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危機!鎘大米!癌症!環境汙染相關疾病死亡率持續上升!咋辦

導讀:土壤是一個國家最珍貴的戰略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產出健康的糧食,進而造就健康的人群和健康的社會。

數千年來中國的耕地土壤得到很好的保護,但在上個世紀80年代後由於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土壤的質量不可同日而語,同時80年代後的鄉鎮企業的大量出現,工礦企業遍地開花,而環保措施並不配套,目前中國的土壤陷入了農業生產帶來的土壤退化問題和工業汙染帶來的土壤汙染問題,在這兩個問題的雙重夾擊下,近年來糧食安全問題倍顯突出,鎘大米事件近期頻繁發生就是其中的表現。

土壤危機!鎘大米!癌症!環境汙染相關疾病死亡率持續上升!咋辦

正如以上所說,土壤酸化等問題和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增加的問題並存且相互影響。糧食重金屬超標問題並非單一的因為土壤重金屬超標帶來的影響,土壤酸化、有機質含量的降低等也同樣提高了糧食超標的風險性。因此要確保糧食安全,不僅要對土壤重金屬進行治理,同時對土壤的酸化問題也需要得到同樣的重視。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土壤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同水汙染和大氣汙染相比,土壤汙染防治法律制度建設明顯滯後。關於土壤保護僅有一些零星規定,而且條款分散在不同法律中,細則缺乏、難操作。

環境汙染相關疾病死亡率持續上升

作為百姓“米袋子”、“菜籃子”的耕地土壤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汙染,我國耕地土壤點位汙染物超標率為19.4%,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環芳烴成為罪魁禍首。從數據上來看,土壤汙染確實比較嚴重啊!汙染源哪來的呢?為什麼這麼嚴重呢?

工礦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是造成其周邊土壤汙染的主要原因。尾礦渣、危險廢物等各類固體廢物堆放等,也會導致其周邊土壤汙染。汽車尾氣排放會導致交通幹線兩側土壤鉛、鋅等重金屬和多環芳烴汙染。另外,農業生產活動是造成耕地土壤汙染的重要原因,汙水灌溉,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養殖等導致耕地土壤被汙染。

土壤危機!鎘大米!癌症!環境汙染相關疾病死亡率持續上升!咋辦

長期攝入含鎘的食品,可使腎臟發生慢性中毒。主要是損害腎小管和腎小球,導致蛋白尿、氨基酸尿和糖尿。同時,由於個鎘離子取代了骨骼中的鈣離子,從而妨礙鈣在骨質上的正常沉積,也妨礙骨膠原的正常固化成熟,導致軟骨病。鎘對身體危害最嚴重的是結締組織損傷、生殖系統功能障礙、腎損傷、致畸和致癌。最新研究成果還表明,鎘能引發人類乳腺癌。日本著名的“痛痛病”是因為鎘中毒而導致的,患者渾身疼痛難忍。那麼大米中的鎘哪來的?就是從土壤中吸收來的,“鎘大米”的元兇是土壤汙染。或許土壤汙染並不像煙囪中冒的黑煙、河流裡淌的汙水那麼直觀,但它們的的確確就在我們身邊。

土壤危機!鎘大米!癌症!環境汙染相關疾病死亡率持續上升!咋辦

說到土壤汙染原因,就不得不談談土壤汙染的幾個特點了。和其他類型的汙染不一樣,土壤汙染其實是件很複雜的事情。和大氣、水體汙染比較起來,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和滯後性。大氣汙染和水汙染一般都比較直觀,通過感官就能察覺。而土壤汙染往往要通過土壤樣品分析、農作物檢測,甚至人畜健康的影響研究才能確定。土壤汙染從產生到發現危害通常時間較長。(看著很正常的耕地,但是很可能這塊地方土壤中的某些指標就嚴重超標了)土壤汙染還能夠得到累積。大氣汙染嚴重,風一吹就能夠得到緩解,水汙染嚴重,水一流動,汙染就能被稀釋,但土壤汙染不一樣,汙染物很難得到轉移,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土壤汙染可能會異常嚴重。

土壤危機!鎘大米!癌症!環境汙染相關疾病死亡率持續上升!咋辦

土壤汙染在每塊土地上具有不均勻性。這塊土地汙染較輕,可能十米外的另一塊土地就很嚴重,這就導致相隔很近的兩塊土地完全可能得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另外重金屬等汙染物還是是難以降解的。這就導致土壤汙染幾乎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土壤汙染一旦發生,單單靠切斷汙染源的措施幾乎不能使土壤得到恢復。現實是:眾多汙染源和以上這些特點共同造成了土壤汙染的嚴重性;而且土壤汙染很難治理;成本高,在大氣汙染、水體汙染治理鄰域的那一套理論不完全適用於土壤汙染治理。土壤治理路途遙遠,還得慢慢摸索。

即使很困難,但是還是要治理的啊!

部分地區缺乏監測的儀器和人員配置,基本農田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等重點區域存在監測站點佈置過少、監測項目少、監測數據流通信息不暢、專業技術人員和資金投入不足等多方面問題。從實際情況看,不同用途土壤的健康風險和生態風險的控制要求均不同,相應的修復標準和治理措施也大相徑庭。目前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僅有籠統的土壤概念,現行的土壤汙染分類、治理標準體系均不完善,尤其是缺乏汙染修復以及環境風險評估等技術規範和管理制度,致使土壤環境保護工作缺乏依據和指導。

土壤危機!鎘大米!癌症!環境汙染相關疾病死亡率持續上升!咋辦

但是土壤汙染防治資金需求量很大,尤其對於無主的汙染場地,由於其大多數位置偏遠,開發利用價值不大,地方配套資金積極性不高,中央資金的槓桿作用難以有效發揮。土壤治理修復的商業模式尚未形成,社會資金難以進入。加上一些企業由於年代久遠,企業改制、產權關係、債權債務、工農關係等歷史問題十分複雜,搬遷及治理費用高,就業安置補償難度很大。


土壤染程度嚴重,治理問題很多,zf要做的就是對症下藥。法律法規缺失,就得加快立法進程;監測水平滯後,就得建設一個科學合理的監測體系。標準體系不健全,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健全標準體系……中國目前在土壤治理上做得並不是很好,也需要多借鑑借鑑國外的模式與案例。取長補短,將其做出改變以適應中國的土壤汙染狀況。做到“仿控在先,治理跟進”,形成依法行事的格局,那麼扭轉當前我國日益惡化的土壤汙染形式,也是指日可待。

而我們又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