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观点:新零售到底是什么

讲观点:新零售到底是什么

------本期内容导读------

新零售看起来像是一种混和,又像是一种包容,它从表面上听起来是阿里所代表的电子商务对于线下零售业的入侵及替代,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上却成了互联网手段对于零售业的改良推进

------以下正文详情------

有些新词语,宣传得多,大家都很熟悉了却还不一定说得清确切含义,比如说:新零售。一种偷懒的解释就是:不同于传统零售的一种零售方式。当然,到底是怎么个不同法、不同在哪里等等,还是没有讲清楚。在这里,刚刚倒是有一个新思路,我们就来看看提出“新零售”概念的阿里巴巴,通过观察他们倾力打造的杭州银泰与大润发的传统零售业态的改造前后,全面认识一下新零售。

壹,银泰篇:

银泰百货作为一家在杭州起家并以浙江市场为中心的传统的百货零售集团,虽然历经努力并成功上市,但是自2010年以来,仍然是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来自于网购、海淘及新型生活习惯的巨大冲击。自2014年起银泰开始与阿里巴巴达成一系列的合作,其中包括:线下实体店支持天猫促销、全国门店引入支付宝结算、多家门店引为阿里“喵街”试点、自身入驻天猫超市涉及线上经营……

在此过程之中,阿里实际上已经开始多次入股并增持在银泰的股权比例。并在2017年5月,以198亿港元的投入成功私有化银泰商业,阿里对银泰的持股比例将会达到74%。而银泰百货的负责人对于接下来与阿里巴巴的继续深入合作工作,十分形象地以“旧城改造”来比喻形容。

旧城改造,说明原有的旧城具备改造的价值。当然,新价值取决于改造的手段。从银泰与阿里的具体合作实践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线下门店提升了电商的配送服务能力、支付宝结算优化了零售业的金融资金运用能力、喵街试点颠覆了传统商业地产的收费模式、天猫开店提升了零售商全环境供货经营的范围……那么,至少从银泰身上,我们看到的新零售,也就是对于线下商业与电子商务的一种取长补短式的综合。

贰,大润发篇:

大润发的故事倒是有点曲折,因为长期以来,执着于自我投入、自我改造的大润发一度被视为传统零售对抗阿里系进攻的模范军。可是,随着飞牛网不成功的突围以及母公司润泰的战略放弃,最终让大润发还是选择了接受阿里的投资入股。而到6月11日止,大润发宣布已经有100家门店完成了天猫新零售改造,通过手机淘宝可以有效覆盖每家门店周边3公里以内用户的免费送达服务。

而阿里先期布局的盒马体系对于大润发的数字化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过去长期困惑的线上订单市场轻松增长起来。这一新增的类蓝海式的市场需求,终于能够迅速消化大润发原本十分强势的供应链与生产链能力。继而通过更加富有活力的天猫体系,像网红商品榜、智能母婴区、天猫下凡等等层出不穷的互联网玩法,正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在大润发原本的落地区域急速扩散,带来令人惊喜的促销效果。

同样,大润发在线下顾客群里优秀、稳固的口碑及知名度,绝对是虽名气甚大的阿里及天猫等都难以企及的。同时,大润发在快消、生鲜领域积累的品牌效应,也是可以帮助阿里加大激活淘宝系用户,反哺线上线下新零售融合的重要资源。

外:星巴克篇:

对于星巴克来说,它的新零售历程则是一个抵抗、诱惑、坚守与突围的故事。虽然在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张,带给星巴克以更多的机会,但已经难以阻止整个市场及营收规模的增长放缓。对此,一向自恃于独特的“星文化”理念并定位于高端、品牌的星巴克,对于互联网的抵触也是最强的。它似乎是整个中国商业环境中最晚接入移动支付的商家。

与银泰、大润发不同,真正触动星巴克考虑新零售的原因,并非来自于阿里或腾讯,也不是原有市场上相杀多年的COSTA咖啡,而是异军突起的纯新零售对手瑞幸咖啡与连咖啡等。它们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并娴熟地套用各种互联网手段,直接覆盖了比星巴克的、甚至以及比其更大的客户群。

而最要命的一点是,中国的现磨咖啡消费市场是属于正在快速增长的时期,一直处于奠基、启蒙与培养努力的星巴克,却突然发现,市场红利期的暴发,却被来自互联网的野蛮竞争者们争相分享了,因此,不拥抱新零售就面临着被边缘化,星巴克在阵痛中开始了支付、配送以及客户社群的一步步改造。

结语:

新零售看起来像是一种混和,又像是一种包容,它从表面上听起来是阿里所代表的电子商务对于线下零售业的入侵及替代,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上却成了互联网手段对于零售业的改良推进。或许来说,它也可以表述成“新电商”,只是传统的零售业根本没有基础与实力谈什么对电商的改造而已罢了。

只是过了几年之后,再也不会有什么谁取代谁的说法了,而对于00后这样一代成长的人来说,或许零售就应该是他们眼中的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