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工作站”落户上海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闵琦上海报道 在7月6日举行的2018国际干细胞与神经疾病高峰论坛上,“诺贝尔奖工作站”正式落户上海。论坛当天,来自国内外干细胞与神经病学领域的350多位顶尖科学家、临床专家、政策制定者、产业界人士及高校师生以“推进神经医学发展构筑干细胞中国梦”为主题,立足干细胞治疗领域的发展前沿,围绕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诺贝尔奖工作站”落户上海

图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爱德华_莫索尔教授在演讲

据了解,本次成立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华夏源工作站”旨在促进爱德华•莫索尔教授及其团队的创新成果在上海落地转化,并以工作站为通道,推动全球顶尖科研技术与上海优质产业资源的合作和共联。而爱德华•莫索尔教授是国际著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2014年凭借发现了大脑中的定位系统中关键组分“网格细胞”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工作站的建立后,将充分发挥诺贝尔奖得主的科研引领作用,不断吸引国内外顶级生物医学研究的专家入驻工作站,顺应和把握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对接和引进干细胞领域高端创新资源,推动我国在神经医学与细胞治疗水平上走在世界前列。

“诺贝尔奖工作站的成立实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团队与国内科研团队及平台的强强联合。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爱德华•莫索尔教授将每年定期到上海工作,服务于公司的科学研究、药物研发与人才培养工作。未来,工作站将以全球化视野开展细胞研发等高新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对促进我国细胞技术的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化进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华夏源CSO(首席科学家)陈慧敏教授表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日益攀升,如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亨廷顿病、帕金森病、癫痫、脑卒中等,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当前,以干细胞治疗、精准医疗为核心的再生医学,正成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后的另一种疾病治疗途径,引领一场医学革命。

本次论坛聚焦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大会指出,目前干细胞治疗仍在诸如选择最佳的移植途径、干细胞的基因修饰、免疫排异、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干细胞的存活率、内源性干细胞的激活机制、医学伦理、致瘤性及来源等方面存在局限和不足之处。与会专家认为,随着干细胞理论的日臻完善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干细胞移植面临的难关必将被一一攻克,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修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上,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爱德华•莫索尔教授讲述了获得诺奖的心路历程,阐述了其科研成果,并分享了积淀多年的对行业的独特理解,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诺贝尔奖工作站”落户上海

图为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副处长董潋滟致辞

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本次大会的召开满足了国家、行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求,汇聚国内外一流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成果转化步伐,是一次具有前瞻性、务实性、创新性意义的高规格会议。本次大会必将促进中国神经系统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细胞治疗产业向国际化迈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