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说」风口过去了,跨境电商人必须警惕“中年危机”!

「朱成说」风口过去了,跨境电商人必须警惕“中年危机”!

无论是亚马逊开春账号大屠杀事件,还是后来沃尔玛爆发的“关店潮”,又或者是欧洲站的VAT清查。被称作是跨境电商洗牌年的2018,的确是猝不及防开始了大清洗——不合格卖家被大量清除出局,行业门槛提高“门外人”更难进来。与此同时,行业两极分化也更加严重,大卖占据更多的市场及资源发展加速,而不少中小卖家却岌岌可危徘徊在生死边缘。

“没利润,却又面临最大的竞争压力;忙碌一年,手中资金却又所剩无几。”大概就是跨境电商的生存常态。那么,跨境电商步入“中年危机”了吗?

跨境电商“中年危机”症状盘点

↓↓↓

1. 准入门槛提高,平台政策苛刻

首先,我们明白,平台的优势在于:低门槛、高流量;不用懂很多专业技术,不也用费尽心思去寻找流量,只要紧跟平台步伐,便能取得不错的效益。

这段时间被称为:红利期。

我一个深圳的卖家朋友就是通过这个时期发家的,他们通过铺货和刷review,一下子爬到了亚马逊搜索结果顶端。他们公司的一款耳机在短短5天时间内从几个review一下飞跃至近300review,而且几乎都是五星好评,直至出现在亚马逊搜索结果顶部。(当然,他现在也尝到了苦头)

「朱成说」风口过去了,跨境电商人必须警惕“中年危机”!

随着互联网发展愈来愈迅速,平台电商的群体不断壮大,很多新鲜血液也在不断地涌入到平台。人口越来越多、红利期逐渐结束,平台问题也逐渐暴露。

首先是准入门槛的提高。许多平台如今已经呈现大卖家的垄断趋势,对后入的卖家的SKU、月销售额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平台的政策也时不时令卖家感觉摸不着头脑。之前因为Wish卖家毫无征兆地被平台罚款,而官方给出的回复却含糊其辞,有些卖家的产品明明渠道正规没有侵权行为,同样被判了高额罚金,甚至直接资金冻结,导致了大批卖家齐聚上海Wish总部讨要说法。

「朱成说」风口过去了,跨境电商人必须警惕“中年危机”!

由于平台天平严重向买家倾斜,长期以来,跨境卖家在运营上都如履薄冰,资金被扣、店铺被封、公司倒闭,甚至申诉无门,让人心生悲凉。

2.利润降低,运营技术含量提高

其次,很多平台的店铺发展都进入了瓶颈期,卖家利润也在逐渐降低,运营难度提升。卖家们面临流量成本上涨、库存积压、现金流压力等问题。FBA已经是一片红海,今天很多卖家利润全都被FBA仓储费和物流费吃掉了,而且即使你提高流量投入,由于平台算法和政策扶持,引得流量只会白白流向那些大卖家。如果将平台的卖家按照高、中、低的三个价格区间划分,在低价区间内,聚集了70%以上的卖家,没有利润,却又面临最大的竞争压力。

平台野蛮生长期的许多大行其道的“铺货”、“山寨品”套路都开始行不通。以前很多卖家抱着能捞一笔是一笔的心理,明明知道某款产品是侵权,看到别家在销售,自己也去销售,没有被系统检测出和被卖家投诉只能说是一时侥幸。

去年,因为侵权而闹出的纠纷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我也认识不少“中招”的卖家,其中有一位可以说是特别悲惨,因为他账号里的将近70000刀余款不是给了品牌持有者账户,而是被亚马逊冻结,无法回款。

有“侵权”的,自然也有被侵权的,这就很坑了。我认识的一个义乌的做玩具的卖家,他自己本身是个很有想法的人,设计了一款玩具去开模,结果工厂私底下把这个品类推荐给了其他客户,开模的钱是自己出的,却便宜了其他人,有苦也无处诉。

「朱成说」风口过去了,跨境电商人必须警惕“中年危机”!

