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年前,金华人的先祖在做什么?你绝对想不到!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朗月高悬,行走在公元2018盛夏的婺江边,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天问飘忽而至。

亿万光年的时空里,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孤独地转动了46亿年。1973年,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猿人化石距今300多万年,而人类文明迄今可追溯的历史仅有5000多年,迄今发现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亚洲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所创造的“楔形文字”。

那么,中国东南地区的新石器文明的源起何处?先有距今约六七千年余姚河姆渡遗址;后有距今约七八千年的萧山跨湖桥遗址;2001年发现挖掘的浦江上山遗址跨越千年,从距今11000年一直延续到8500年,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万年上山”将长江下游史前文明史足足往前推了3000年。金华有据可查的建城历史有2200多年,近年在八婺大地先后发现的浦江上山遗址、金华开发区山下周遗址等12处遗址,将金华文明往前推了7000多年。

11000年前,金华人的先祖在做什么?你绝对想不到!

“我们饮过的水/是同一条古老的河/我们走过的路/是出自先人粗糙的手/世世代代的香火/在颠沛流离中传递……”隔着万年时空,仰望同一轮明月、同一片星空,我们和古婺先民遥遥对话,去回望、探索这片孕育滋养了八婺子民的神奇瑰丽沃土和璀璨神秘文化。

◆从象征意义上说,钱塘江上游不但是河流之源,而且是文化之源

◆11000年前,金华人的先祖开启浙江新石器文明起源,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10000年前上山人就会种水稻,会用石磨棒和石磨盘磨稻谷脱壳,留下了长江下游地区迄今最早的稻作遗存

◆金衢盆地陆续发现18处距今11000年至85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因具有文化共性被命名为“上山文化”

◆金华境内上山文化遗址有12处,是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11000年前,金华人的先祖在做什么?你绝对想不到!

[回望]

上山遗址,当年险些被错过

上山遗址,坐落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境内,面积2万多平方米,它的发现历经波折,颇具故事性。

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有一片地势平缓的河谷。上世纪80年代,村民烧砖取土时,发现了一个古代文化遗存。

2001年,浙江省文化考古研究所和浦江博物馆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古墓44座,专家认定这是一个氏族公共墓地,距今约4500年,相当于良渚文化中期。同时,他们还在墓葬区东北方向300米处一个名叫“上山”的小土丘上,在600平方米地域内发现了大量完全陌生、十分原始的文化遗存。当时的考古专家们对此没有特别在意,他们把重点放在了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上。

发掘结束后,考古队匆匆转移到萧山市进行跨湖桥遗址的发掘工作。在跨湖桥,他们发现了8000多年前的稻作遗存,比河姆渡的发现还早1000多年,此消息轰动国内外,上山的发掘随之被跨湖桥发现的光芒所遮盖。

然而,在上山看到的那些粗糙石块,让发掘跨湖桥遗址的考古队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一直放心不下,他推断那可能是一处更古老的文化遗存。后来,他请北大专家做了碳14测定,确定上山遗址的年代距今约9000年至11000年。“真没想到年代有那么早,差点就错过了。”蒋乐平说。

上山遗址的发现,是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考古专家在出土的夹炭陶片表面和胎土中还发现了较多的稻壳及印痕,据植物硅酸体分析,系经过人类选择的早期栽培稻,为长江下游地区迄今最早的稻作遗存。

上山遗址已出土1000多件文物,其中的陶器多为夹炭红衣陶。此外还出土了大量以打制石器为主的石球、石磨盘等,为考古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早期定居生活方式。考古专家认为,上山遗址内涵具有明显的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特征,其中以石磨盘、石磨棒的组合最具特点,反映了与原始农业密切相关的经济生活模式。上山遗址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这种新颖的地域文化被命名为“上山文化”。

打制石器、丰富的稻谷遗存、木结构房屋使上山文化独树一帜

在上山遗址,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并存,能说明上山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这也是上山遗址与其他遗址的区别之一。

在上山遗址早期前段的文化层中,尚没有发现磨制石器,这说明当时很可能尚处于打制石器阶段。而砾石石器,如上文提及的石磨盘、石磨棒的大量存在,也是“打制石器可以印证上山文化原始性”的一大理由。

此外,在上山遗址的夹炭陶片中发现了丰富的稻谷遗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实证。说明早在10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改变了经济方式,由单纯的向自然界索取转换成生产型经济方式。

在2001年第一期考古发掘中,发现3排“万年柱洞”,每排11个柱洞,直径分别在40厘米至50厘米,深度约为70厘米至90厘米。3排柱洞,形成了长11米、宽6米的矩阵。这3排“洞”之所以被专家命名为“柱洞”,是因为它们很可能是木结构建筑的遗迹。

2006年,上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上山遗址陈列馆建成,出土文物、考古发现、相关资料等一一陈列其中。

2016年11月22、23日,“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暨稻作农业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浦江举行,来自国内外的50余名专家学者经过两天热烈、严谨的研讨,对上山文化及稻作起源问题达成如下认识:

