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可以养成有效率的读书习惯?

鼹鼠的土豆


全民阅读的新时代已经来临,死读书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爆炸式的高速阅读。养成一个有效率的读书习惯,胜过读书十年甚至百年。然而,怎样才能养成一个有效率的读书习惯呢?

不用担心,有书君今天为大家提供了几种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只要你学会了其中的任何一种,你的阅读效率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呼吸放松法

呼吸放松法对于阅读效率的提高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在阅读开始之前,先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呼出来,使自己的身体渐渐在一吸一呼中变得更轻松自如。心灵在呼吸后进入静止状态,头脑也变得更加清晰。头脑清晰了,阅读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呼吸放松法是自我微观调控的一种呼吸方法,应当轻柔缓慢地实行,不宜急躁而引起呼吸过快。

二、快速扫描法

快速扫描法就是指对一篇文章进行快速浏览,这种方法有其独特细节,必须要用笔或者是手指沿着阅读的文字滑动,然后眼睛随着笔和手指的滑动进行阅读。这样一行行地快速划下来,一篇文章、一本书就会立刻被读完。

快速扫描法相较于平常生活中的“一目十行”和“走马观花”更加靠谱和实用,适合短时的极快速阅读。从“扫描”二字就可以轻易看出这种方法拥有着极高效的阅读效率,它会促进你的手、脑、眼三方面的合作协调。

三、个人注解法

对于阅读注解,长期阅读的书虫们都会使用,但是如果一个人只读一本书,必须将阅读记号和注解归类统一。你读一本书只能用你已经熟悉的符号,这样你才会认得,才不会发生误读的情况。在书页间,文章上下的空白处,都可以写下文字或者符号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些文字和符号都叫做注解。

在各种古文献和古书籍当中都有着大量的“注疏”,古代人的阅读学习方法值得今人的深入学习,所以注解法对于阅读高手而言必不可缺。

四、阅读距离法

阅读距离法,就是要将眼睛同书籍保持一定的距离,视野达到最有效阅读的角度。视力决定定了阅读的书本距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书本距离,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书本距离,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

视野会影响阅读的宽度,阅读宽度会影响你进行一次阅读的阅读量和阅读时的文字的大小。关于阅读宽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博赞学习技巧》中测量阅读宽度的方法。距离不仅仅产生美,更能提高阅读效率。

五、帕累托原理分离法

帕累托原理又称“省力法则”或“二八法则”,在各个领域都得到运用。当它运用到阅读和记忆等方面的时候,我们的阅读会更高效省力。帕累托原理认为就许多现象而言,80%的结果源于20%的起因。通过该法则,我们可以在阅读行为中作出自我调整,以求将阅读量减到最少。

抓好起主要作用的20%的阅读内容,其他80%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将百分之二十的主要问题与百分之八十的次要问题分离,我们的阅读会大大减负。当你在阅读时,如果能熟练地运用帕累托原理分离法,便如同学会了如何在阅读中“偷懒”,再晦涩的文章也能读得快、读得懂。

六、重复温习法

你听见“重复”二字,可能觉得这种方法离高效阅读有点远,但这里的读书“重复”不是读书百遍千遍的那种阅读,而是指再次阅读。也就是建立和完成相关知识的反射弧,让你记住书中知识,不再忘记。因为记忆是有时限的,只有在时限内重复,才能巩固自己的记忆。在有限时间内的多次重复后,海马体中的神经元会将你大脑中与阅读有关的信息固定下来,形成记忆。

除了以上六种方法外,还有多种阅读方法,例如凡尔纳的卡片读书法和华罗庚推想法等。

不过,你以为了解了这些方法阅读后,阅读就能像跑火车一样飞速了吗?在阅读之前,你还要做好准备工作,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找到自己的阅读方向。你是想看一篇来散文陶冶下情操,还是通过抒情和叙述的段落来学习如何写议论文?阅读有了目标,才会知道自己想要读什么,想要在书本里获取怎样的知识。

养成良好高效的阅读习惯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相信吧,我们每个热爱的阅读的人,都能在书海里做一个自由而自信的小书虫,高效地吞噬着海量的知识。


有书快看


大多数想要提高阅读能力的读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在21世纪,他们仍在使用古老的18世纪死记硬背的阅读方法!


我有一个更好、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给你,有很多战术和技巧,你可以拿走你真正需要的。


根据我自己快速而多才多艺的阅读经验,你可能想试试下面这套方法:


1,首先,练习一些放松技巧,用缓慢但深层的膈呼吸,使你的头脑变得清晰,身体变得放松。


2,决定你的目标/目的,你是想从你的阅读中获得一个全局的概述还是详细的信息,以及你准备投入多少时间,因为你的最终决定将决定你的阅读速度。


3,学习并运用流行的SQ5R阅读策略。


通常,快速浏览一下目录、前言、索引和附录,甚至书目,以及书尾摘要(如果有的话),通常会让你对书的内容有所了解。


SQ5R在这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不懂的可以在网上查一查。


4,学会识别所有的文本组织模式和它们的关键词,这是作者在智力密集型阅读材料中经常使用的。


5,用铅笔作为控制器,控制眼球扫视运动。


6,运用帕累托原理,帮助你将“核心材料”与“精心制作的材料”分离开来。


  • "核心材料" =概念;理论;原则;定义;术语;名词;等等。

  • "精心制作的材料" =插图;例子、趣闻;等等。


采用索引卡策略帮助你快速学习和掌握“核心材料”总是好的;


7,利用( 3 )和( 4 )中获得的知识,学会发现关键思想。


在你的阅读导航中,一个快速取得成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地问:作者在这里说什么?就我预定的目标或期望的结果而言,这里什么是重要的和相关的?

