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好!300億違約潮後,央行、銀保監雪中送碳,企業有救了!

廠長的話

今年上半年的主旋律是“生命不息,爆雷不止”。除了P2P,債券也是今年爆雷大戶”,現在已有28只債券違約,追平2017年全年28只債券違約量,涉及債券餘額達289.27億元,廠長看得是心驚肉跳。但令人振奮的,從7月18日到7月19日,一天多的時間裡冒出了多個利好。其中央行的動作最大,將產生的影響也將最大。

大利好!300億違約潮後,央行、銀保監雪中送碳,企業有救了!

中國版QE來了?

今天下午,債券市場突然有很多AA等級債券成交,且成交的利率低於估值!

比如16中企02、18中山城投CP001、10太倉港債、13漳州開發債,這些債券很多是老樹開花,難得有成交!今日成交筆數創新高!

大利好!300億違約潮後,央行、銀保監雪中送碳,企業有救了!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央行支持商業銀行增配“較低信用評級的債券”!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

對於信用債投資,央行窗口指導顯示,對AA+及以上評級按1:1比例給予MLF,AA+以下評級按1:2給予MLF資金,要求必須為產業類,金融債不符合。

大利好!300億違約潮後,央行、銀保監雪中送碳,企業有救了!

所謂“信用債”,就是政府之外主體發行的債券,主要是企業發行的債券。

所謂“MLF”,中文名稱是“中期借貸便利”,是央行向商業銀行釋放流動性的一種方式。具體來講,商業銀行把一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主要是各種債券)抵押給央行,獲得利率較低的融資。

根據21世紀的報道,假如一家銀行購買了1億元的AA+級信用債,就同樣可以獲得1億元的央行低利率融資(MLF)。如果購買了1億元的AA級信用債,則可以獲得5000萬元的MLF融資。

早在今年6月1日,央行就宣佈: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新納入中期借貸便利擔保品範圍的有三類:不低於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

這次央行的新舉措,是在6月1日決定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銀行購買較低評級的企業債券。這相當於央行間接印鈔給企業,而且是給債券信用評級不高的企業!

去年以來,由於金融去槓桿的影響,較低評級的企業債很難發行,即便發行了也成交量極少,流動性極差。這樣以來,等於斷了相當一批企業的直接融資通道(發股票就更難)。

剛剛公佈的6月金融數據顯示,雖然正規渠道的人民幣貸款增長不錯,但表外融資大幅下降,所以上半年社會融資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比上年同期少2.03萬億元)。

而這,正是6月廣義貨幣M2增速創下歷史新低的原因。為什麼央行在降準,在強調流動性的“合理寬裕”,而M2同比增速不斷走低?主要原因是金融去槓桿,把整個社會的預期改變了。這個時候,需要“拯救信用”,讓大家敢於借出去錢。

央行鼓勵商業銀行購買較低等級的企業債券,給開小灶(給予MLF資金),就是向緩解企業的融資困境,拉動經濟增長。央行認為,這種定向的、間接的印鈔給企業(讓企業債券可以發出去),可以避免增量資金流入樓市,讓調控更精準。

如果說上一輪印鈔,相當一部分是通過PSL+貨幣棚改,給了三四線城市樓市;現在試圖間接印鈔給企業。

定向降息!

7月17日,在央行之前,銀保監就已出手,發佈通知,要求為民企及小微企業“雪中送碳”。

大利好!300億違約潮後,央行、銀保監雪中送碳,企業有救了!

當天上午,中國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帶隊到中國銀行總行,召開了“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做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座談會”。這次會議有以下兩點提法值得高度關注:

1、積極推動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認真落實前期制定的有關計劃和工作方案。大中型銀行要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貸款價格,帶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實際貸款利率明顯下降。逐步降低對抵押擔保和外部評估的依賴,從源頭上降低小微企業融資費用負擔。

2、積極幫扶有發展前景的困難企業。要分類施策,為發展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雪中送炭”,謀求雙贏,堅決摒棄“一刀切”的簡單做法。

第一條明確提出了“定向降息”,此前央行也提出過;第二條則是要求銀行避免“雨天收傘”。

“雨天收傘”是西方國家銀行的慣常做法,這會加劇金融週期、經濟週期的波動,是金融危機、“明SJ時刻”產生的根源。在中國,由於各大銀行多是國有控股,所以有能力避免“雨天收傘”。

政策出臺的背後

今年,債市天雷滾滾,搞得大家都沒信心了,民企評級被進一步下調,發債困難,同時民企債券被拋售,連環違約給民企資金流帶來很大困難!

於是要解決兩個問題:

1、低評級債券的流動性問題

2、民企資金流問題

第一個問題,在於誰去買?現在是央媽給錢,讓大行買!

第二個問題,誰給資金?銀行給資金,背後也有銀保監的政策要求!

那麼未來低評級的債券會不會有流動性呢?

