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一桌酒席見證改革開放40年滄桑變化

【1978——2018 | 改革開放40年 】

從“一大碗”到“八大碗”再到“十涼十熱” 一桌酒席見證時代變遷……

食之篇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千百年來,對理想生活的那一點念想,都折射在吃的上面了。從1978年到2018年,40年的時間彷彿在一瞬間。而在這一瞬間中,我們的國家、社會、單位、家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折射到了每個家庭的餐桌上。雖然說40年的光陰,讓很多故事都已經模糊得看不清輪廓,但是老百姓對每天餐桌上的改變卻依然記得清楚。雜糧攪團、玉米麵發糕、鋼絲面曾經是我們餐桌上的主食,遭大魚大肉嫌棄之後,如今又奇蹟般地輪迴了,甚至完美提升。輕食主義展露頭角,人們對食物的要求,向著吃飽——營養——養生——健康方向遞升;網絡時代的來臨,藉助各大電商平臺,足不出戶我們吃到了帶著泥土芳香的雲南松茸、吹彈可破的江蘇枇杷、曾讓妃子笑的廣東荔枝,甚至那些深鄉僻壤裡生產的優質特產,都唾手可得;超市的出現,物質極大化豐富起來,在那裡,有數萬種食品等待被挑選,僅麵條就有鮮面、乾麵、拉條子、面片、雀舌面、炮仗面、窩窩面、貓耳朵、旗花面、刀削麵、餄餎面,讓人難以選擇;年飯是中國家庭最重要的一頓飯,40年前,在榆中北山,一道洋竽炸成的“肉丸子”,再加點白菜、蘿蔔燴成的菜,是年飯的大菜,而今天,雞鴨魚肉,甚至海鮮也不是稀罕物了;蘭州市面上的餐館,不再是老字號獨霸天下,上世紀80年代打前陣的川菜,90年代風靡的粵菜,之後本幫菜、湘菜如雨後春筍,西餐日料東南亞菜層出不窮,在蘭州這個包容的城市,各自發展。從有啥吃啥,到想吃啥吃啥,講述改革開放40年的滄桑變化。吃,一定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為老兩口翻看相冊回憶從前

兰州:一桌酒席见证改革开放40年沧桑变化

閒暇之餘,包富山總拿著那些自己結婚時的老照片翻來看去,雖然照片已經泛黃,滿是皺褶,人影模糊,但包富山看得還是那麼有滋有味。小兒子包志貴納悶,父親為何總是拿著幾張破舊的照片看?包志貴無法理解那幾張破舊照片背後,記錄著從艱難歲月到今天,改革開放40年社會的巨大變遷。

寒酸的婚宴從“一大碗”開始

包富山是蘭州市永登縣龍泉鎮楊家營村人,出生於六十年代初,目前和老伴一起在蘭州跟隨小兒子生活。兩年前,包富山為最小的兒子志貴操辦了婚禮,全程體驗了兒子的“幸福感”。

“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要買新房、新家電、新傢俱,拍婚紗照、辦婚宴,還有蜜月旅行。”包富山笑呵呵地說。但當他回憶起自己當年結婚時,他說得最多的是“簡樸”,更多的人則只能用“寒酸”來形容。

隨著包富山的思緒,記者聆聽了他那個年代結婚的“窘況”:一張黑白照片,一張木床,幾斤糖果,幾桌“酒席”,一對新人的婚禮便在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禮成。

當時他20出頭,經媒人介紹和家長定奪,他結婚了,也沒什麼禮金,兩家人一起辦的酒席。酒席很簡單,就是“一大碗”,裡面用幾塊肥豬肉、雞肉、洋芋丸子、粉條、白菜燴成的菜,來的親戚朋友都是這一大碗。喜煙一包3分錢,吃酒席的份子錢從3角錢到5角錢不等,甚至還有的親戚朋友,拿著3斤糧食就來了。

