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趟海島怎麼就得了「登革熱」?

去趟海島怎麼就得了“登革熱”?

初夏,老李全家安排了一次前往泰國普吉島的旅行。這本來是一次愉快的海島之旅,陽光、沙灘、椰林、小島……一家人盡情感受著亞熱帶的海島風情,當然這期間也少不了和蚊子的“親密接觸”。

去趟海島怎麼就得了“登革熱”?

可就在為期一週的旅行即將結束的那天晚上,老李突然感覺有點冷,並且逐漸覺得有點乏力、頭暈。出門在外,又是異國他鄉,也沒帶體溫計,老李就沒測體溫,漸漸地他覺得頭很痛,但是想著馬上要回國了,就強忍著,管導遊要了止疼片吃。堅持到了機場,在飛機上他覺得越來越冷,幾乎是裹著毛毯蜷縮著回到北京的。

回家當天,老李自測體溫最高達到了39.5℃,開始出現了臍周的持續性腹痛,但是並沒有噁心、嘔吐及腹瀉。

老李在家自己吃了點“頭孢”和藿香正氣,但是體溫也沒降下來,頭痛和腹痛也都沒有緩解,就這樣堅持了3天,老李覺得不能再扛著了,於是在第4天的早上打算去醫院看看。說來也巧,就在去醫院的路上老李突然覺得肚子沒那麼疼了,體溫不太高了,頭痛好像也沒之前嚴重了。

到醫院測量體溫37.2℃,檢查血常規也是大致正常,醫生給他開了點退燒藥讓他回家了,這一天老李體溫正常,肚子不疼,似乎病情已經逐漸緩解。

可是第5天突然又殺了個回馬槍,老李的體溫再次升高到了38.5℃。

第6天,身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紅斑,兩側小腿上還有暗紅色的出血點,不癢也不疼,這下老李可是有點慌了,直接來到了北醫三院發熱門診。接診醫生在詳細瞭解老李的病史特別是在1周前有泰國的旅行史及蚊子叮咬史後,直接把他收進了病房。

入院後,結合老李的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史,迅速安排了抽血送檢登革熱抗體,很快結果就出來了,老李的登革熱IgM抗體陽性,提示他這次的病情是由於登革熱病毒感染造成的。經過對症支持治療,老李的皮疹在入院後第2天就開始逐漸消退,體溫也逐漸降至正常。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蟲媒傳染性疾病,流行於全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尤其是在東南亞、太平洋島嶼和加勒比海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各省均有輸入病例報告,廣東、雲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發生本地登革熱流行,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2014年秋季廣東省出現的登革熱疫情吧?

它的潛伏期一般為3~15天,多數5~8天。傳染源主要是登革熱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靈長類動物以及帶毒的媒介伊蚊。

傳播途徑是通過蚊子叮咬,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這白紋伊蚊就是我們常說的“花腿蚊子”。

人群普遍對登革熱病毒易感,但感染後僅有部分人發病。針對登革熱的傳播特點,在住院期間,感染疾病科醫務人員特意為老李配置了蚊帳和電蚊香等“專屬禮遇”。

登革熱的臨床表現

登革熱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可以為高熱,體溫可達40℃,可伴有畏寒、頭痛、腹痛、噁心、嘔吐等表現,在發熱3-5天后體溫可自行降至正常,1-3天后再次升高,這種特殊的熱型被稱為“雙峰熱”。在病程的第3-6天可以出現全身紅色斑疹,典型的皮疹是四肢針尖樣的出血點。

輕症的登革熱患者在出疹後2-3天體溫逐漸下降至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完全緩解。

但是部分患者高熱持續不緩解,可以出現明顯的休克、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表現,成為重症登革熱。這種疾病病情兇險,病死率非常高。登革熱的病情是自限性的,治療主要是對症支持,並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已經報告14例登革熱病例,全部是境外輸入病例。看來出國特別是去熱帶海島地區旅行時,還真得提防小小的蚊子,一不小心可能就中了“登革熱”的招呢。

去趟海島怎麼就得了“登革熱”?

文 | 北醫三院感染疾病科 林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