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筑梦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筑梦

朝阳村红旗粮油种植基地成片的水稻长势良好。

“我们现在有626名社员,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7月24日,刚入大暑,走在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朝阳村,火伞高张,兴文县红旗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建文看着长势良好的成片水稻,说着他的愿望与梦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林、牧)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今年上半年突破1万家,数量快速增长、规模日益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在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散到规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筑梦

卢建文通过看秧心判断水稻长势。

7月24日,像往常一样,卢建文蹲在朝阳村红旗粮油种植基地的田埂上,查看水稻长势。顺手扯起一根水稻秧,卢建文认真地将其剥来只剩下秧心,用他的话来说,通过秧心可以预知水稻何时抽穗、何时成熟、何时收割。

“我们的水稻属于比较晚一点的品种,预计国庆节前后收割。”放下手中的秧心,卢建文告诉记者,红旗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大坝苗族乡朝阳村,成立于2009年,主要轮作水稻和油菜,现有种植规模2700亩,覆盖大坝苗族乡5个村,成员从成立之初的6户增加到如今的626户,衔接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

2017年,专合社在水稻、油菜、乡村旅游三个版块实现了800万元左右的收入,分红部分就达到80万元。这是卢建文根本没想到的发展。

“2009年,太多农民出去打工,没有人种地,土地就荒起,到处都长起荒草,我就想把分散的土地流转来种粮,风险也好把控。”说起成立专合社的初衷,卢建文坦言,自己当时有一个小型粮食加工厂,投资风险可以掌控,便以“土地流转+农民土地入股”方式,开荒种粮。

“流转土地的村民每年每亩地都有固定的黄谷,入股土地的村民每年都有保底收入+二次分红。”卢建文告诉记者,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让大坝苗族乡5个村600余户村民都愿意加入到合作社,从而实现了农户分散种植到专合社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直播水稻。

“与传统的育秧栽培相比,全程机械化直播水稻每亩地节约了300元钱左右。”卢建文自豪地说道,从村民的分散种植到专合社统一种植,科技种田让他有了发展的底气,也增加了农民的信心。

融合与创新

2014年,卢建文的专合社迎来转折。

“我们每年轮作水稻和油菜,2014年3月,发现来看油菜花的人特别多。村上小卖部的矿泉水全部卖空......”卢建文嗅出了商机,通过调研考察,2015年底,他在朝阳村修建农家乐,配套餐饮、游乐设施,发展乡村旅游。

近两年来,时值油菜花盛开时节,大坝苗族乡童谣文化节、第二届中华童谣文化节·风车节便在卢建文流转的土地上举行,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高峰期,我们农家乐的营业额能够达到4万——5万元/天。”卢建文说,旅游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不小的利润。

朝阳村8组的黄彦才就是获益者之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筑梦

黄彦才通过快递发豆腐干到全国各地。

“今年风车节,有一天我卖了12000元的豆腐干,现在回头客多,通过快递发给他们。”2009年,黄彦才将家中土地全部流转给卢建文的专合社,喜欢美食的她沉下心来开始研究豆腐干,慢慢打出了品牌,她告诉记者,以前1年都挣不了的钱1天就挣了回来,日子越来越美。

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感受到日子越来越美的还有兴文县僰王山镇两江村村民赵小英。赵小英说,这要归功于兴文县花语岸生态农场。

赵小英口中的花语岸生态农场位于两江村,2013年流转了1000余亩荒地,以有机农业为发展方向,规划布局了生猪养殖示范场、果林鸡养殖示范场、桑园、青饲料园、葡萄园和特色果园、蔬菜基地及家庭开心小菜园、花卉苗圃基地。农场依照生物链循环平衡生产,形成了青饲料——猪养殖——沼气池——有机肥——水果及青饲料的无公害循环系统。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筑梦

因为优美的环境,花语岸生态农场也成为市民近郊旅游的首选。

“以前的石头地、荒地养了乌骨鸡、种了葡萄、建了产品体验中心,节假日来这边感受采摘乐趣的游客很多。晚上,来体验中心休闲娱乐的村民也很多,大家是从心里觉得开心。”抛开两江村村民身份,赵小英还是花语岸生态农场产品体验中心的负责人,看着以前村上的荒地发展成鸟语花香家庭农场,她的高兴溢于言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筑梦

花语岸生态农场内正在采摘葡萄的游客和村民。

“现在我们延伸拓展着乡村旅游配套服务。”花语岸生态农场综合部部长温杰介绍道,两江村毗邻僰王山景区和永寿村风景区,农场与风景区进行资源整合,游客参观完景点后可以到农场进行采摘体验和休闲就餐。而为了保证农场的活力,农场作为川内几所大专院校的教育示范基地,每年都有涉及园艺、餐饮、营销、畜牧等专业的学生前来工学交替。

温杰说,未来,农场将进行更多元的融合与创新,把乡村旅游、康养基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作为重点方向打造,让更多人感受到家庭农场特有的魅力。

脱贫到奔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筑梦

龙凤村村民在龙凤竹业专业合作社的猕猴桃基地锄草。

当赵小英忙着给游客打包新鲜采摘的葡萄之际,今年64岁的阮玉芬正忙着在兴文县龙凤竹业专业合作社的猕猴桃基地进行锄草。

兴文县龙凤竹业专业合作社位于五星镇龙凤村,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杂竹、猕猴桃种植和销售,基地覆盖五星镇龙凤村、踏水桥村、长久村等。专合社理事长曾绪均介绍道,五星镇有近5000亩的竹资源,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有助于加快竹业产业的培育,提高竹业生产力,带动竹业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最终实现竹农增收。此外,专合社还同步发展起了2000余亩的猕猴桃。

“我们专合社现有社员160人,带动农户800余户、5000余人。”曾绪均说,除了土地流转、免费为农户提供林下养殖场地、收购杂竹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外,专合社大量的用工需求也成为农户增收渠道。尤其是在猕猴桃授粉期间,每天用工量就达到了300人左右,其中有近130户贫困户。曾绪均说,一年下来,专合社开给农户的工资都有450万元左右,而贫困户也走上了脱贫奔康路。

“我家的土地全部都流转给了专合社,我就在专合社做小工,每天都有进账,一年还是有上万(元)的收入。”阮玉芬介绍道,家里没有劳动力,只有老人小孩,闲不住的她几乎每天都在专合社的基地转悠。“以前怕庄稼收成不好,一年白干,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在基地做小工,做好多得好多(钱),心里舒服。”阮玉芬总说,挖了一辈子的地,当了一辈子的农民,现在才敢把心放肚子里。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在宜宾,像红旗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花语岸生态农场、龙凤竹业专业合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它们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为农民筑牢了一个又一个增收致富梦。

“上半年,我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林、牧)场数量达到6229个、5093个,总数突破1万家。”市农业局农经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下一步,宜宾还将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力争到2035年,包括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林、牧)场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0000家以上,其中有带动能力和较强经济实力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林、牧)场分别达到1500家、8000家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