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掉魏忠贤后,崇祯帝明知宦官乱国,为何还大量重用宦官?

除掉魏忠贤后,崇祯帝明知宦官乱国

为何还大量重用宦官?

话说崇祯皇帝即位的时候,正是那位魏忠贤人生权力最巅峰的时期,当时的他因秉笔太监的身份,实际上使他手里掌握生杀大权;而他与前任皇帝奶妈对食的特殊角色,也为他提供了不少借力,一时之间他提督东厂,借助特务机构残害忠良,大有一手遮天之势。地方官员为了奉承讨好,还纷纷为他建起了生祠,整个朝堂之上更是无人敢与其一试锋芒。

除掉魏忠贤后,崇祯帝明知宦官乱国,为何还大量重用宦官?

但是让当时的朝堂大臣没想到的是,十七岁的崇祯帝在施政阅历浅薄的情况下,不显山不露水,很快就不动声色地把魏氏一党的兵部尚书等关键人员拿下,并在暗中助力东林党人与之抗衡,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将这个权倾朝野的九千岁给扳倒。一时之间大家纷纷欢呼雀跃、拍手称快,认为这大明王朝总算又出了一个圣君,这黑暗的大明终于又有了希望,这普天之下的士人又有了用武之地。

除掉魏忠贤后,崇祯帝明知宦官乱国,为何还大量重用宦官?

其实这一切都高兴的为时过早。尽管当时崇祯帝也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对于魏氏余党进行了彻底清算,但时间不长他又重新启动了更多的太监。从他亲政的第二年开始,先后有曹化淳、张彝宪、唐文征等太监,先后被他任命为提督江南织造、总理户工两部等要职,此后又更进一步,让更多的内臣监视边关,事实上相当于外朝的政治、军事以及监察等大权全部落入以宦官为主的内宫之手。

除掉魏忠贤后,崇祯帝明知宦官乱国,为何还大量重用宦官?

因此从此处可以看出崇祯皇帝其实走的还是父亲以及皇兄重用太监的老套路,打击魏忠贤仅仅是因为他严重威胁到自己的安全和统治。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这还与有明代的制度设计有关,特别是在胡惟庸等大案以后,明朝皇帝可以说是把天下大权都抓在自己手里,出于对下面官员的极度猜忌和不信任态度,使得他们不得不依靠大量的宦官充当自己的耳目,因为一个人再能干,也无法操纵帝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机器运转。

除掉魏忠贤后,崇祯帝明知宦官乱国,为何还大量重用宦官?

此外崇祯皇帝急于实现大明中兴,为了加快自己施政的步伐,使得他对于外臣的繁琐的办事程序感到十分不满。当时他派一个叫做张元佐的担任兵部侍郎,而自己又委派了太监提督天寿山,太监当天就外出赴任了,而这位侍郎却滞留京师长达三日仍未起身,这让他大发感慨,认为自己不是没有给朝中大臣机会,但是他们却都不堪重用,因此重用太监就成为了他的必然选择。

除掉魏忠贤后,崇祯帝明知宦官乱国,为何还大量重用宦官?

因此在一边怀疑一边使用之中,使得他对于下面的大臣大开杀戒,他在位仅仅17年,内阁首辅这样一个关键职位却前后走马灯似的更换了五十多人,同时他个人又极度的刚愎自用,对于朝中大臣的极度不满使得他更愿意重用自己身边这些虽然没有层次、但执行能力超强、关键是对他忠心耿耿的内侍宦官。这样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管理军国大事的都是一些无能太监,使得很多大计方针的制定简直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当李自成攻进北京的时候,太监竟然开门受降,表示这样可以保自己一命,却全然不顾崇祯的死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