8,不要犹豫,在文字段落的空白区域做一些与你有个人关联的注解。


总是用A--T (行动-采取) / Q--P (问题-思考)来表达。


9,完成阅读任务后:最好用概念图或聚类图或图形组织者进行总结和概括,以便快速整合和综合你刚刚阅读的内容。


10,结合9 ) 思考:如何利用这些阅读资料为我的学术追求/生活/工作/商业/客户增加/复合/倍增价值?


最后建议:只阅读你需要的东西,以满足你最终的应用和时间紧迫。你其实不必把整本书都写完!


我还要指出的是,对你个人或专业阅读的考验实际上是来自你最终对你所读内容产生的想法和见解所做的工作。


回到你问题的关键方面,让我向你指出,你不是用你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来衡量的;这是你对你所知道的事情所做的。


也就是说,你的生产力在一个有成效的结果或一个具体的可交付成果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白诗诗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毛爷爷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记笔记是我们公认的很好的读书方法,但由于方法不得当,总是虎头蛇尾,完全无法坚持下来,或者就算勉强坚持下来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该记不住还是记不住,完全体会不到记笔记的好处。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中提出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读什么、怎么读、怎么用的问题,帮助大家极大的提高读书效率。

一元笔记读书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都记录到一个本子里,化繁为简,帮你找到值得读的书,记下有价值的内容,真正把书读成自己的。


读什么——用购书清单帮你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书籍。

不知道要读什么,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书。一般来说,我们需要读的书包含但不限于:

1. 感兴趣的领域

2. 喜欢的作者

3. 其他人的推荐

4. 当下正在流行的热门书

这样的书可能有很多,怎样确定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并且有价值的呢?你需要一张购书清单帮你梳理思路,做好读书规划:

购书清单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我们“指名购买”,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一种主动带着目的读书的意识。它可以进一步帮助你认识到: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中我要读什么。主动的阅读,可以促进你在读书时积极思考,获取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内容,并且对此印象深刻。

有的童鞋会说:可是我连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都无法确定。这个时候,你更需要这份购书清单,在奥野宣之看来,购书清单是“为了促进主观购书的矫正装置”,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

有了一个初步的清单,究竟要从哪一本开始呢?此时,你需要做的是拿着自己的购书清单,找一个书店,翻开这些书,实际的试读一下,找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那本,这个过程同样有助于你加深对这本书的印象。


怎么读——用一元笔记读书法,将重要的内容和想法记录下来,形成自己专属的资料库。

1. 通读-重读-标记,找到让自己心动的内容。


2. 用最简单的方法坚持做笔记;

从一句话开始,把读书相关的所有信息记入同一本笔记本。

这个方法的关键不在于记录的数量,而在于要刻意培养记录的习惯

,哪怕只是简单如“p35页的这几句对我很有启发”也是可以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用最简单的方法开始行动,能够坚持下去,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3. 摘抄+感想——“葱鮪火锅式”读书笔记,主动思考,及时记录当下的想法。

具体步骤如下:

写下日期、书名和作者名——这个步骤可以帮助你回忆当时读这本书的相关场景。

记录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个人认为这个摘抄过程,除了手写,还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呈现,例如拍照、复制电子版等。

记录下自己对这部分摘抄内容的感受——为什么值得摘抄,哪里打动了你,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

这种摘抄-评论交替进行的形式,就类似于“葱鮪火锅”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故此命名。

“葱鮪火锅”式读书笔记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方式,把灵感记录在纸面,将抽象的、碎片化的思考过程,统统变成具体的书面文字,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还可以同时形成一本自己专属的创意素材库。


怎么用——重读笔记,信息重组,提高自我

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我们都懂,怎样才能做到呢?奥野宣之的建议是:在固定场景,固定的时间重读笔记,比如每天睡觉前的15分钟,或者每周三次。坚持一段时间,自然而然会养成定时重读的好习惯。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如此说:“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一元化笔记融合了随笔、摘抄、评论等多层次的内容,每一次的重温,都能激发我们的新思考。


总结起来,你需要做的就是——准备一本笔记本,将自己想读的书、有感触的内容、思考和想法,按照日期记录下来,定期温习。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帮你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培养你主动思考的能力,信息整理的习惯,还能帮助你组建一个专属的知识宝库,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希望能帮到你,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关于读书习惯的心得~


方方小舟


我自己从小爱看书,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六神磊磊说的,大意是,如果有哪天和别人吵架,放出来最狠的一句话是老子看的书能把你火化三个来回!嗯,这也是我的目标。


以前我看书是个拼属性不拼技能的选手,后来看得多了,尤其是阅读类书籍看了好几本以后,慢慢也总结出了一些可以适合大家用的方法。


有效率的看书这个问题其实问得很好,在我遇到的问关于看书问题的人里,有很多人更关心的是如何看得快一点。其实看书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看过多少书,而是看过以后你吸收了多少,这个就是效率。


当然,有效率的前提还是要有速度。就好比你在公司上班,你写个普通的活动方案写了一个月,哪怕写得再精彩,估计领导也会不满意的,因为活动周期已经过去了……


如何提升看书速度?


首先,我们需要先看序、前言、目录、后记,对于一个优秀的作者来说,这三个地方会明确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和结构,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通读,还是节选其中我们感兴趣的地方读就可以了。比如吴军的《大学之路》,在前言里他就说了,该书前6章介绍大学的发展、英美名校教育的理念和特色,他个人的求学经历以及美国名校筛选学生的方法,而后10章则是详细介绍英美名校的具体特点。这样对我们这些读者,直接就可以对书里的内容进行取舍了,比如我,我只对前6章教育理念和他个人长达18年的大学生涯感兴趣,而后10章的英美名校具体特点我就不是很感兴趣,那么在我时间精力有点的情况下,我就可以只读前6章,而后10章我可以有时间再看,也可以快速略读。


第二,从具体的操作方法来讲,如何提升阅读速度?


