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国: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江西地方传统特产——豆参


豆参,一种豆制品,是江西省地方传统特产,部分乡镇方言称之为"豆葱","参麸"。在鄱阳湖畔的都昌县,制作豆参已有数百年历史,家家户户垒灶架锅,火旺油香,能炸制出数十万斤豆参,畅销各地。

南峰豆参有悠久的历史。在都昌流传着这样一则神话故事:很久以前,观音大士与杜康比试本领,看谁能充分利用五谷,为下界百姓制造出好吃的东西。杜康用米谷酿出了美酒,观音利用大豆制成了豆腐。双方难分胜负,决定到凡间请百姓评判。

他们来到人间,请来许多人品评。不少人说美酒比豆腐的味道好,唯独都昌南峰人说:"豆腐能做百个菜,一场能出百样味;而且豆渣能吃,酒渣不能吃,做酒太浪费粮食"。一席话说得杜康心服认输而去。观音十分高兴,为了表示感谢,她教会南峰人用豆腐加工出一种形若人参,味道鲜美的食品,成了百样豆腐菜中最好的一种,并起名为豆参。于是豆参成为了当地的传统食品。


记者走进都昌“豆参达人”余式兄弟二人家中,观看豆参制作的全过程。图为切好的豆干下锅。

“豆参达人”余式兄弟垒灶架锅,将油烧热,手测油温。

铁瓢不停搅动,豆参慢慢膨胀。

铁瓢不停搅动,豆参慢慢膨胀。

色泽金黄,软滑爽口、外酥内嫩,味道鲜美的豆参出锅啦。

出锅的豆参开始装袋。豆参保持了大豆中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且熟食绵软,是老幼咸宜的佳品。

出锅的豆参开始装袋。据说这样煎炸的豆参一般可储存3-4个月而味道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