包富山說,當時那頓飯與其說是吃酒席,還不如說是大家在一起吃一頓飯。那個時候買什麼東西都要憑票購買,上供銷社購買生活用品,那都是很奢侈的事,除了置辦酒席的必需品,其他都是相互幫忙“借用”來的。比如說,那時候豆腐都是奢侈品,只能到供銷社買,由於生活不好,對於好多人來說,吃一頓“酒席”算是改善伙食。那味道,簡直是絕了,現在想起來還讓人念念不忘。

圖為婚宴酒席上的菜品如今變得琳琅滿目

兰州:一桌酒席见证改革开放40年沧桑变化

酒席從“一大碗”變成“八大碗”

包富山回憶說,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起時,也吹動了結婚嫁妝的“老三件”。那時,三大件是新潮的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只要備齊了這三大件就可以結婚了。當時,“上海”全鋼手錶125元,“永久”自行車150元左右,“飛人”縫紉機100元左右,全加起來需要375元,結個婚大約500塊就足夠了。幾年之後,“老三件”迅速被彩電、冰箱、洗衣機“新三件”所替代。人們的婚禮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酒席由原先的“一大碗”變成“八大碗”。

包富山說,酒席雖然由“一大碗”變成“八大碗”,一般家庭條件好點的,八大碗的四個硬菜是豬肉粉條、洋芋丸子、豆腐、紅燒肉,四個素菜是蓮花菜、紅白蘿蔔、大白菜、雞蛋炒韭菜。婚宴還是請村上的人互相來幫忙,條件好的請個廚師來做主廚,村上的婦女都來幫廚,婦女們摘菜、洗菜、燒火、蒸飯、炒菜,而男人們都是壯勞力,招呼客人的同時,乾的大多是體力活,這時候是整個村裡最熱鬧的光景,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參與。當時的條件,沒有家庭可以獨立完成這一切,更別說有實力去僱人了,所以村裡辦事都是互相幫忙,這次你幫了我,下次我一定幫你。

說是婚宴,其實就是臨時在院子的一個角落裡盤上幾口鍋灶,櫃板卸下來就是桌子,揀一些磚頭石塊就是凳子,鍋碗瓢盆提前從鄰居家借好,筷子直接就用粗細合適的樹枝製作而成。

再看吃的東西,白麵飯可是一年到頭吃不上幾次的好東西,至於菜式看著花樣蠻多,其實食材來來回回就那幾樣。比如豆腐、豆芽、白菜、土豆,或涼拌、或蒸、或炒、或煮,要是能上一碗蒸肉和一盤帶肉絲小炒就是不得了的好“席面”。

新時代農村人進酒店辦酒席

這幾年又有了一些新變化,因為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在鄉下辦席已經找不到足夠多的幫手,加上喜事往往需要一些設備,比如在鄉下就很難穿婚紗。漸漸地,酒席便轉移到了鎮上的酒樓,時間也從之前的兩天變成一頓,酒桌上除了雞鴨魚肉,各種海鮮也是比比皆是,全部下來,一桌上雞、鴨、魚、海鮮等20個菜也不足為奇。包富山說,小兒子志貴結婚時,就上了十涼十熱20道菜,除了雞、鴨、魚、牛羊肉,還有螃蟹、大蝦等海鮮,真是應有盡有。他為兒子準備新房,家庭“裝備”水平越來越現代化、時尚化,單是一張床和床上用品都要上萬元,還有52寸的液晶彩電和現代化的廚房用品,同時還準備了一輛十幾萬元的進口小汽車。此外,兒子還為自己做了詳細的蜜月旅行計劃,到雲南去度蜜月。

包富山說,隨著生活越來越好,他也有補辦一場婚禮的衝動,想跟老伴與時俱進補辦一場像樣的婚禮,享受新時代的美好生活。

從農村婚宴的“一大碗”變成“八大碗”,再到現在的“十涼十熱”,包富山父子兩代人親歷了改革開放40年來蘭州農村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也是對時代變遷的一種見證。

兰州:一桌酒席见证改革开放40年沧桑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