具体的阅读方法,在《博赞学习技巧》以及《沟通圣经》这两本书中有很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出来多看看,我在这里大概介绍下。


想提升阅读速度的人,要做到不断扩展自己的阅读宽度,也就是一眼能够看到的横排文字和竖行文字有多少,再有就是不要默读、不要追求字字看清、不要回视,我们都不是小学生了,阅读也不是在学习朗诵。


《博赞学习技巧》中有详细测量自己一目能看到的阅读宽度的方法,大概就是找个朋友,拿把尺子放在距离你10cm的地方,分别横看和竖看,测出你的阅读宽度,以后每次阅读的时候保持这个宽度。


用《沟通圣经》中的不要回看结合上述阅读宽度,就能有效提升你的阅读速度。所谓不要会看,就是如果一句话20个字,其实不是每个单独的字都有意义,整体这20个字才能表达一个意思,你如果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很容易看到后面忘记前面,就容易回看。然后又因为这个句子其实挺简单的,你的大脑会觉得浪费时间,它自己就开小差了。



记不住书里的内容怎么办


有效率不仅要快,还要质量好,看过就忘的话,也不能叫有效率。那么怎么才能记住书里的内容呢?古人有句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千古真理。看书要记笔记,记笔记有很多方法。


首先,网络笔记,这是最方便快捷的,把书里的原文加上自己的感悟写到豆瓣读书笔记里,是最简便的一种。


另外就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葱鲔火锅笔记法”,专用一个笔记本,把书中原文摘抄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具体的记录内容呢,《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也介绍了三种,分别是:结构笔记、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


结构笔记:这个笔记的着重点在于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结构笔记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在详读时分清主次,通过对书籍目录的分析,整理出全书的整体架构,厘清作者是用何种思路来陈述他对于他所要表达的主题的陈述的。


概念笔记:概念笔记是对作者的想法(尤其是一些掌握不到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读者对作者所要表达主题的独特概念。它会帮助读者在做分析阅读的时候,得出这些自己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的答案,可以更好地掌握所阅读书籍的准确性和意义。


辩证笔记:这是“针对一场讨论情景的笔记”,主要用于主题阅读。即对主题阅读的书籍,进行高度概括总结出一个或数个关键主张,并将这些主张与其他书籍的主张建立联系,最终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主张。


篇幅有限,关于阅读宽度可能大家还会有些疑问,另外笔记记录方法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讨论。


株株儿


现在自媒体非常发达,这使得新型读书变得大有必要,“为写而读”“为产出而投入”,正是时代环境的要求。于是,旧有的只专注于投入高效化的读书方式不再适用,如何做到为了产出而快速阅读并获取高质量信息成为了关键所在。

奥野宣之创造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教导我们如何用一本笔记将书中的精华用最高效的方式整理记录下来,如何为自己打造一座精神上的图书馆。



一、确定读书目的

1、读书契机

很多人拥有“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的强迫思维,这样的结果是既无法体验读书的乐趣,也无法实现产出,。因此,阅读前我们应先认清正确的读书体质,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尔.佩达克提出,作为读者我们拥有“不读”、“跳读”“不读完”的权利。摆脱阅读束缚,是真正享受阅读乐趣,实现有效阅读的开始。当内在动机的引擎发动时时,读书便作为能量不断发动引擎,读书才正式成为一件主动的事情。

2、选书

如何有目的的选书,挖掘自己的兴趣点?这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细心发现并取材,当我们在浏览国际新闻,阅读采访报道,甚至漫步于大街时,都能时时刻刻为我们提供素材。比如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对“印度黑公交轮奸案”的探讨,看完让我对印度的女性地位及种姓制度产生好奇,有深入了解的欲望。这时,我便可把这个想法记录于自己的“随想笔记”里,不让想法飘走。



3、购书

有了明确的阅读想法,这时,我们便可有目的的搜寻相关书籍,我在网上找寻了有关印度介绍的书籍,然后把符合自己阅读意愿的书列如“购书清单”。奥野宣之介绍的这张“购书清单”类似于一张excel表格,将书名、作者、出版社依次填入,买书时带上购书清单便可快速找到目标书籍,不至于在书店徘徊过久。当然,除了纸质清单,我们也可以线上清单,这更符合当下网购的流行生活,将心仪的书籍加入亚马逊心愿清单,再一键购买,也是相当方便。



二、产生印象——读书

1、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扫读:即目录读书,先阅读目录,根据需要选定章节,再进行意识代入,以作者身份思考这一标题你会写什么内容。

2、阅读与碎片时间相结合

通读:通读章节内容,觉得有价值的内容折页

重读:将折角的几页重读,仍然觉得很好就把另一个角折起来。

标记:重新读一下折起两角的几页,如果还是觉得很好,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可用普通直线表示客观重要,波浪线表示主观重要,圆圈表示强调关键词。



不同的阅读过程可用于不同的碎片化时间,比如在搭地铁时可先进行通读,上厕所时再进行重读,晚上睡前阅读今天的重要内容,并进行标记,因此,我们需要用上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用于区分不同的阅读时间。



