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工作站」落戶上海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閔琦上海報道 在7月6日舉行的2018國際幹細胞與神經疾病高峰論壇上,“諾貝爾獎工作站”正式落戶上海。論壇當天,來自國內外幹細胞與神經病學領域的350多位頂尖科學家、臨床專家、政策制定者、產業界人士及高校師生以“推進神經醫學發展構築幹細胞中國夢”為主題,立足幹細胞治療領域的發展前沿,圍繞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諾貝爾獎工作站”落戶上海

圖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愛德華_莫索爾教授在演講

據瞭解,本次成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愛德華.莫索爾華夏源工作站”旨在促進愛德華•莫索爾教授及其團隊的創新成果在上海落地轉化,並以工作站為通道,推動全球頂尖科研技術與上海優質產業資源的合作和共聯。而愛德華•莫索爾教授是國際著名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2014年憑藉發現了大腦中的定位系統中關鍵組分“網格細胞”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工作站的建立後,將充分發揮諾貝爾獎得主的科研引領作用,不斷吸引國內外頂級生物醫學研究的專家入駐工作站,順應和把握國際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對接和引進幹細胞領域高端創新資源,推動我國在神經醫學與細胞治療水平上走在世界前列。

“諾貝爾獎工作站的成立實現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團隊與國內科研團隊及平臺的強強聯合。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愛德華•莫索爾教授將每年定期到上海工作,服務於公司的科學研究、藥物研發與人才培養工作。未來,工作站將以全球化視野開展細胞研發等高新生物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對促進我國細胞技術的基礎研究、臨床轉化、產業化進程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華夏源CSO(首席科學家)陳慧敏教授表示。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我國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日益攀升,如阿爾茨海默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病、亨廷頓病、帕金森病、癲癇、腦卒中等,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當前,以幹細胞治療、精準醫療為核心的再生醫學,正成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後的另一種疾病治療途徑,引領一場醫學革命。

本次論壇聚焦乾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大會指出,目前幹細胞治療仍在諸如選擇最佳的移植途徑、幹細胞的基因修飾、免疫排異、幹細胞的定向分化、幹細胞的存活率、內源性幹細胞的激活機制、醫學倫理、致瘤性及來源等方面存在侷限和不足之處。與會專家認為,隨著幹細胞理論的日臻完善和技術的迅猛發展,幹細胞移植面臨的難關必將被一一攻克,在神經系統疾病的修復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會上,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愛德華•莫索爾教授講述了獲得諾獎的心路歷程,闡述了其科研成果,並分享了積澱多年的對行業的獨特理解,受到與會者的熱烈歡迎。

“諾貝爾獎工作站”落戶上海

圖為上海市科委生物醫藥處副處長董瀲灩致辭

與會領導和專家表示,本次大會的召開滿足了國家、行業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需求,匯聚國內外一流科技創新資源,加速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成果轉化步伐,是一次具有前瞻性、務實性、創新性意義的高規格會議。本次大會必將促進中國神經系統疾病防治事業的發展,推動我國細胞治療產業向國際化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