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筆記之大明王朝·第一篇

周更/三篇

每一個朝代的興起與滅亡是歷史長河中最為洶湧、悲壯的一段。

元朝後期,政治腐敗,統治集團爭權奪利,天下大亂,出現了群雄逐鹿的局面。

元末一曲《醉太平-堂堂大元》如此描寫當時的社會狀況: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

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

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

賊做官,官做賊,哀哉可憐。

通史筆記之大明王朝·第一篇

這種局面終於導致各種反抗勢力的爆發:

其中出道最早的是方國珍,他割據東南沿海,水軍發達,其殘餘勢力是明代初年倭寇的主要來源;

割據江蘇的張士誠,曾經在高郵之戰中擊敗過“百萬元軍”,降元后,被封為太尉,兵強馬壯,聲望很高;

韓林兒,名義上起義軍的天下共主,所有的紅巾軍都是他的部下,天下群雄表面上都不敢輕視,勢力在河南安豐一帶;

明玉珍,割據成都,天府之國,錢糧充足;

此外還有強大的陳友諒。

當時的元帝國依然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幾年時間,半個中國都在紅巾軍控制之下,亦有民謠唱道:

滿城都是火,府府四散躲。

城裡無一人,紅軍府上坐。

那明朝開國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當時便在紅巾軍中。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也可以叫朱八八,父親叫朱五四,爺爺叫朱初一,再往上輩的名字都是此類,取這樣的名字並不是因為他老朱家是搞數學的,而是因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學和當官就沒有名字,只能以各種方式的數字來命名。

通史筆記之大明王朝·第一篇

朱元璋自然是屬於最高級別的貧民家庭出身。1344年,天災人禍讓他的家人都死光了,不得已出家為僧,過著乞討的生活。

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後,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不斷地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朱元璋毫無疑問是後一種。

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別容易被傷害,愛情的背叛、親情的失去、友情的丟失,都將是重重的一擊。然而對於朱重八來說,還有什麼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經失去一切。還有什麼比親眼看著父母死去而無能為力、為了活下去和狗搶飯吃、被人唾罵鄙視更讓人痛苦!我們有理由相信,就在某一個痛苦思考的夜晚,朱元璋把這個最脆弱的地方變成了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

是的,即使你擁有人人羨慕的容貌、博覽群書的才學、揮霍不盡的財富,也不能證明你的強大。因為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我做不到盡善盡美,接受您寶貴意見後或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