三、拥有印象——记录

1、葱鮰火锅式:摘抄+评论

摘抄:注明笔记日期、书名、出版社,摘抄的内容应是让我们心动或者震撼的,无法产生共鸣的内容请舍弃。内容多时我们可只摘录小标题和关键词,这是凝聚作者精华的存在。如果标记内容过多时,我们可将书放置一段时间再来做笔记,当再次翻阅时我们便觉得有很多地方没有摘录的必要了,因为只有经过时间沉淀的内容才是有价值的,值得摘录的。

评论:阅读的目的在于权衡和思考,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可见其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对书中内容的评论能够发挥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让我们避免了模仿别人的想法。因此,评论是我们思考的源泉和激发思想的火花。而且,评论内容是书评的由来。



2、剪报式读书法

如果说葱鮰火锅式是笔记的核心,那么剪报式就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了,具体怎么实行呢?我们可以把书腰,信息卡片,书签这些东西粘贴于笔记本上 并使用无印良品的一些文具如彩铅,便利贴,胶带加以布置,这样一本精美的笔记本让我们时刻都有翻阅的渴望,就像一件精美的物品一样,它带来的满足感和欣喜感是无法言喻的。并且通过粘贴与书有关的物件能够唤醒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的相关回忆,从而加深对这本书的印象和理解。



四、活用

阅读一本书的作用是什么?是要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才是一本书发挥的最大价值。那么一本书怎么才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这个问题又可以转化为一本书怎样才能达到有效输出?前面介绍的笔记读书法在阅读过程中起到加深印象,拥有印象的作用,而活用这个步骤就是读书的终极目的,即实践,特征识别,创造。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书中学习的观点在现实中遇到了,这是特征识别,而你运用了书中的方法就是实践,实践过后对呈现的结果进行反思,再磨合调整,这就是创造。如果能做到这个地步,那么这本书就对你发挥出了最大的价值。另一种方法,那就是写书评,书评是书中内容与你的过往经历,知识体系发生关联,让你进行思考,对往后生活起到的指导作用。因此,书评也是一种输出读书价值的有效途径。


泰迪自己缝自己


股神巴菲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工作其实是阅读。”查理.芒格--巴菲特最好的搭档说:巴菲特就是一部“学习机器”。巴菲特自称10岁时就把奥马哈市图书馆所有关于投资的书读完了。“我不断阅读,一天可能读五到六个小时。年轻的时候读得没现在这么快。可我要读五份日报,还有很多杂志、10-K文件(注:上市公司递交美国证监会的年报)、(企业自行发布的)年度报告,另外也有其他很多东西。我一直享受阅读。”


查理·芒格公开说过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其实,巴菲特的投资成功秘诀是大量阅读加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是掌握大量相关信息,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而

大量阅读是基础和前提


那么什么是高效阅读呢?如何达到高效呢?要怎样阅读呢?《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会给出最详尽的答案,从整体上提升阅读质量,并且在看完本书后你也能变成高效能阅读的达人!~


作者

原尻淳一,现任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他毕业后进入广告公司工作,负责过新产品开发、营销等咨询工作,并曾担任过企业培训讲师。身为效率专家,原尻淳一提出,读书的目的并非单纯地投入时间与精力,而是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实现创造性产出!《高效能阅读》这本书是原尻淳一在经过阅读百余本以上阅读方法论相关和非专业书籍后,融入多年自身的工作经验而完成。书中有非常形象的示例图和很轻松的案例讲解,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从小白变成读书爱好者。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适合的人群:

- 所有职场人士,无论你是刚毕业的小白,还是已经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老鸟

- 天生有阅读障碍的人

- 希望更加精进阅读并达到提升的人




初级篇--从培养读书兴趣开始


一、找到你喜欢的书店,或喜欢的咖啡店


其实许多人对读书提不起兴趣,有可能是由于本身知识乏味、无趣引起的,或者是由于讲解的老师讲解不够生动(or单纯的不喜欢这位老师),反而对其失去兴趣。单纯的读书一定是枯燥的,我们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可以从你喜欢的事情入手。


比如,你喜欢汽车或篮球,肯定会看一些杂志或网页推文,那就是阅读的开始。你一定会看汽车的性能、款式、品牌、是否有改装啊、几驱,还有实用价值或是否有够fashion……那接下来你就可以去读读相关的文章,这就是个契机,引领你进入阅读的世界。


再比如,很多上班族、小资女都喜欢咖啡,或时下流行的奶茶(奶盖),那么,先找一家环境美美的小店,找个安静且阳光好的位置坐下,听听舒缓的音乐,同时拿起手边一本还算有兴趣的书(最好先从薄的书看起),细细品味,这也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不但提升了生活的品位,还同时收获了书籍内容带给你的力量,慢慢爱上读书



二、听现场读书会(TED)的分享,由2D学习转化为3D,进而二者融和


什么是2D?就是平时我们上课的过程,只是一味的课本化的传导及输送,这样的输送就是2D的,只有单一的教授和吸收。这个阶段只适合于学生或不会自己学习的人。但是进入社会,再用2D学习法就不那么适用了。


3D电影大家都看过,就不用解释了,属于全方位的环绕式学习;通俗的说就是你置身其中,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有兴趣地自己学习。


如果你已经克服了上面一所说的厌倦读书的阶段,若想再进阶,但却仍旧读不进太多高深的文章,那么可以试着参加一些线下读书会的活动,听听别的阅读者都是怎么读书、思考的,他们的角度是否是你从未接触过的、有趣的或更简单的读书方法,体会一下现场实况所特有的兴奋感,是否能给你打开另一扇大门、让你读书的热情愈发高涨;同时结交一些同样爱好读书的朋友们,大家一起互相监督、学习,在他们引领你阅读的基础上,你再回过头来去看看书,你会发现这本原来辣~么难读的书,怎么一下子变简单了!


