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動手儘量別動嘴
1941年到1943年的大饑荒不是河南獨有,魯西、冀南和山西南部也都包括在內,所以也叫作中原大饑荒,正是上述這些地區被稱作中原。應該說,河南大部受災最為嚴重,尤其是中北部地區,曾經的黃泛區和現實中中日雙方的交戰區這兩個因素,都加重了饑荒的嚴重程度。
河南中北部地區的人們為什麼大部分選擇西去陝西,而不是逃亡山東?主要有三點:
一、此路不通:
國統區和日佔區的交界處,雙方都有軍隊把守,設卡攔截,任何一邊的百姓都不太敢於冒風險,去往未知的另外一方的土地上。相對於國統區的賑災活動,日佔區為了宣傳,也不是沒搞,真實效果當然沒人給出統計,但日佔區的河南西北部災民,的確有很多進入冀中冀南和魯南一帶,這一點有明確的記載。說河南災民不去山東,而且是因為山東搞“三光”政策的,那是捕風捉影,有些想當然。
即便是此路難通,也照舊有很多國統區的災民順此路北上前往冀南晉南。
二、山東本身也正在遭災,河南國統區的災民不可能冒風險闖過關卡,越過幾百里的豫西北地區,再去往另外一個遭災的省份。
三、地理便利:
遭災的重點地區是河南中北部,這個地區地處隴海線,向西可直通陝西,陝西既沒有日軍,也沒有遭災,既可以冒風險扒火車走捷徑,在河南陝西一帶的隴海線上,也密佈有政府賑濟點,陝西關中平原又是著名的糧食產區,即便是步行,也比去湖北距離又近,又不需要翻山越嶺,災民的第一選擇當然會是陝西。要知道,無論東南的安徽,還是南部的湖北,也都是中日兩國的割據、交戰區,換做我們是災民,也一定會作出這個正確選擇。
陝西關中人民素有積累儲蓄的優良傳統,性格也比較熱情好客,河南災區人民的選擇,是對的。直到現在,陝西隴海線一帶,仍然有很多當年的河南災區移民後人生活,他們一定也會感謝當年陝西人民對他們先輩的救濟,感謝這片土地對他們的滋養哺育。
歷來現實
1941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在旱災、雹災、蟲災等多重天災和抗日戰爭、黃河決口等多種人禍之下,發生大饑荒,波及河南省82%的耕地,超過1200萬人需要救濟,其中300-400萬饑民湧向陝西,西出潼關做流民。
逃生方向和路線出奇的一致,其實看看當時周邊地區的歷史環境,就不難理解了。1、山東當時正處在抗擊日軍及日偽的水深火熱之中。山東自1938年全境淪為敵後,1942年,敵人對山東抗日根據地各地區加緊“掃蕩”、“蠶食”及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形成據點密佈、封鎖溝牆交織的情形。當年底,山東抗日根據地降至730萬,面積縮至4.2萬平方公里。晉冀魯豫邊區一片水深火熱。
2、山東部分地區也遭受了中原大饑荒。河南大饑荒,實際上是1942-1943年中原大饑荒的一部分。河南因其惡劣的抗戰環境,災情最為嚴重。而這場大饑荒蔓延的範圍,還包括河北、山西、山東。
3、河南三面被日軍圍困,只有往西一條路可走。當時日寇已經佔領河南半壁,河南東部、北部、南部都被佔領封鎖,只有西部還與國統區相連,國軍據守著潼關陝西,是相對安全的地方。
4、黃泛區阻擋了河南災民東去之路。1938年,日軍進攻開封、鄭州,國民黨部隊炸開黃河花園口大堤企圖阻止日軍南下,黃河水肆虐而出,形成了跨越豫皖蘇3省44個縣的黃泛區,農田被淹、百姓流離失所。黃泛區從花園口到淮河長約四百公里,寬10公里到80公里不等,它沒有阻擋住日軍,但足以擋住布衣百姓遷移的步伐,山東去不了,安徽江蘇去也不容易。以及,河南水利基礎設施的毀壞使得百姓完全無法抵禦1942年到來的大旱和蝗災。
5、隴海線是優良的逃生通道,目的地陝西相對安穩。當時京漢線被毀,隴海線鄭州以東也被日軍佔領,能通車的洛陽以西,自然而然成為災民的生命線,也可以說是唯一的逃生通道。在多數人只知逃生大致方向而不知明確路線的情況下,鐵路是最為直觀的、通向生路的指向,通向的陝甘寧根據地可以說是和平的世外桃源。