综上所述,我们大可预测一下跨境电商的未来,哪几种卖家最容易遭殃:

1 、粗放式经营的卖家

多数属于赚快钱,大众产品,没门槛,产品客单价低,过着有今天没明天,赚一笔是一笔的日子。

2、 没有竞争力的中小卖家

没资金优势,工厂拿货,没有自己的产品优势(众多数产品都可以从同一家工厂拿货),随着平台红利的减少,竞争的激烈,平台佣金,压货,物流成本,每一个环节都能压死中小卖家。

3 没有品牌意识,信息滞后的公司

还是在走着人海战术,大量铺货这种路子的卖家,早晚要被淘汰,精细化运营才是王道,同时还在闭门造车的卖家也迟早遭殃,还是需要多多去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和信息,接下来很多的公司目标其实是做

小而美的公司。

跨境电商下一步的出路在哪里?

破局法则一:

提升管理和服务效率,构筑经营壁垒

其实,无论是大卖家还是中小卖家,都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很多企业发展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思维空间不够,在当下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下,忽视了不能立马见效的企业管理。当企业人员逐步拓展的时候,才逐渐发现自己的组织架构、绩效体系都有问题。

跨境电商是个朝阳行业,基层员工可能都是90后,自主意识比较强,比起物质需求,他们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可能更加强烈。因此,在团队管理方面要加重对优秀人才的支持,充分调动资源,将自己获得的信息更好地传递给员工。之前我们大咖秀采访过的

Wish大卖费军,就利用内部的“裂变式创业”,即在公司内挑选精英员工成立新公司,配之以各种资源,包括人才、资本等,让其成为公司的合伙人,最终使得员工和公司双赢

在公司经营方面,也要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运营逻辑,包括了解平台完整财年规划,配合系列大促筹备供应链;熟悉大促活动玩法,利用流量扶持打品牌曝光;优化卖家购买体验,站内信、优惠关怀等多形式提升品牌复购率、构筑自己的经营壁垒。要深刻地明白,跨境电商中的产品、渠道、运营、供应链是四位一体、缺一不可的要素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将普及到更多跨境电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中,提升管理和服务效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朱成说」风口过去了,跨境电商人必须警惕“中年危机”!

破局法则二

寻找优势产品,树立品牌意识

一句老话说的好,三分运营,七分选品。如今想要介入跨境电商领域固然不容易,但是拥有一款优势选品,突出重围的可能性还是很大。跨境平台对于产品的品牌、商标、专利会越来越严格,而消费者也越来越追求个人化、新鲜感。在选品方面,大家还是要投入最大的心力,能够尽可能找到具有创新性质的产品。另外,如果自己本身是工厂,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的话,更容易脱颖而出。

工厂成功转型电商的典范百事泰,11年就开始凭借自身的研发设计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端。以插座为例,一般普通的插座只要兼顾耐用和安全就好,但百事泰还会在防尘和防水设计上下功夫,把一个小小的产品做到极致,这样的“中国制造”才会让许多外国人惊叹。

品牌建设真的不简单,但也是一定要面对的。就目前的消费市场来说,一个商品的价格不仅仅取决于商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品牌的溢价。我建议小卖家先做垂直化的产品,精细化运营,到一定的程度再想好好运营品牌。大一点的卖家,从一开始就要有品牌意识。产品、口碑、流量转化、物流运输都非常重要。

「朱成说」风口过去了,跨境电商人必须警惕“中年危机”!

破局法则三:

调转方向,掘金新平台

中小卖家虽然资金和实力上无法和大卖抗衡,但体量小也造就了其灵活度较高的优势,某种模式或某个平台不赚钱,可以马上调转船头奔向下一个目标。

从跨境电商市场来看,当前虽然欧美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但还远没达到发展的天花板。随着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升级,未来将有更多企业着力于打造品牌和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卖家也将从以赚产品差价的基础贸易时代步入以产品附加值和服务获利的时代;另一方面,近年来,中东、非洲、南美、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开始逐渐崛起,各个区域的电商平台(如shopee、JOOM、Yandex、MyMALL等)也开始崭露头角,新市场潜力大、竞争小,不失为跨境电商卖家寻求业务增长点的新选择。

同时,对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独立站的转型趋势是无法避免的

,随着Shopify、Magento等建站工具的完善,降低了独立站建站的门槛;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等一些社交媒体都是独立站引流很好的渠道,解决了独立站的引流问题;而且Google GA和Facebook像素的出现,能够精准记录流量数据,为下一步的优化、再营销和培养品牌流量,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朱成说」风口过去了,跨境电商人必须警惕“中年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