原尻淳一认为,正如所听音乐最好听完现场演唱再买CD一样,听完现场演讲再去看书,就能迅速且轻松地把握内容了。这个方法尤其适合入门级读书者。



中级篇--每个人都有不读完一本书的权利

一、寻找关键字、黑体字

特别喜欢原尻淳一开篇引用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 佩纳克介绍的“读者权利十条”:


读者权利十条

第一条 不读的权利

第二条 跳读的权利

第三条

不读完的权利

第四条 重读的权利

第五条 读不择书的权利

第六条 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第七条 读不择地的权利

第八条 随意选读的权利

第九条 朗读的权利

第十条 默读的权利


以上其中二、三、八条说明了一个读书的重要法则,就是要获得书的中心思想,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其他内容,在有空闲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再去细细品味的读。


什么才是最有效的跳读呢?我们不妨先从目录页

看起。一般书的目录是涵盖整本书的所有结构、内容框架的,会读书的人都是先检阅目录页的内容,划出最想看或认为最有意义的部分,选定自己要看的章节


在看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highlight(标出)出重点部分【--此步骤即为划重点】,或找到有些书中的黑体字,便于过后再仔细阅读标出内容前后的部分。最后,带着问题意识找到线索后,再快速、多次阅读,以确认相关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保罗·R·谢勒(Paul R. Scheele)先生曾提出过“影像阅读”法。他认为,读书的流程应该是:带着目的读书 -- 通过预览分析书的整体结构 -- 查找Keywords(关键词) -- 进行三次快速的“影像阅读”。这个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非常快的找到书的精髓,如能长期按此操作,将会形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70:20:10法则

个人学习成长的“70:20:10法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模型,一直被很多知名企业如戴尔、谷歌、沃尔沃等及业界专业人士奉为领导力建设的圭臬。来看看我们以往HR圈里讲的此法则。

我从业十多年来,无论在之前供职的企业,还是给咨询客户做领导力发展方案设计,符合“70:20:10”模型一直是设计个人发展计划的基本准则。那我们来看看70:20:10法则如何应用在阅读中。


假如,每月读书经费是500元,则有350元用于专业书籍,100元用于专业书籍的周边上下游领域,50元采购完全无关的未知领域。如按每本50元单价计算,你一年将看完100本书!一年读完这么多本书,你还不能掌握具有专业知识吗?所以,读书才是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提升的正确打开方式



高级篇-- 3D * 2D = 知识立体化

一、做专才还是通才

首先,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成为我们所在部门的专才,即纵深方向发展。当你有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变成部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时候,再通过水平阅读,拓宽平行方面的内容,了解并拓展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知识立体化”的过程。


所以,这个公式即为:垂直型阅读 X 水平型阅读 = 知识立体化 ==> 综合能力最大化


(如同本书有主轴、也有纵向深度的内容)


锁定一个主题,就能形成一个思考的主轴。有了这个轴,所有的相关信息都会随之而来。


二、 观察业务能力强的前辈的书架,并建立自己的“书脉”


作者原尻淳一在没有社交媒体的早年做法就是去拜访公司的业绩好的前辈,然后仔细观察他们的书架,看到有兴趣的书时还可借此机会和前辈聊聊,从而获得更多信息和知识储备。另外,看多了前辈的藏书,也可以推及其人的性格脾气等特征。


那么什么是书脉呢?通俗的讲就是由一个你最喜欢的领域出发,中间都是这部分类型的书,然后慢慢积累,再发散出去其他相关领域,慢慢越扩展越多,逐渐变成你自己的书脉。


书看得越多、内容越广,自然慢慢会成为你的知识碎片,逐渐附加在你的体内,这是知识储备和累积的最好的过程。而这些实读就是以读书为粮食,以产出为目的的读书


三、利用软件、便签等辅助工作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还介绍了很多小技巧,如利用便签、文件夹等制作、整理档案;同时用不同的工作软件,可以更加便利地将精华储备上传至云端。有兴趣的文艺范儿小伙伴们可以去了解一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大网站、公号都在抢流量分发和输出各种读书内容,然而人们在这些大量的广而告之后可能更加焦虑----喜欢读书者的焦虑是如何能更加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小白们则焦虑如何读好书。《高效能阅读》正好可以给出“所有人”答案。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会优质地读书后,能有效输出仍是阅读的关键。不求变成专业文字工作者,只要能获得书中精髓、并为己用,成为腹中的优质养分,也算是一份不错的收获啦!


Ref:2017年3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举行的演讲活动Iconic Voices(之巴菲特演讲)、人力资源网站“70:20:10”模型


开朗的孤独患者TT


要养成有效的阅读习惯,首先得让自己知道为什么要阅读,带着目的地去阅读,才能更有效。

学以致用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特别是阅读商务类书籍而言,学以致用最为有效。我建议你看看由日本作家大岩俊之写的,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陈怡萍翻译的《适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

这本书将从如何有效率地读书、如何边读边做读书笔记、如何牢记读到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这四个方面教会你如何才书中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书中用了32张图/表,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同时还提到了“二八定律”“SMART原则”“艾宾斯遗忘曲线”等作为本书的理论支撑。

对于患有阅读困难证的读者来说,《适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比较实用的实操手册。

一、有效率地读书

在这个部分,作者大岩俊之指出明确自己阅读一本书的目的,并从序言、目录、后记等寻找出可能达到目的的内容和章节进行重点阅读,然后以输出(向他人讲述和写下来)到逼输入的方式,从书中为自己的目的寻找“答案”。