不說了,答主此時內心無比酸脹,題主下次能不能邀請個歡樂的話題來耍~
濟南時報
我是河南人,我認為河南人往陝西跑,是不是跟祖籍有關,人之常情,受災之後,總是要投奔親友尋求幫助,而河南人很多是從陝西大槐樹那遷出去的,所以會往陝西跑。
再者,從地理環境方面,陝西和河南環境相差不多,都是農業為主,河南人到陝西更能適應環境,但山東靠海,漁業比較發達,河南人不會呀,還得學。
李小敏52607684
1942年太平洋戰爭進入了第二年,中國抗日爭處於戰略相持階段。與此同時,1942年河南旱災、蝗災、雹災、戰爭以及1943年的黃河決口等等災難,使三四百萬人因饑荒而餓死。為此千百萬民眾背井離鄉,外出逃荒,往隴海西線成為了河南災民逃生的大通道。電影《一九四二》展開了以老東家範殿元和佃戶瞎鹿兩個家庭為核心,展現了他們的掙扎和痛苦,他們的希冀和憤怒!大災之年,戰爭逼近,往西去的路上盡是逃荒的人流……。 為什麼災民不向山東逃荒呢?當時山東全境早已淪為敵佔區,日本在山東全省進行大規模地毯式的掃蕩,並開展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密佈據點,深築溝牆;另外山東部分鄰縣也遭受中原大災,人民在水深火熱中掙扎吶喊;黃泛區也阻擋了河南人東去之路;再者當時山東人都向關外東北逃命。由於這幾方面原因,河南災民不往山東是明智之舉。當時河南三面被日軍圍困,唯一的是西路才是求生之路,西部潼關屬國統區。向陝、甘、寧、川等大後方進發,這是通向生路的大通道,所以河南災民蜂湧而至選擇向潼關是合符道理的。
一葉輕舟85
1929年那次旱災直接導致陝西死25萬人,出逃40萬人,被賣婦女30萬人,為20世紀世界十大災害之一,數以百萬人逃向河南!河南人也收留了當時的陝西人,1942年河南逃向陝西的就有1929年的陝西逃亡者!兩地早已分不清你我的兄弟情誼。
淨水李隊長
陝甘回亂和天災導致陝西餓殍千里幾無人煙,西安當時僅僅是個只有十幾萬人的大縣城。中原正統漢民族不殖民,將使回紇羯蒙古等狄戎南下,陝西將國將不國不可收拾了。正所謂鐵肩擔道義,大義著文章!
小東小東還小東
提這種問題的人是不是智障?918日軍侵佔了東三省,77事變之後妄圖用3個月侵佔整個華北地區,1942山東早被日本佔了幾年了,傻子還跑過去送死?他們是災民,拖著一家老小去逃難,不是去當炮灰,當然要往西邊跑了。
就算你不清楚歷史,也總該知道小日本的地理位置在東洋吧,侵略中國當然是從東邊沿海開始侵入內地,要逃難當然是要往西部內陸逃跑啊!
甌南的秋葉
1942年,山東,山西,河北,東三省以及江蘇都是日軍駐軍比較多的省份,也是日軍進攻掃蕩的重點地區。同時1942年山東正是抗日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也是山東抗日軍民最困難階段,雖然山東河南較近,如果往山東跑,等於送死,所以不可能往山東跑。
向前走又是一道風景線
1942年,是鬼子在山東掃蕩非常殘酷的一年,山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老家在膠東馬石山下,那一年,鬼子掃蕩,鄉親們跑到馬石山上,鬼子就防火燒山,幸虧有馬石山十勇士,要不會死更多人,這種情況誰往山東跑?再者,進了山東,再往東就近膠東,沒有迴旋餘地,加之青島,煙臺,威海是日軍重地,因此往山東跑是非常不明智的,跑向西北是最正確的選擇。
red_hope
山東當時屬於淪陷區,正是🇯🇵的統治區域,再加之1941年百團大戰後日本在華北展開“三光”掃蕩政策,當地百姓生存都比較艱難,流民更不可能僥倖生存。
陝西沒有受到🇯🇵的侵略,再加之隴海鐵路的銜接,大多數河南災民都流落到陝西西安、咸陽、寶雞等隴海西路沿線,今天西安道北大多數都是河南人後裔,寶雞的方言也夾雜河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