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神童都是有钱人的孩子?

胡赛萌/文

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再到如今的天价学区房,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千年不改其心。

1女孩子,儿童节

不得不感叹,对于女孩子而言,年轻貌美有时真是一种资本。

十天前,她们兴高采烈地在朋友圈晒着520块钱的超额大红包。现在她们则在朋友圈秀着男朋友买的进口巧克力和可爱棒棒糖。

520网络情人节,她们过得有滋有味,六一儿童节,她们更是过得心安理得。

儿童节,原本就是孩子的节日,现在居然也被许多自称90后老阿姨的姑娘给抢占了。

对于中国的成年人而言,节日又何其之多,光是满足寂寞男女开房这一需求的节日就好几个,西方的情人节、传统七夕节、马云搞的光棍节、520的网络情人节……

对于一些有钱任性的年轻人而言,只要自己愿意,天天都是情人节,而且那情人还一个比一个漂亮。

跟成人相比,孩子们唯一的儿童节则显得有些孤独。然而,就是这个孤独的儿童节居然也是“洋节”,是近代从老大哥苏联引进过来的舶来品。

2望子成龙,千年不变

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上,儿童是没有节日的,能过的大概只有生日和春节,小孩子也只能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穿穿新衣服,吃点好吃的,平时大概只有被长辈耳提面命的份儿。

这的确是苦了中国的小孩子,但却是无可奈何的现实。传统时代的中国,是一个没有小孩子的社会,有的只是小大人。

那时候的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都把孩子当大人培养,根本就没有什么育儿知识和育儿意识,能有一两本《三字经》和《弟子规》传下来已经难能可贵了。

就算是这几本在当时备受推崇的儿童启蒙读物,也很难入现在育儿专家的法眼,毕竟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育儿知识也在飞速迭代。

在这种巨变之中,唯一不变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再到如今的天价学区房,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数千年不改其心。

那么,历史上那些成了“龙”的孩子又有哪些呢,他们真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3小英雄与小神童

作为一个成长在大陆地区的成年人,一提起成功的孩子或传奇的儿童,我马上想到的是那些红色经典中的小英雄。

把日军带入八路军伏击圈的放牛娃王二小,帮助八路军送情报的编外侦察员小兵张嘎,给张连长送鸡毛信的海娃,因掩护交通员而差点被日军杀害的雨来,还有《闪闪红星》中的潘冬子……

为什么中国的神童都是有钱人的孩子?

因为意识形态等原因,这些小英雄们只是在特定时代才出现的产物,他们的事迹大多也无法考证,所以算不得真实的案例,只能是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如果再把我们的目光往历史深处看,的确能发现一些真实且成功的孩子。

比如十二岁就成为秦国宰相的甘罗,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七岁就能称出大象重量的曹冲,八岁便能砸缸救落水小孩的司马光,以及六岁能辨弦音蔡文姬和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谢道韫。

这些孩子的确厉害,有的甚至还堪称传奇。十二岁即拜相的甘罗,在别人还在玩弹珠偷女同学橡皮擦的年纪就当上了秦国国务院副总理,简直就是公鸡中的战斗机。这应该就是中国神童史上的巅峰了吧?

如果你真以为甘罗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牛逼的儿童的话,那你就图样图森破。甘罗再牛逼,那也不过是一个客卿而已,相当于丞相的职位。但你知道吗,甘罗的这个客卿职位是谁给他的呢?

答案是,另外一个孩子。

甘罗当时供职的单位是秦国政府,而秦国此时的国家元首就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也就是后来歼灭六国一统天下牛逼哄哄的秦始皇。如果你觉得十二岁就当客卿的甘罗是神童中的巅峰,那么在孩童时代就登上王位,然后搞定一帮先王大臣,最后开创万世帝业的秦始皇岂不是巅峰中的巅峰?

还有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的康熙,也是一位儿童皇帝。当时人家尽管还是小屁孩一个,但依然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一班权臣也被整顿得服服帖帖,鳌拜就只是背地里嘀咕了几句,结果就被小康熙身边的一帮小伙伴给绑了,满清政坛上的一棵参天大树就这样被几个小孩子给连根拔起,这事想想都觉得牛逼透顶!