目前看,還是看各行的執行,央行給你錢買,但出了違約還是銀行自己兜,這麼看,AA裡資質好些的,比如城投就可能是銀行的優選,另外有做一系列債轉股的民企債,特定產業債也會是銀行所中意的。

這結構性澆灌是什麼套路?

我們可以從兩個落腳點去理解當前“邊去槓桿邊寬鬆”的和諧的去槓桿政策思路:

1)明線:結構性澆灌。央媽的答記者問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定向降準,將錢向“債轉股”和小微引導。前幾年供給側改革已經將很多民企和小微企業清理了一遍,活下來的龍頭企業在這波去槓桿中確實被波及和誤殺,整個融資環境太過扭曲,人人自危。

央媽的政策意圖是金融、國企去槓桿,國家整體大槓桿控制住,為經濟發展留下空間和彈性,以便更好的應對外部衝擊,而不是希望將產業龍頭和民企趕盡殺絕。大的政策意圖把握清楚,就可以理解央媽不會讓整體信貸都緊張和扭曲的現象持續下去。

延伸一點,之前人行負責人的答記者問有人認為央媽的OS是:“別逼我,我不會慫”。我的觀點反而是央媽內心OS是:“你們的呼喊我聽到了,我很重視,所來回復下,我會加強預判,穩定預期的。”

2)暗線:用發行貨幣平衡和填補去槓桿帶來的信貸縮水。認為去槓桿的過程未必一定得絕對的分為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因為經歷第一階段的過程太痛苦,經濟和社會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即使是歷史上認為最好的去槓桿過程的美國2008年的次貸危機,第一階段也付出了雷曼兄弟等很多公司倒閉的代價。

我們可以不必經歷倒閉等最痛苦的第一階段的底氣就來源於:政府對去槓桿主體強大的政策控制力度。金融去槓桿中的銀行,特別是國有大行利潤是放在聽黨的話後面的,讓收縮同業收縮同業、讓多放貸款多放貸款。城投平臺也是這樣,即使有一定阻力,但是也是上面讓消停就消停,該停工的停工。就是那些一直在借錢擴張的民企集團,無論是W達,還是H航,最近都在賣賣賣。近期去調研的一家民企集團,實際控制人也說戰略調整了,計劃把金融牌照都賣了,專心做主業。

去槓桿不可能無痛,但是政府方面的政策目的肯定是會盡量較少痛苦、控制去槓桿對整體經濟和社會的負面影響。在這種背景和政策目的下,現在這種用政策控制住需要去槓桿的企業讓其去槓桿,然後在發行貨幣平衡和彌補信貸下降。

整體上看,運用這四種工具的結果就是“削減支出”和“債務減少”會帶來通貨緊縮,而政府需要通過“貨幣發行”帶來的通貨膨脹來平衡通貨緊縮,最後實現和諧的去槓桿。

具體怎麼投?

這波國企去槓桿對龍頭民企絕對是有誤傷的,也是監管不想看到的,監管出手救助符合現在的政策導向。但是各位想想央媽會就此將水一放到底麼?會放棄國企去槓桿讓城投平臺重回榮光嗎?

按照現在政策的思路,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應該都是否定的。即使這幾天央媽和財政部的對慫讓我們看到監管層有分歧,但這不代表會停止國企去槓桿。大家忘記監管和決心有多堅定了麼?去槓桿去到一半放棄了只能讓後面改革的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在守住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上,監管還是會堅定的繼續將國企特別是城投的槓桿降下來。

央媽的吹風出來也許足夠讓市場興奮幾天,但是我們還是要在在市場比較興奮的時候冷靜下來做些逆向的思考(雖然不討喜),具體到策略上的意見是:

1、“上下”不粘的城投還需謹慎:“上”是指和政府關係不大,不是主城投;“下”是指不貼近老百姓,做的事情公益性不大。上不粘的這部分城投企業政府救助意願低,下如果有“市政交通”等還能勉強算是產業可以得到續借。風險方面首當其衝的是防範“建築施工”性質的偽城投,跨出自己的地域甚至跨省從事了很多建築施工的業務。按照國外的套路,城投融資方式會被市政債類似於現在的地方債取代,用一個老師的話說,正門已經開好了,就要漸漸堵上偏門,正本清源大勢所趨。

2、有核心競爭力的民企推薦買。首當其衝是那些槓桿不高但一直有核心競爭力和龍頭民企。其次是那些前期槓桿高傳出風險,但是已經通過變賣資產穩下來的經營實體的大民企。

還是乖乖聽話吧,要做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黨指哪就打哪~

不管怎麼說,債發出去了,企業拿到錢週轉,對債券基金、資管產品來說都是好事,明天廠長會再和大家細說下這方面的事情。

公眾號:私募工廠。廠長和大家暢談私募那些事,尺度大、說真話、爆猛料,更有實操性超強的投資策略。現在關注後回覆“私募”,就可以獲得掌管30億基金的美女私募總監的課程券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