同时,作者还提倡有时间意识和多读。多读跟我们所说的主题阅读类似,通过同时阅读多本同一类型的书,更容易获取不同的信息。

二、边读边做笔记

读书笔记'是项必不可缺的工作。

在众多记录读书笔记的方法中,作者最推荐的是“思维导图”法,而且大岩俊之对“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着墨很多。

我们常见的利用便利贴和各种“标记”“划线”“书页折角”等记录方法,书中也有提到。但是有一点我很赞赏,那就是在便签上写上一些关键词,这样看到关键词你就能知道此页讲了什么

记录完以后关于如何制作读书笔记,作者在《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中指出有的人会只关注书本的某一部分知识,而有的人想要全面掌握整本书。因此作者针这两种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列举了两种不同的制作读书笔记的方法。

但是无论是哪种阅读目的,制作笔记的第一步都是一样的,需要在笔记本上写上基本信息:

•本书书名;

•作者;

•笔记制作日期;

•读书开始日;

•读书终止日。

第一种,只关注部分内容的,制作读书笔记时可以:

1、直接摘录一部分内容

2、做摘要,分项罗列

3、写下自己的感想

第二种,想要全面掌握书的内容的

首先就要掌握整本书的层次构造。找出写着自己想要信息的页码,直接阅读。

接下来按章整理书中信息。

同样的,不同的阅读目的也可以做出不同的思维导图。

三、牢记读到的内容

读书笔记制作完成以后,我们就需要牢记书中的内容了。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到通过反复阅读读书笔记来达到牢记书中内容的目的。大岩俊之从为什么记不住读过的书到牢记书中的内容都做出了相详细的解释。

为什么记不住书中的内容?作者用“艾宾斯遗忘曲线”来解释了记不住的原因。同时指出通过反复阅读可以改变遗忘曲线。

为了对抗遗忘,唯一的方法就是反复阅读。

但是很少人会重复阅读一本书两三遍,因此作者通过二八定律指出找出书中20%的重点内容进行反复阅读以达到牢记的目的。

对于牢记的方法,作者提供的方法有:带着感情去阅读、以向他人复述为前提来阅读、整理成故事来记忆、使用首字来记录文字、创建形象,联系记忆和便利贴记忆法。

四、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这一部分作者用了大约1/4(40页)的篇幅来阐述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可以说是本书重点中的重点。

那么如何付诸行动呢?

1、从书本上设定行动目标(即读完书后具体想要做些什么)。利用SMART法则,将要做的事情进行量化并设定有效期。

2、想象自己达成目标时的样子。通过人的“五感”去给自己达成目标后的样子进行画像。

3、明确现在的位置(要知道“行动目标”与“现状”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4、思考与行动目标之间的差距(xx%的时候,是怎样一种状态?)。

5、为了填补差距的具体行动(为了达成10%/20%以后所在位置的目标,我能做些什么呢?怎么做?和谁做?在哪里做?何时做完?)。

6、从所写项目中选出一项(最想做的)。

7、将行动细分成从明天就能开始的小步骤。

8、确定需要实施的事情。

9、将行动告知他人。

10、付诸行动。

就像我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想要知道提高阅读效率一样,这本书值得你认真阅读并活用里面介绍的方法。

特别对于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阅读者来说,这本书里介绍的方法非常有用。








Cindy猪猪猫张


如果你读书很慢,却一直找不出读得慢的原因,而你又想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我推荐你读英国作家尼基·斯坦顿写的《沟通圣经》,这本书在英国畅销30多年,已经修订到第5版,尼基·斯坦顿是一位杰出的咨询顾问,在校园讲沟通课程。

《沟通圣经》中的第12、13章,尼基·斯坦顿专门写了如何增进阅读速度和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读书有3个目的:消遣、获得信息、判断。小说是用来消遣的,不用改变阅读速度,为了获得信息和判断时,你需要增进阅读的速度。
读书时,你的眼睛会经常停顿下来,看清楚一个字后,再看下一个字,这叫“注视”,而这是最花时间的。注视时,你能够看到的字数就叫“
辨识广度”。
因此,注视次数越少,辨识广度越大,你的阅读速度就越快,反之,注视次数多,辨识广度小,阅读速度就会慢了。
注视次数多,通常是有以下两个不好的习惯:
第一,回视。习惯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往往很难理解整体的意思,结果要经常回头看,这叫做“回视”。这样的阅读过程比大脑思考还要慢,大脑就会开始开小差了。
第二,默读。你可能会读出声音,或者在心里默读,这样你的阅读速度会低于每分钟200字。你可以把食指放在嘴唇上检查一下,如果感觉到你的嘴唇在动,那你就要尽快改正过来了。

这需要你刻意想办法不在心里默读。

不仅要读得快,还要理解所读的内容,提高阅读的效率。这需要两个技巧:
第一,浏览。快速阅读,同时将内容进行分类:
必要的:要仔细阅读的内容。
有用的:读完必要的内容后,有空再读。
不重要的:可以不读的内容。
第二,略读。段落会有一个句子表达主旨,叫做“主题句”。一般情况是段落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把各主题句连接起来,就是文章的摘要了。
找出一些标记,能够指引你读起来更有效率,包括:
视觉标记
:大小标题、粗体、斜体、下划线、编号。
语言标记:代表转折的文字,你要减速读,包括:然而、但是、尽管如此、虽然、而是、另一方面。
代表可以继续加速读的文字,包括:而且、以及、也、此外、同样地。
代表总结或结论的文字,你要注意这是重点,包括:因此、最后、所以、然后。
SQ3R阅读法
《沟通圣经》推荐了一种良好阅读习惯的读书法,叫做“SQ3R阅读法”,包括5个步骤:
第一,纵览。读目录、前言、摘要部分。
第二,问题
。提问题,让你专心的对阅读内容思考,你可以问以下2个问题,自己回答:
1、内容的主题是什么
2、作者用什么证据证明他的论点
第三,阅读。首次阅读时不做笔记,第二次阅读时,可以对主旨句和重要内容划线,还是不做笔记。
第四,回忆。你在这一步可以做笔记了,请回忆一下刚读过的内容有什么论点、主旨是什么等等,如果你想不起来,再读一次,这次你知道自己要回忆什么内容,你会更加专心。
第五,检查。将以上4步再检查一遍。

