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安:脱贫攻坚离不开基层农牧民的智慧

都说西藏农牧民质朴、仁厚、恬淡,在我的足迹踏遍江孜全县19个乡镇、155个村居之后,给我最多教益的还是基层的智慧,毫不夸张地说,是江孜农牧民在教我如何脱贫攻坚。

王高安:脱贫攻坚离不开基层农牧民的智慧

需求激发“1+19+X”园区辐射带动模式

组织明确我进藏,我就通过网络了解到嘉丰大哥带领前一批兄弟们,在雪域高原输入浦东孙桥农业园区的技术,打造了红河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藏之前在上海市委党校的培训,更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这个园区是上海第七批援藏的品牌项目。

2016年6月底进藏未待适应高反,我就和剑涛兄弟分两组深入乡镇寻找援建工作的切入点。在热索乡努康村温室蔬菜协会,我看到十几座大棚管理不善,租种大棚的农牧 民收益不大。卡堆乡卡央村8座大棚,好不到哪儿去。达孜乡恰久村新建的6座大棚就干脆在晒太阳。问问大家,县红河谷园区,他们觉得怎么样,他们几乎说不出具体的感受,只有个别乡干部说组织去看过,算过组织生活。正在我为如何深化园区发展、发挥园区作用一筹莫展的时候,剑涛跟我说,江热乡热旦岗村科技特派员 巴顿家种了两个棚的菌菇,收益不错,希望扩大规模。我赶紧赶过去,下沉式的两个棚,不大,甚至还比较土。但是巴顿就是用这两个略显土气的大棚,2016年 实现毛收入8万元。他跟我们说了他的打算,再投入80万,扩大规模,建新的菌菇基地。但是,技术力量、资金缺口,特别是如何带动周边农牧民一起,希望得到援藏小组的支持。我到日星乡塔巴村,外出打工赚得第一桶金的旦增正在投资建设蔬菜温室大棚基地,但是资金、种子、技术等等希望能给与支持。

群众的需求就是援建工作的追求。两位农牧民致富带头人提出的需求,恰恰犹如电光火石一般,让我想起了翁祖亮书记叮嘱的“苦干+巧干”的指示,激起了我把红河谷园区和这些散落在全县乡村的温室大棚联系在一起的想法:发挥农业园区技术引擎功能,把种苗培育、技术培训等园区技术优势通过各村科技特派员辐射到点上, 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就业增收。待这个思路逐渐在脑海成形,我把它命名为“1+19+X”园区辐射带动模式。到去年年底,已经辐射到13个乡镇、14个点、164座温室,带动2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下一步计划再投入400万元,争取实现对全县19个乡镇的全覆盖。

王高安:脱贫攻坚离不开基层农牧民的智慧

农民协会启发“协会+培训基地+中介平台”劳动力转移模式

去年2月底返岗后,尽管严重缺氧,但是每天健身走的习惯还是坚持没有中断。一天,在江孜镇宗堆居委会的一条僻静的小巷子里,发现大门旁挂着“宗堆居委会劳务输出农民协会”的牌子。早饭后,我就与张书林镇长联系,专门到居委会和农民协会走访学习。加之我又在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其中《一种崭新资源的开发——谈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疏导》一文,与这个协会,联系在一起,引起了我对江孜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增收、助力脱贫的关注。后来我在县人社局了解到江孜2016年有3万人次外出务工就业。不过,在热索乡帮日村走访时,全村240名劳动力,只有30人打工,其余都被绑在效率不高的传统农牧业上。 现状让我感觉到,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走访团县委“青年就创业基地”雪域阳光职业技术学校时,校长格桑罗布积极推进的订单式培训, 又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王高安:脱贫攻坚离不开基层农牧民的智慧

我与县人社局沟通,提出了推动江孜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协会+培训基地+中介平台”模式。在发掘培育致富带头 人的基础上,整合能人资源,探索建立“闯世界江孜人”协会,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信息对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扩大外出务工规模。进 一步培育雪域阳光等民办职业技能教育机构,购买服务、扩大培训,提高农牧民就业技能。建立劳务中介服务公司、探索举办劳务招聘会,增进就业需求和招聘需求 之间的信息对称,扩大农牧民转移就业规模。

目前,19个乡镇的“闯世界江孜人”分会已经组建,县级协会正在筹建过程中。民办职业技能培训 机构,已经有雪域阳光、杰卡尔孜、孙康等3家。去年底举办了江孜县首场农牧民劳务工招聘会,30家用工单位、350多名农牧民参加,33人实现就业。全县去年共培训400多人,近3.5万人次外出务工。达孜乡12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外出务工,收入超过400万元,为当年全乡实现所有村整体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集资+”引发打造“农牧民+产业”共同体参与式动员模式

农牧民习惯了慢生活的节奏和“够了就好”的文化,有些人“倚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等靠要思想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上级反复讲: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的最大敌人。

王高安:脱贫攻坚离不开基层农牧民的智慧

去年端午节,我到卡堆乡走访,无论是在乡里,还是在白定、占堆、卡吾等村,我都反复宣传要调动农牧民的脱贫主动性,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特别要通过贷款、集资等办法,把贫困群众组织到产业发展中来,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卡堆耕地比较少的实际,更要动员大家“眼睛向外”,走出去打工赚钱。一个月后, 党委书记闫元仓给我发微信,通过他带队对各个村的宣传鼓动,“白定村群众在党支部组织下,集资28万多元,整合强基惠民资金20万元,组建‘聚力创富合作社’,购买了一台装载机,明天准备到工地捞第一桶金”。其它如占堆村、卡吾村也都采用农牧民集资的方式新建温室种蔬菜、组建羊毛加工合作社。10月下旬, 我又对这几个村进行了回访,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从合作社规范运作、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把这种做法命名为“集资+”。

今年返岗,结合维稳工作督查,我再次来到卡堆。闫元仓书记兴奋地告诉我,白定村已经进行了分红,其它几个合作社也运行得很顺畅。对我上次提出的探索新型农牧业互助组的建议,他发动后,农牧民群众也反应热烈,还提出了配套组建监督小组的做法。今年他们脱贫攻坚的目标就是全乡11个村全部整村摘帽。

王高安:脱贫攻坚离不开基层农牧民的智慧

我思考:农牧民之所以由被动变主动,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集了资,合作社里有自己的钱,合作社发展得好,自己就有更多的收益;自己不起劲,合作社发展不好,自己就没有收益,甚至还要亏本。这就引发我调动农牧民积极性的新思路:打造“农牧民+产业”共同体,这一农牧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的动员模式。从思想引领的角度,提高他们的主动性;用致富带头人的培树宣传,做给农牧民看,提高他们的行动力;靠动员他们适当集资主动增收致富,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带着农牧民干,从而调动农牧民群众“我要脱贫”的积极主动性,营造浓厚的脱贫攻坚氛围。

按照日喀则市统一安排,江孜将在2019年脱贫摘帽。我将不断汲取农牧民的智慧,和同志一起,攻克打好江孜脱贫攻坚战的一个个难关。

本期执行主编:田冰

王高安:脱贫攻坚离不开基层农牧民的智慧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