第一,自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以来,上山文化田野考古取得显著成果,发现了由18处遗址构成的上山文化遗址聚落群。上山文化聚落群分布在以金衢盆地为中心的钱塘江上游及附近地区,是迄今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为长江中下游以及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探索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第二,上山文化分为早、中、晚三大期,早期年代上限距今10000多年,中期年代距今约9000年,晚期年代距今约8500年。其间,上山文化在钱塘江上游及附近地区稳定发展。聚落群内普遍发现以“排柱式”木结构建筑为主要特征的居住遗址,并发现了环壕遗迹,证明聚落定居已经成为上山文化的生活模式。

第三,上山文化最为重要的发现是早期稻作遗存。通过对出土的各种稻遗存形态特征的综合研究发现,上山古稻已经出现了驯化特征。通过对各遗址发现的围壕、房址等遗迹现象、以及陶器和石器的综合分析,上山文化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初级村落,上山先民开始稻的耕种实践,上山文化已经处在稻作农业生产活动起始阶段。据此,以金衢盆地为中心的钱塘江地区应是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

第四,农业起源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水稻至今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对东方文明的形成、发展尤为重要。钱塘江地区出现最早的具有稻作文化特征的聚落群,具有文化的标本意义。

金衢盆地18处上“上山文化”遗址 金华占2/3

自2001年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了大量稻作遗存后,考古专家们就奔赴金衢各地,在衢州的龙游、金华的婺城区、武义、义乌及绍兴的嵊州等地,发现了18处距今11400年至8600年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金华占2/3,达12处之多,具体为:浦江上山遗址,永康庙山遗址、太婆山遗址、蓭山遗址、长田遗址、湖西遗址、长城里遗址,武义大公山遗址,婺城区山下周遗址、青阳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东阳老鹰山遗址。

万年之遥,引发遐想无限。

没有文字,没有图画,八婺大地12处上山文化遗址中遗留的器物和生活的痕迹留给考古专家很多谜题,也引发普通民众许多猜想。

面积超万平方米的旷野遗址,上山文化所蕴藏的丰富稻作遗存,对于探寻新石器早期的农业文明,具有着独特价值。负责上山遗址发掘的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蒋乐平研究员指出,陶器胚胎中发现的稻作遗存,应该区分瘪壳和稻壳。如果是瘪壳,可能是先人将部分发育不良的野生稻,作为坚固、耐火的材料加入制陶的泥土中;如果是稻壳,则说明先人有意识地取用稻米作为食物,就更能支持栽培稻的起源说。而上山发现的稻作遗存,恰恰是后者居多。

透过已经出土的器物,透过历史的风尘,我们能否追寻万年前古婺先民的生活轨迹、生产方式和精神风貌?

11000年前,金华人的先祖在做什么?你绝对想不到!

上山遗址出土的大口盆

11000年前,金华人的先祖在做什么?你绝对想不到!

上山遗址发掘现场

11000年前,金华人的先祖在做什么?你绝对想不到!

上山遗址出土的陶片

11000年前,金华人的先祖在做什么?你绝对想不到!

下伊青阳山遗址出土陶片

11000年前,金华人的先祖在做什么?你绝对想不到!

下伊村青阳山遗址出土石器

上山,有趣的“三层叠”

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河姆渡遗址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上山文化是它们的源头吗?

蒋乐平说,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有趣,也是考古界一直十分关心的课题,极富挑战性。上山文化的主体是遗址的下层(年代最早的一层),但在年代稍晚的东北角发现了很像跨湖桥文化类型的一些东西,这证明上山文化与跨湖桥文化之间的某种联系。此外,上山遗址中还有更晚一些的地层,甚至延续到春秋战国时的遗存。

“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的关系是紧密的。浙江境内迄今发现了3个同时具备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特征的遗址,分别是浦江的上山遗址、嵊州的小黄山遗址、龙游的青碓遗址;上山文化和河姆渡的关系却是非直接的,目前尚没有直接证据,只有通过诸暨一遗址间接证明上山文化存有河姆渡阶段的遗存。”蒋乐平介绍,上山文化是跨湖桥文化的源头,但是否属河姆渡遗址的源头,目前材料不充分,尚无从探讨。

上山有趣的“三叠层”表明,万年前的上山一直以来是先民居住、繁衍的理想家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继浦江之后,浙中地区的婺城、永康、武义、龙游、嵊州等地发现了10余处上山文化遗址,它们都位于以金衢盆地为中心的河谷地带,同属“上山文化”,这证明“上山文化”类型不是孤立的。分布在钱塘江上游地区的上山文化是中国农业文明的源头,钱塘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蒋乐平说,金华各地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中,婺城区山下周遗址、青阳山遗址距今约9000年,武义大公山遗址距今约上万年,可惜三处遗址现场破坏严重。永康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最多,其中发现最早的是庙山遗址,最晚的是湖西遗址,后者由于地势低洼,现场是迄今为止发现保护最好的。经小范围试掘,竟然发现有动植物遗存,令人惊喜。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说:“上山遗址作为长江下游及附近地区年代最早的一个遗址是没有问题的,从河姆渡文化开始,大家就在想办法追溯人类稻作农业的起源,之后发现了萧山的跨湖桥文化等。现在上山更早一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石器时代开始时间肯定要比上山更早,所以上山的文化起源还应该往前追。

上山文化的出现,为探索更多的文化类型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