4有钱的精子

这些人中龙凤的孩子究竟是怎么炼成的?他们的身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质?对于我们这些望子成龙的广大家长而言,有什么借鉴意义吗?

我的答案恐怕要让诸位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失望。这些成功的孩子身上的确有着明确的共同特性,但这特性却与绝大部分普通孩子无缘。

甘罗、孔融、曹冲、司马光、蔡文姬、谢道韫、秦始皇、康熙帝……这些或成功或传奇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性,那就是在孩童时期就拥有一个牛逼的老爸或者有钱的老爹。

甘罗的爷爷是秦国的左丞相甘茂,曾帮助左庶长魏章平定汉中等地;孔融的老爸孔宙是泰山都尉,而且还是孔子的直系子孙;曹冲的老爸是曹操,魏国的实际开创者;司马光、蔡文姬、谢道韫也都出生在当时或当地的名门望族,至于秦始皇和康熙帝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老爸就是皇帝。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但也是一个最真实的事实。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事实,所以无数中国中产阶级父母们为天价学区房而争先恐后。他们知道,只有自己牛逼了,自己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神童;只有自己有钱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才能更有钱。

如今,很多女孩子结婚的时候非得找一个有钱人不可,其本质是为自己的卵子找一个有钱的精子。如此,方能让自己的后代拥有更多“有钱”基因。

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在当今的中国,如果一个非常年轻的女孩可以不用工作,每天只是开跑车、玩游艇,那只能说明一个事实,要么睡她的人很厉害,要么睡她妈的人很厉害。

为什么中国的神童都是有钱人的孩子?

这个段子很精准,也很精辟,但却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愤怒和不屑,这个愤怒和不屑的背后透出一个很无奈的事实,那就是阶层固化。

前段时间微博上疯传一则新闻,北京某小学开运动会,所有项目奥运冠军都到场为孩子助威。

为什么中国的神童都是有钱人的孩子?

这是什么样牛逼闪闪的小学才有这么大的面子?

注重孩子教育的国人常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今猛然才发现,自己的孩子与某二代们根本就不在一个赛场里,连输在起跑线上的资格都没有!

5父母的焦虑

美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每一个美国人都坚信美国梦的真实。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一定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换言之,在美国,每一个人都坚信自己付出的价值和所得到的回报。

在中国,情况似乎有些不同。

房价是涨是跌,退休年龄到底会不会推迟,孩子入学的户口会不会解绑……这些一连串的问题让这个社会的所有人都焦虑不已。这种焦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只能让普通民众放弃自我奋斗的意愿,转而追求更快更有效果的捷径,漂亮女孩为自己找到一颗有钱的精子就是这种捷径最粗暴的呈现。

从这个角度再来审视神童这个话题,我们会发现所谓的神童,绝大部分都非寒门子弟。这也很好理解,当父母还在为一日三餐发愁的时候,哪还顾得上孩子的教育,能保证让孩子不要营养不良就阿弥陀佛了。

唯一一个出自于寒门子弟的神童方仲永,五岁时,无师自通,能写诗撰文,且文理“皆有可观者”。

然而,出身平民家庭的他,尽管有的巨大的天赋,但是家庭出身没能给他更好的后天学习,反而让他被父母拉去一次次在乡人面前表演写诗,以此换取财物,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正是方家父母这种短视行为,造成了神童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下场,从而酿就了“伤仲永”的悲剧。

可见,这世上哪有什么神童?所谓的神童,不过都是从一颗牛逼的精子开始的,从秦始皇到康熙帝,概莫能外。

正因如此,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从来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神童。

隔壁家的神童固然令人羡慕,却不是我所期待的。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行,如果他长大后再能有一项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那我就非常满足了。我不希望他大富大贵,我也不期待他建功立业,我只祈求上帝能给他一个平安幸福的人生。

是的。平安幸福,这也是我对天底下所有孩子的祝福!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在这里也真心祝各位读者的孩子节日快乐,也愿他们平安幸福!

作者:胡赛萌,自由撰稿人,曾专注于时事评论,先后在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现专注于历史和互联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