一开始你可能觉得这样读书不习惯,不过,就像学骑单车一样,等你技巧熟练了,你就会觉得读书的效率有大大的提高了。


默刀锋


养成有效率的读书习惯,首先要知道的是,我们现在的读书习惯不好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学会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养成新的读书习惯。

养成有效率的阅读习惯,按照重要性,需要深入了解这几方面的内容:

  1. 现有阅读习惯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利用脑科学研究成果,帮助大脑阅读

  2. 提高阅读效率最重要的事儿,是先选对书!

  3. 学会以语义为中心的阅读方法,以略读为战术武器的快速阅读技巧

  4. 学会理解书中内容,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

  5. 读书技巧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各个阅读习惯需要逐个养成


我选了5本阅读相关的书,分别对应这5个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 《超级快速阅读法》 - 斯蒂安·格吕宁(德)

这本书的名字非常有误导性,完全盖住了内容上的光辉。它确实讲了很不错的快速阅读方法,但是这本书主要是讲脑科学的。它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逐个分析了我们读书效果不佳的诸多原因,并且都给出了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法。《超级快速阅读法》的原书名叫《确保成功的学习方法》,它提出的以语义为中心的快速阅读方法,以视觉卡片为中心的理解和记忆方法,以记忆文件夹复习法为中心的长期记忆系统,都是特别接地气,能够实用起来,并且马上能见到效果的好方法。

推荐指数:☆☆☆☆☆

2. 《如何阅读一本书》 - 莫提默·艾德勒(美)

这本书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吧,阅读类书籍最重磅的一本,1940年首发,1970年再版,但是直到今天,这本书依然是最经典的阅读教材。作者艾德勒曾经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所以这本书略显书院风,有点沉闷,但是内容是真的硬,值得反复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主要讲述了这几个层面的问题:如何选出能够提升你心智的1000本书;如何阅读不同种类的书;如何跟书这个不在场的老师学习;如何建立自己的心灵茶馆。

推荐指数:☆☆☆☆

3. 《如何有效阅读》- 彼得·孔普(美)

这本书和第一本书的名字,真是完全搞反了,应该换过来才对。这是一本把快速阅读的方方面面挖到底儿掉的书,共有284页,英文名叫Break-Through Rapid Reading,直译一下叫突破速读,但是中文译名里反倒不提快速阅读。

光是读完这本书,就比较有压力了,更不用说这本书里面,还布置了大量的练习作业。但是,如果真的能把这本书吃透,真的能通过刻意练习掌握到适合自己的快速阅读方法,那一定是受益终生的事儿,会帮你节省非常多的时间,或者同样时间看完很多倍的书。

推荐指数:☆☆☆☆

4.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 奥野宣之(日)

是不是这种书名都快看吐了?哎,我亲爱的翻译标题党们。

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是旗帜鲜明地把关注重点放在了长期记忆上。也就是通过纸质的“一元笔记本”,来记录所有读书相关的学习内容,用笔记的方式把阅读时的短期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这本书教你一些实用的方法,让你养成随时翻看一元笔记本的习惯,这样你不但可以把读过的书都印在脑子里,还可以随时迸发灵感,升华感想。

其实关注长期记忆的还有第一本书《超级快速阅读》,它提出另外一个长期记忆体系:视觉卡片+记忆文件夹,个人感觉和一元笔记本的长期记忆效果不相上下。

推荐指数:☆☆☆☆

5. 《如何阅读一本书》 - 轻阅读编写组(中)

是不是捂脸了?怎么又来啦,不但跟其他几本书分不清楚,简直就是直接抄袭第二本书的书名好吧?

不要激动,读完咱们中国人自己编撰的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你会发现,他们实在也很为难啊,很难找到其它更贴切的书名了,因为这本书真的很全面,可以说是集读书方法之大成,而且引入了中国古代的很多读书方法,还有作者自己对读书的很多感悟。

这本书作为一本阅读起步书,还是非常合适的,它内容全面,逻辑清楚,而且读起来非常轻松。

推荐指数:☆☆☆☆

总结一下:这几本书虽然书名字看着都差不多,但其实每一本都有自己特别鲜明的个性,重点关注高效读书的一个方面。它们分别关注的是了解大脑工作规律、选择能够提升你心智的书、快速阅读和快速理解、把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等四个方面。最后一本书则是做了一个系统化的综述。

要完整、系统、科学地理解读书这会儿事,看前两本基本就够了;想快速入门,读最后一本;想重点练习快速阅读和长期记忆,看中间两本。好,这就是这一期的书单分享,下次再见。


猎旗-翟越


昨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数据:2017年的图书零售市场总体品种数同比增长8.19%,新书品种数20.4万。注意,不是20.4,是20.4万。再看那些读书达人一年100本的阅读量,以前一个月只能读一本书的我瞬间觉得自己被秒成渣。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报纸、电脑、手机带来的信息不停冲击我们的生活,每年出版的新书数不胜数,所以,如果我们还按照以前的读书模式读书,我们肯定会被时代大潮狠狠地拍在沙滩上。所以无论你是朝九晚五只读职场书的上班族、还是喜爱读育儿知识的全职妈妈,或者是像我一样读书是为了自我成长的斜杠青年,掌握阅读技术”高效读书“”为了产出而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才是好的阅读技术呢?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我们要抛弃学习时代的读书问题和方法,将行动和读书联系起来,读书→发现教训→实验→找出能用的教训并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人生越来越美好。这是我们读书的最大意义所在。

