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我們痛恨的高考,是最後一次不看顏值、最公平的競爭(深度)

多少年以後,當我們出來社會工作了,才發現當初被我們痛恨的高考,是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不看顏值、不看家世背景的最公平的競爭。

高考是打通社會階層的工具

社會階層隨著社會的發展將會變得越來越穩固,社會階層固化後,不管如何努力、如何奮鬥都無法改變自身所在的階層。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社會上將不再存在“階層逆襲”的說法,也不存在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很快,每個人都能過上一種穩定而踏實的生活。

當初我們痛恨的高考,是最後一次不看顏值、最公平的競爭(深度)

社會階層金字塔

個人認為,在今天這個時代,高考是平民實現階層躍升最容易的一種方式。實現階級躍遷的方式不外乎是你擁有以下三種特性之一:

一、“天賦”。擁有“天賦”的人,我們通常稱之為“天才”。“天賦”的本質其實就是基因突變,按照一定的變異比例出現在人類社群,這種突變至今無法控制和預測,所以才顯得珍貴、稀少。就算把1億普通人關起來做研究也無法得到準確的結論。這種不出世的人類,一旦出山就會萬丈光芒,再保守的上層社會“貴族”也不得不考慮將這些天才異能者收為己用。

當初我們痛恨的高考,是最後一次不看顏值、最公平的競爭(深度)

十九世紀歐洲物理界巨匠

數十萬的普通個體中才會誕生一個變異體,而“天賦”則是在這些變異體中千萬中無一的,絕大多數的變異體因進化錯方向,不適應環境的競爭而淘汰。所以才說天才和瘋子只是一線之隔,同時變異體,卻又不同的命運。這種“天賦”特性是萬中無一,最難獲得,有天資者命中註定引領世界潮流和世界前進的方向。

二、“才華”。擁有“才華”的人,我們通常稱之為“能人”。而“才華”與“天賦”最大的區別就是,“才華”不是隨機出現的,而是刻意培養的成果。這些“能人”往往是平民階層舉數代人之心力打造的“特優產品”,功能和特點都是為統治階層精心定製的,用著絕對順手,包您稱心滿意。

當初我們痛恨的高考,是最後一次不看顏值、最公平的競爭(深度)

最強人腦-王某珩

天賦主要看基因,而才華很多時候是可以用金錢和努力堆砌出來的。統治階級看到平民中居然有人這麼有心,也往往願意接納為自己一員。有“才華”者,千里挑一,上升較易。而高考就是我們展示自己“才華”、證明自己是“能人”的時候。從小學、初中父母拼盡金錢、關係為子女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再到高中自身勤奮刻苦的努力,這些籌碼到了高考,也就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三、“美貌”。這個就不用多解釋了,占人口比例大概1%左右,可以被上層階級拿來直接當裝飾品或是改善基因用。但因為數量最多,上升的難度要比前兩者高好幾個數量級。所以說其實那麼多人抨擊整容,是因為損害了美貌的資源的稀缺性,從而損害了一些人的利益罷了。看到那麼多直播、短視頻平臺打造的網紅不用過多的努力,也能實現了財務自由、階級躍升,其中的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當初我們痛恨的高考,是最後一次不看顏值、最公平的競爭(深度)

抖音網紅代某拉

高考是目前中國最公平的考試

中國科考制度上千年,留下的一條“鐵律”是“知識改變命運”,即但凡刻苦讀書者,有望完成人生的蛻變。建國後,這條鐵律沒變,讀書上大學,仍是平民學子、特別是農家子弟實現“龍門一躍”的唯一希望。高考是一座萬人齊過的獨木橋,更是一道扇通往社會階層的龍門。

當初我們痛恨的高考,是最後一次不看顏值、最公平的競爭(深度)

高考如魚躍龍門

國內很多人都反對應試考試,倡導國外的教育模式,特別是嚮往美國、歐洲的教育方式。這本身並沒有錯,國外一些優秀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借鑑,不斷改進完善。但是,就目前中國的國情來說,絕大多數都不可行或是不能一蹴而就。 為什麼像英國那樣舉行全民公投?中國人口基數擺在那裡,這就是中國的國情。我們不能脫離自身的國情去談些天馬行空的事情。而高考試製度能夠延續至今,這也是適應中國環境的進化論結果。

高考的你們必須提前知道的真理

多少年以後,當我們出來社會工作了,才發現當初被我們痛恨的高考,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不看顏值、不看階級背景的最公平的競爭。

當初我們痛恨的高考,是最後一次不看顏值、最公平的競爭(深度)

全考985,都上2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