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建南镇中坪村,利川市最远的一个村庄。这里壁立千仞,沟壑纵横。当地流传着一句话:“看得到的山,走得瘫;看得到的屋,走得哭;看得到的中坪,转不完的山。”

覃发松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覃发松,建南供电所的营销班长。中坪村是他负责的片区之一。

是个“坎儿”

2016年12月的一天,覃发松正准备吃晚饭,突然接到了中坪村村支书的电话。

“小覃,彭老家突然停电了,能来帮忙看看咋回事吗?今儿晚上他家要打玉米粉,这没电可咋整啊。”

“好的,您稍等,我们这就过来。”放下电话,覃发松饭都顾不上吃,就喊上同事匆匆出发。他怕耽误了时间,今晚回不来了。

彭贤明老人是覃发松的对口帮扶对象,视力不太好,不会用手机。他居住的中坪村5组位于杨东河大峡谷旁的半山腰上,公路不能直达,走大路需要4个多小时,走小路最多只用半个小时。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不过这段小路可不是那么好走,小路上有一段“手扒崖”前后加起来有700多米,很多地方坡度都超过70度,只能靠着手脚并用往上爬。过了“手扒崖”还有一段悬空木梯。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来到彭老家中。覃发松和同事们对用电线路进行了一番检查。原来是家中的用电保险熔丝烧了,他麻利地帮老人更换了保险熔丝。

正在收拾东西准备返回的时候,村支书拉住了他……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中坪村村支书 邱树植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小覃,我们村的电线还是2002年第一批农网改造时弄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添置了很多电器,像彭老家里这种事经常发生。

村里还在大力发展养猪产业,但这电跟不上,打玉米粉都成问题,你看看这问题咋个解决一下?

回到家中,覃发松的心里一直放不下村支书的话。村民们要改善生活、要致富,电一定要跟上,可这改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怎么办呢?

翻越“手扒崖”

2017年8月,机会来了。覃发松得知单位准备开展新一批农网改造的消息,主动申请,将中坪村5组作为第一批改造点。经过一番讨论和考证,单位同意了他的建议。

改造项目是有了,可是新的难题又来了。这批农网改造时间紧、任务重,需要运送271组线路架设材料。走大路肯定不行,严重拖延施工进度,但走小路又没办法一次运送太多东西。怎么办?

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想起一样东西——背篓。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这是中坪村村民常用的物件,平时上山下山带点东西基本都是用它。

他把这个想法和大伙一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说干就干!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虽然这条路他们经常走,但是背着50多斤的物资走这条路还是不一样。

说是路,其实最多也只能放进去半只脚掌。不过好在“手扒崖”旁不时有树蔓枝丫攀援,“背篓电工”们可以一只手抓着盘亘在崖边的树根,一只手抓着小的石洞,一步一步向上挪动。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覃发松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第一次背着物资走这条路,腿发抖,心虚,全身冒冷汗。

向光学

你还只是冒冷汗,我这个健身达人当年第一次爬完,腿好几天提不起劲。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背着物资走完这段路他们需要90分钟,运送完所有工程的物资需要花费大半个月。

村里改造用的电杆因为体积太大无法通过这条路运输,只能通过盘山公路由卡车运送到山顶,再靠人力从山顶抬下去。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覃发松组织大家交错排开,一起抬着电杆,连拉带撬,一点一点地在丛林中挪动。从山顶到村庄的下山路,不到4公里,他们却需要走5个小时。

3个月来,覃发松他们每天来回穿行在绝壁上,将网改物资一点点地运送到中坪村5组,架起电杆,串起银线。

用电问题解决了,5组的村民们再也不担心没电打玉米粉了,而覃发松的队伍也得到了一个“背篓电工”的称号。

走过“钻孔道”

2018年4月,第二批电网改造开始了,这次覃发松负责中坪村9组。

9组共有居民38户109人,进山有两条道路,但村民们几乎都选择耗时最短的“钻孔道”。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钻孔道”,因进山道路从左右两面紧靠的悬崖中间延伸至山顶,犹如从孔中钻出而得名。

道路全长1500多米,由乱石堆砌而成,十分险峻,村民只身进山需要花费2个小时。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有了“手扒崖”的优良传统,覃发松他们背上背篓又一次走在物资运送的道路上。

一行人背着80多斤的物资前倾腰身,埋头行进在“钻孔道”上,上山不到5分钟已是汗流浃背,而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电线被分成两部分,由于相邻电杆间的电线不能剪断,两组电工背着背篓有了相互制约的关系。

上山时,大家既要时刻注意脚下的石块是否松动,又要防止背篓里的物资撞到头上的石块,还要照顾同伴的行走速度,任何一人稍不留意,另外一人也不能顺利上山。路程变得更加惊心动魄。

平常2个小时的路程,他们要花费4个小时才能把物资背到村里。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9组村民 董绍春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现在家里电器多了,经常跳闸。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9组村民 刘奇祥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我打算回村养猪和牛,想要动力电。

覃发松

老乡放心,我们就是来给你们解决问题的。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每次进村,村民都会把自己的困难和期盼告诉覃发松,而他也一直记在心上。如今,村民们和覃发松都盼到头了。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中坪村村支书 邱树植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我们村来得最频繁的就是这群“背篓电工”了!

这是邱书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在,村里的电压质量得到了改善,老书记心里的发展大计也可以开始实施了,村里人的致富路上不再有电压这个“坎儿”了。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小贴士

最近五年,恩施供电公司累计完成发展投入82.62亿元,新增变电站65座,新增35~220千伏变电容量214.6万千伏安、线路长度1154公里,新增10千伏配变容量114.68万千伏安、10千伏主干线路6796公里,新建改造配变台区7402个。完成消减低电压台区4014个、惠及用户29.8万户。

利川市建南镇,钻孔道、手扒崖,迈过致富路上一个坎

恩施供电公司 杨志英 黄定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