这本书的作者原尻淳一来头不小,他不光是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也是企业培训讲师。他还和其他作者一起合著了职业和整理方面的书籍。

一听到阅读技术,你是不是觉得很难?第一反应肯定是:技术类的东西我一听就头疼。其实啊,这个非常简单。作者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这本书里,把89个阅读技术分成了三个阶段:高效读书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一,高效读书的初级阶段:让对书不感兴趣的人变成读书爱好者。

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同学说:“我不喜欢读书,我一看到书就犯困。”那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原尻淳一在《高效能读书》这本书里教会了我们几个实用的方法,能让看到书就犯困的同学爱上读书。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读书的动力,即找到自己的内在动机,也就是说把读书和我们生活中的行动联系在一起。想想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家长训斥孩子:“书本上的知识记不住,打游戏看动画片比谁记得都快。”那是因为孩子的兴趣在打游戏看动画上,而不是在学习上。所以,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去读,比如喜欢做菜,那就去找美食方面的书读,比如刚刚怀孕,那就找孕期方面的书读。这样,你的书和你的生活有很深的联系,你自己就有动力读书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行动,有了行动才会学习。

其次,我们要从易到难,降低读书的门槛。当你想读某个方面的书的时候,找最薄的那本,这样你很轻松就能读完,比较容易产生成就感。再比如营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在床头摆上一本书,睡前你自然就会翻几页。再或者,多逛逛书店,书店的满眼都是书的知识的氛围,一定会带动你想要读书。这些都是比较容易的开始读书的方法,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一个好的开头,你也就能成功一半了。

最后,我们需要制定目标,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习惯。比如月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个目标一个月读几本书,时时督促自己完成。比如我下班后很累,我就可以先健身,等头脑清醒了再读书。一定要记得是适合自己的,别人的经验再好,你不实践也不用,那就依然是别人的,不是你的。

二,高效读书的中级阶段:让爱好读书的人有效率地读书,掌握书中知识。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里告诉我们,想要高效读书,首先你得找对方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所有的事情之前,你要先学会做事的方法。读书也是如此。速读术的两个关键诀窍是关键词发掘和假设验证型读书。什么叫关键词发掘?就是找出书中的关键词,但是又不仅仅是如此。比如拿到一本书,我们正常人肯定是从第一页开始看,然后一页一页读下去,其实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仔细看前言和目录。前言告诉你这本书的目的,目录是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然后寻找关键字作为你的坐标。快速、多次阅读关键字附近的内容。这只要花上你一两分钟的时间,但是等你真正阅读正本书时就会发现容易多了。

那什么又叫假设验证型读书呢?就是根据关键字,在读之前,假设作者会写哪些内容,然后再与正文对照,找出差异,最后根据差异写下自己的原创信息。

关键词发掘让我们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深度,而假设验证型读书呢,又教会我们边读边思考,最终产生我们自己的原创信息。

三,高效读书的高级阶段: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优质产出。

什么叫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优质产出?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公式:“70:20:10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70%的读书精力用在你的专业领域上,20%的精力用在专业领域周边,其余的10%就给完全未知的书籍。我们上学的时候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等到我们走上社会以后,会发现公司要求的更多的是你的专业技能,简单来说,就是你的专长。那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读书。比如你想学习写广告文案,你需要把70%的精力来学习有关广告文案的书,比如《文案创作完全手册》啊,《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啊,以及《故事思维》等。只有专业的书籍才能给你专业的答案。阅读完这些主题书单,起码你对广告文案的写法和技巧有一些理解和掌握。剩下的精力拿出20%阅读广告文案周边书籍,比如电影如何植入广告,或者是如何通过小说来引出广告等。最后的10%精力就给未知的书籍,比如建筑学,地理学,养生学等,未知的领域有时候会给你带来意外惊喜。这样进行垂直化的读书,大量吸收并积蓄系统的信息,你就能建立自己的主场。

通过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就到了最后一步了——实现优质产出。实现优质产出是不是很难呢?原尻淳一告诉我们答案其实也非常简单:适合自己。比如你一开始关注产出,就会考虑以怎样的结构、格式来安排文章,那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学习你喜欢的作者的风格,利用榜样的力量促使自己输出。除了学习喜欢的作者外,还要学会用于超级产出的技巧。比如:开始读书前就做个目标:我读完后如何讲给别人听?等到你读完一本书,就用书中概括的知识去讲给别人听或者去问答网站上回答问题。当别人夸奖你讲书讲的好,或者网上的回答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你一定会很有成就感。这些都是我们优质输出的动力。


我觉得读书过程特别像做菜,有用的资料信息就像你去菜场买回来的菜,因为有营养口味好,你愿意花金钱和精力购买;而解剖和分类就像你在洗菜择菜,根据自己的需要,切成丝或者段,为烹饪做准备;最后烧菜就像优质产出,开始你可能只能烧个西红柿炒鸡蛋,可是当你不断总结经验和练习,慢慢你就会有自己的烧菜方法,最后也就会顺利烧出四菜一汤了。你不用羡慕别人能烧出满汉全席,就像我也不用羡慕别人一年读100本书,学习正确的阅读技术并加以联系。我们也都会成为自己曾经羡慕的那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