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高校招生为何堕落到靠诋毁“取胜”

近期,各地高考成绩及分数线陆续公布,正是考生们选择高校填报志愿的忙碌期,在这高校招生最关键的时刻,高分生源都去了哪里,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学生间的考试结束了,高校间的较量刚开始”,这是一位招生老师对此时激战正酣的高招“暗战”的总结。

1 .三令五申,为何还有学校“抢生源”

2011年复旦大学招办称同城院校假冒复旦骗学生改志愿,复旦教授冯玮发微博称是上海交大所为。随后,上海交大发声明称,有关“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论和报道影射了该校,对该校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将对诋毁该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015年清华北大两所高校的四川招生组却在微博上引起了“千层浪”,双方在官方微博上连续发布信息,互相指责对方花钱“买”考生。6月29日,在广州执信中学,北大清华两大名校争抢一名理科高分考生的激烈场面,清华北大招生老师甚至将该考生逼到墙角无法走动。两所中国顶尖高校的招生方式以及招生组在微博上“互撕”迅速引起大家关注。在招生环节上,激烈程度绝对不亚于高考。”一位招生老师这样说。

2.招生过程到底有多乱?建议学生和家长到正规网站查询学校信息。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作为中国顶尖高校为了招揽高分生源尚且如此,民办高校更是乱象丛生,部分民办高校为了招揽生源可谓是不择手段,山东省作为高等教育大省,民办学校众多,是高校互相诋毁的高发地。据山东英才学院工作人员反映,该校自2013年-2018年连续7年时间位居中国民办大学前三,山东第一,在一些网络平台上也被竞争对手说的一无是处。据山东英才学院招办工作人员说“每年到招生季,一些竞争院校,都会通过一些低劣手段来攻击学校,比如2017年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多:1.青岛某民办专科高校下设二级学院取名为“英才学院”混淆考生和家长视听,让考生和家长误以为是该大学的分校, 2.竞争对手购买网络软件恶意骚扰山东英才学院招办电话,使咨询该校考生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3.利用腾讯政策漏洞投诉学校官网二维码,导致学校官网通过QQ不能正常浏览。4.通过百度知道自问自答,诽谤该校毕业证不承认、就业情况差、教学质量差等。

这些只是民办学校竞争的部分情况缩影,各个民办高校互相拆台,部分高校工作人员私下伪造视频,伪造新闻,PS图片,更有甚者伪造省教育厅文件,通过网络发给考生,在考生中间传播,考生以及家长并不了解所获得信息是否正确,导致考生以及家长误听误信。还有一些民办学校发动自己的工作人员通过QQ空间转载日志和说说、发朋友圈、在竞争院校贴吧冒充学生发帖等形式,所传播内容均为其杜撰,完全偏离事实,严重影响了学生选择学校的主观判断能力。在此提醒学生以及家长:QQ空间、微信朋友圈、百度贴吧等是一个网络公共场所,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去说什么,所以选择学校一定要到官方正规网站了解(教育部阳光招生平台、各省教育厅网站)。

3. 要良性竞争,更要正本清源

业内专家指出,在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中标本兼治,既做到良性、规范竞争,同时改革其背后“以分数线为招生政绩”的弊端仍任重道远。

而高校抢生源无可厚非,关键是要光明正大。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认为:“每一所大学都会想要争取好的生源,但必须是良性竞争,学校的声誉关键还是靠实力,靠培养人才的能力和氛围,要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自主选择进入这所学校求学发展。高招中的不规范竞争损害了学生的利益,许多学生、特别是高分学生被社会氛围‘绑架’了。”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丁光宏认为,此事暴露出了目前国内高校招生中存在的一些乱象。“乱象的根源,在于现行制度下,社会对高考分数等指标的过度依赖,分数线被认为代表了学校的声誉,反映了办学水平。纠正这些乱象,需要各个方面携起手来,包括各个兄弟高校,政府和社会,推进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打破应试教育的约束和分数的桎梏,真正实现考生和学校的双向自由选择。”

4.高校该用什么吸引学生

如何让招生秩序更有条不紊?于涵认为,对于大学而言,最重要的是“净化环境”,推行“阳光招生”,保证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招生的过程是高校健康形象的展示,我们坚决拥护教育部最近出台的‘十条禁令’,当然从执行上来说,一些事情不是一脚‘硬刹车’就能马上遏止的。但是,我们希望招生高校都不要搞小动作,大家应该想一想,某些行为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同学们寒窗苦读十几年,进入大学前第一课看到的不应该是互相倾轧、功利主义。作为大学老师,我希望大家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来招生,如果肆意妄为的话,转过头来我们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

前段时间耶鲁大学的招生宣传片也在网络上走红。看过这个宣传片的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耶鲁的向往和对耶鲁学生的羡慕。在这个名叫《我为什么选择耶鲁》的宣传片里,呈现的是如家一般舒适的宿舍,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丰富多样的食堂,活跃的娱乐室,有海量藏书的图书馆,有先进的实验室……而这些就是片名“我为什么选择耶鲁”的理由。也许这样的宣传片,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一所大学应该以什么来吸引生源。

更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个个在走向“世界一流”的路上,就和城市个个奔在“国际大都市”的道上一样。千校一面、同质化竞争,你有的专业我也有,你有的实验室我也很全,教授一样在走穴,纷繁丑闻一样你有我有他也有———没有个性的高校,或者做不出实际研究的高校,能攀比的也就剩下招揽了多少“状元”。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分考生报考志愿的困惑,恰恰是高校“泯然于众”的后遗症。在这样的语境下,各大高校的揽生奇术就不再是对自我能力与个性的张扬,而是互相诋毁对方所短,期望用信息不对称营造出优越感,从而诱骗到更多高分考生的青睐。

“诋毁”是无特色高校的揽生奇术,这就是“生源战”给公众最大的价值启示———而要彻底扭转这一面目,靠高校的道德自律显然是不够的。生存命题的压力之下,重建秩序需要的不是“从无诋毁”声明的扬汤止沸,而是真正于差异化发展中丰盈高等教育的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