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采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2018-04-第20期

沒有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浪漫,也沒有輕舟採蓮的詩意,有的只是冰冷的汙水和陷進去就難以自拔的淤泥。食藕易,挖藕難。正是有了挖藕人在冷水中不停地採掘,那些鮮而脆又其貌不揚的蓮藕,才有機會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飯桌之上。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初春時節,廣府古城南橋村的一片片藕塘與夏季紅花綠葉的情景截然不同,水面上乾枯的荷葉毫無美感,然而採藕人卻說水下另有一番生機。如採藕人所言,我們在現場親眼所見,剛採出的蓮藕個個塊頭粗壯,節節相連,有的像雙節棍,有的像一群手手相連的胖娃娃,有的則像是一串串澆足了亮閃閃冰糖的糖葫蘆。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時下正是白蓮藕收穫的季節,成片的白蓮藕也引來了眾多采藕人。今年30歲的宋曉傑便是眾多采藕人中的一員,他從事採藕已有十多個年頭,一年中有十個月的時間浸泡在水裡採藕,每天工作八個小時左右。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挖藕是一項原始而又艱辛的勞作。“蓮藕生長在泥下一米左右的深處,由於目前沒有采收機器,必須靠經驗,順著荷葉杆下腳,踩到長藕的地方,再一根一根從淤泥中挖出來。”宋曉傑雙手比劃著,語速忽快忽慢地向我們講解著。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說話間,穿著一身防水連體橡膠衣褲的宋曉傑已開始入水挖藕,雙腳插在泥沼中。腳下的淤泥難知深淺,有時水只沒到膝蓋,有時甚至漫過胸口。因為藕是橫在泥裡的,所以挖的時候要把握好分寸,最為重要的是,挖藕的時候不能斷,要是踩斷、破皮後容易灌進泥土,不但影響藕的賣相,吃起來也會帶有一股泥腥味,那樣原本雪白脆嫩的新鮮藕就成了次藕,賣不出價錢。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只見宋曉傑側著身,雙手摸索著,旋即將一節節緊緊相連的蓮藕從淤泥裡掏出來,一手攥住,一手順著藕節去掉淤泥。初步清洗後便將蓮藕裝進大塑料盆,待裝滿後,他便拖著沉重的大盆,趟著齊胸的深水,艱難地在水塘裡行走著。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平時還好,一天泡在水裡七八個小時不成問題,可是到了冬天,就有些吃不消,在水裡泡久了身體都凍得沒有了知覺。”宋曉傑一邊說,一邊將滿載蓮藕的塑料盆拖到岸邊,然後將盆裡的藕,一條一條的清洗乾淨,接著再一盆一盆地抬上岸。“永年藕不同於湖北藕,它是白蓮藕,吃起來又脆又甜,營養也比較豐富,所以價格稍微貴些。”宋曉傑一邊言語,一邊把拉到岸邊的蓮藕進行篩選。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破損的、個頭小的棄之不用,只留下賣相好、個頭大、完整的藕裝上車。新鮮出水的白蓮藕自然十分行俏,前來批發的商戶絡繹不絕。因為蓮藕品質好,來買的回頭客也不少,宋曉傑的生意做得很客氣,利索的過秤,算了賬,總是抹去零頭,有時候還多附送幾段蓮藕。“反正都是自己種的”,宋曉傑笑著說。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和大多數種藕戶一樣,宋曉傑應季而作,應季而收,從春分栽藕,到七月採藕,在1米多深的淤泥裡挖出“脆嫩若無骨”的蓮藕。他遵循著自古以來農民的守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晨迎著朝霞出門,傍晚踏著夕陽的餘暉而歸。在日復一日與藕作伴的日子裡,宋曉傑每天都在重複著枯燥而乏味又有些機械般的工作,他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和從臉頰滑落的汗水來換取些微薄的收入。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盤中的美味,詩中的優雅,採藕人的心酸苦楚誰懂

藕是盤中的美味,也是詩中的優雅。“小姑採蓮花,莫漫採蓮藕。採藕柳絲長,問姑姑知否?”在文人眼裡,蓮藕處處帶著詩情畫意,而在它們背後則生活著一群以藕為生的人,箇中辛酸苦楚,也只有它們自己在每天順著夕陽而歸時,才能深刻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