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的茶和500元的茶有什麼區別?

茶是中國人最熟悉的飲料,喝茶的好處有很多,但茶葉的選擇和飲用上也有不少講究。看看我們應該怎麼去泡茶,品鑑茶的好壞,成為一個懂茶的專業人士。

有一句話在很多領域都適用:一分錢一分貨,十分錢兩三分貨。

茶葉可大致分為名優茶和大宗茶兩類。名優茶使用季節和嫩度最合適的原料,經常有原產地保護和特定的品種,有時需要手工採摘和手工炒制。大宗茶在生產上比較粗放,對品質要求比較低,全程機械化以實現低價。

50元的茶和500元的茶有什麼區別?

在大宗茶與名優茶之間,50元和500元的確意味著品質上的差距。而在名優茶之間,買500元的安吉白茶還是買5000元的金駿眉,只有口味偏好。

不過,就真實情況來說,茶價水深,容易踩坑。花著名優茶的價錢買到大宗茶, 新手肯定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喝紅黑黃綠青白茶的,就看不起喝花茶的嗎?】

其實,並沒有。

如果這條鄙視鏈真的有,大概是喝茶的鄙視喝“非茶”的吧。北方人愛喝香片(茉莉花茶),江浙一帶不少百姓只知道有綠茶,你能說誰瞧不起誰?

無論中國、日本還是韓國,茶道精神裡總有“和”、“敬”二字,應當常懷平和謙遜的姿態,總的說來,還是不要附庸風雅、貶低他人為好。

50元的茶和500元的茶有什麼區別?

【如何判斷茶葉品質好壞?】

如果你在茶湯中聞到了任何不好的味道,譬如陳味或者焦味,那麼這個茶一定是有問題的。

還有一個判斷標準就是湯色,茶湯的透光度和折光度越好,那麼茶葉品質也就越好。譬如好的綠茶湯色呈嫩綠色;好的紅茶能夠看到水邊一圈金環,這就是折光率高的原因。

還有一個方法可以輕鬆判斷綠茶,就是看沉底率。茶葉吸飽水漲開後沉底越快,證明茶葉本身品質越好。針對普洱或鐵觀音,泡好的茶葉如果挑一片出來,葉子越肥厚,證明茶葉越好。

50元的茶和500元的茶有什麼區別?

【如何去感知茶的風味?】

拋開外形、湯色,從品嚐的角度,可以從味覺、香氣(嗅覺)和觸覺三個緯度去解析。

我們用嫩香(原料嫩)、板栗香(火工高的炒青)、花香果香、青氣(殺青不當,殘留青草味)等等來描述鼻子和味蕾感受到的滋味和香氣,用醇和、細滑等等來描述舌頭感知的觸覺。

50元的茶和500元的茶有什麼區別?

整體來說,茶葉專業審評的基準是綠茶,鮮度是很重要的,意思就是茶葉沖泡出來的湯水要有很明顯的鮮香和鮮味,類似於竹子和樹葉的感覺。綠茶裡有二十多種氨基酸,自然是有鮮味,但和西方所說的鮮不太一樣的是,茶所說的“鮮”更多是種嗅覺概念,是由芳香烴和酯類帶來的,想象一下,剛摘下來的鮮葉清冽又芬芳的新鮮味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