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爆雷潮”之后,P2P行业将走向何方?

新华社:“爆雷潮”之后,P2P行业将走向何方?

今年6月以来,国内多家P2P平台接连“爆雷”。据网贷之家数据,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80家,其中问题平台63家,停业平台17家。

出问题的,不是真正的P2P

其实,国家对于真正的P2P是认可和支持的。

2016年3月,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关注了网贷行业。节目肯定P2P通过互联网为借贷双方提供中介信息服务的新业态,认为“P2P其实不是坏东西,出问题的其实也不是P2P。

2018年6月,央视新闻1+1栏目以”网贷平台倒闭,监管如何更明朗”为主题,对目前行业现状进行了相关报道和深入剖析,从整改、备案、合规等多个角度解读当前政策。

新华社:“爆雷潮”之后,P2P行业将走向何方?

7月6日,新华社发表文章《“爆雷潮”之后,P2P行业将走向何方?》关注了P2P行业的爆雷潮。

新华社的这篇文章和权威媒体的观点非常一致,那就是:P2P并不是坏东西,而出问题的其实也不是真正的P2P。

“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出现的问题就一味地否认P2P,P2P行业能够覆盖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资金支持的领域,也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缩影。”——新华社

一些平台缺乏可靠的“发标项目”,就将投资者资金和自身关联公司相匹配,让投资者承担经营投资“双风险”;

一些平台尚未建立自主信用审核体系,对于借款人还款能力把关不严,致使延期兑付情况严重。

在P2P行业的强监管时代下,出现以上问题的平台必然面临淘汰出局的最终结果。而真正做P2P的合规平台,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专家如何看待

资深金融专家黄生:“短时间内的集中‘爆雷’未必是坏事,这是行业进行自我净化的一个正常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杨东:“优胜劣汰是所有行业发展所遵循的规律,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出现的问题就一味地否认它。”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监管部门在管理好平台的同时,应引导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理性投资。对于涉嫌经济犯罪的平台,有关机关应加快推进调查取证进度,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P2P网络借贷必须定位于信息中介撮合的定位,不能把P2P搞成信用中心,不能搞资金池,搞自融,一定要是纯粹的信息中介。”

当前环境,P2P该何去何从

资深金融专家黄生认为,P2P行业为“小有闲钱”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投资渠道,同时也向有短期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了“弹药”。在行业不断吐故纳新之后,迎接投资者的也将是更加健康开放的投资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杨东认为,P2P行业能够覆盖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资金支持的领域,也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缩影。相关部门应加快行业整改的工作进度,将符合整改要求的平台做好备案登记,缓解市场紧张情绪,避免行业恐慌。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监管部门在管理好平台的同时,应引导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理性投资。对于涉嫌经济犯罪的平台,有关机关应加快推进调查取证进度,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结语

富利网作为一家合规运营的平台,我们必须站出来,为行业呐喊,让投资人更真实的了解网贷,透明化展示业务,维护投资人的合法利益。为此,我们倡导八条规范:

1、严格按照《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坚决不触碰自融等13条业务红线,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2、积极拥抱监管,主动接受监管和社会监督,按照监管各项细化要求进行整改,开展资金存管。

3、切实维护出借人的合法利益,提升风控水平,降低坏账率,积极推进第三方保障方式。

4、严格按照《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进行信息披露,设置信息披露专栏,达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升平台的透明度。

5、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满足小微企业和普惠人群的借贷需求,保证业务合规真实。不开展校园贷、首付贷、现金贷等违规业务。

6、提升业务综合能力,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技术水平,充分运用金融科技的手段提升运营效率。

7、遵守催收规范,催收时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不侵害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

8、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维护行业声誉,加强与监管机构沟通,做好投资人教育和权益保护。

不管市场环境如何艰险,我们将始终坚守合规生命线,坚定信心做真正的P2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