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在武陵山发现一个岩洞,定居岩洞数百年,延续了9代人


重庆市黔江区,有一个石会镇,它位于黔江区西部,在巍峨雄奇的武陵山下有一个会西村,村里有一户岩洞人家,洞居的历史已有几百年。

几百年前,一户姓向的人家从黔江脉东山来到会西村王家坝,在一条小溪边,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口宽10余米,洞深30米左右,高5米左右,适于居住。

于是,这户向姓人家就在洞里居住下来,他们顺洞的左侧用木棒或者竹片搭起了数间房屋。洞里冬暖夏凉,居住较为舒适。

从祖辈开始,至今已有9代人,62岁的向红其就出生在岩洞里,据他介绍:他家祖辈几代人生活在洞里,由于人口增长,洞里的房间不够用,1942年,他的爷爷在洞口新建了一栋7柱3间的吊脚楼。

爷爷曾经三次被国民党抓壮丁,第一次在重庆彭水偷偷地跑掉了,第二次在湖北巴东县也开了小差,第三次被抓去国民党十八军,参加了抗日战争,在一次战斗中,一个连只剩下他和另外五个战友,日本投降后他又跑了回来。

后来,向红其家的父亲和大伯两兄弟在洞里居住,大伯家生育5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家也有两男一女三个孩子,现在共有后代几十口人,人丁兴旺。

在洞里居住过的前辈大多长寿,向红其的爷爷享年83岁,母亲93岁离世,父亲84岁身体健康,大伯86岁身体无恙。

随着社会的发展,向家的后人放弃了祖居几百年的岩洞房屋,分别在洞外建了房屋,一些还搬出了山外,在城里购买了房屋。现在,岩洞人家只留下了空空的洞室和朽烂的旧房,它成了社会发展的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