不留意,另外一人也不能順利上山。路程變得更加驚心動魄。

平常2個小時的路程,他們要花費4個小時才能把物資背到村裡。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9組村民 董紹春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現在家裡電器多了,經常跳閘。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9組村民 劉奇祥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我打算回村養豬和牛,想要動力電。

覃發鬆

老鄉放心,我們就是來給你們解決問題的。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每次進村,村民都會把自己的困難和期盼告訴覃發鬆,而他也一直記在心上。如今,村民們和覃發鬆都盼到頭了。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中坪村村支書 邱樹植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我們村來得最頻繁的就是這群“揹簍電工”了!

這是邱書記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現在,村裡的電壓質量得到了改善,老書記心裡的發展大計也可以開始實施了,村裡人的致富路上不再有電壓這個“坎兒”了。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小貼士

最近五年,恩施供電公司累計完成發展投入82.62億元,新增變電站65座,新增35~220千伏變電容量214.6萬千伏安、線路長度1154公里,新增10千伏配變容量114.68萬千伏安、10千伏主幹線路6796公里,新建改造配變臺區7402個。完成消減低電壓臺區4014個、惠及用戶29.8萬戶。

利川市建南鎮,鑽孔道、手扒崖,邁過致富路上一個坎

恩施供電公司 楊志英 黃定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