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条英机如果不跟这个人闹翻,战争最后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1937年7月8日凌晨4时50分,在提出进入宛平城搜查“失踪”士兵的无理要求被拒数小时之后,华北的日军全面向驻守卢沟桥的29军发动进攻,日军开始武力侵华!

东条英机如果不跟这个人闹翻,战争最后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日军占领卢沟桥

卢沟桥事变后10天,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号召全民抗日,全民抗日战争拉开序幕!

卢沟桥事变的消息迅速传到了东北,身为关东军总参谋长的东条英机高兴坏了,马上向东京军部递交了意见书,希望关东军能够南下,同时在8日下午以关东军的名义发布声明驰援华北日军:“由于狂妄的29军挑战,如今已在华北酿成了事端,我关东军正以极大的关切和坚强的决心,严密关注该事件的发展!”

东条英机如果不跟这个人闹翻,战争最后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东条英机

卢沟桥事变之后,在日本陆军内部和内阁中都在围绕如何处理卢沟桥事变进行着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把这次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战争?争论分为两派,“扩大派”和“不扩大派”!

东京的“扩大派”以陆军大臣杉山元为代表,他们认为快刀斩乱麻,迅速给中国一击,使之屈服,鼓吹一次派出大量部队,一个月时间就可以解决问题。

而“不扩大派”则是以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为代表,他们认为如果使用武力扩大战局,一旦激发中国抗日意识和热情,事态会一发不可收拾,以日本现有的力量,支持这场战争是有问题的,提出应该“迅速、简单的收拾事件”。

东条英机如果不跟这个人闹翻,战争最后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石原莞尔

应该说,东京军部的争论中,石原莞尔的意见是比较中肯的。全面侵华并不是时候,日本应该抓紧时间巩固自己在东北的势力和地位,等待最佳时机。这个最佳时机,恐怕就是指“兄弟相残”到最后吧?

东条英机向来就是“主战”,当东京争论的消息传到他这里时,他还生气的质问了石原莞尔,怎么有这个错误的想法,浪费这么好的机会。两人争执很久,石原莞尔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东条英机心里对他有了疙瘩!

东条英机如果不跟这个人闹翻,战争最后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日本兵

最后军部还是“扩大派”胜出,7月11日,日本政府正式发表《关于向华北派兵的政府声明》。东条英机在第一时间向华北派遣了2个旅,8个中队,3个联队的兵力。

这次东京军部争论的结果,导致石原莞尔被排挤。2个月后,石原莞尔被调往中国当东条英机的参谋次长。

本来两个人曾经就闹得不愉快,现在却被调来当东条英机的副手。虽然东条英机将军中的事务交给石原莞尔打理,但是却没有权限,并且东条英机处处派宪兵监视石原莞尔,连一封书信都不放过。

石原莞尔在东条英机这里没有得到重用。1938年5月东条英机走马上任陆军次官的时候,关东军参谋长这个职务由石原莞尔代理了半个月,但最后不是由石原莞尔接任,而是由和东条英机私交甚厚的矶谷廉介中将来接任,因为对日本陆军来说,石原莞尔已经没有用了。

东条英机如果不跟这个人闹翻,战争最后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成为闲职的石原莞尔还不知道反思自己,自己的观点又跟矶谷廉介起冲突,被狠狠的批评一顿,气不过写了封辞职信回日本了。

回日本的石原莞尔在好朋友时任陆军总参谋长的板恒征四郎帮助下弄了个司令当当,并且在1939年8月晋升了中将军衔。

成为中将的石原莞尔多次在公开场合抨击东条英机、矶谷廉介的观点,跟东条英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了。在东条英机任首相之后,石原莞尔被编入了军部预备役,彻底的被冷落。

正因为石原莞尔处处与东条英机为敌,所以战后审判活了下来。1949年8月15日,石原莞尔患膀胱癌去世,享年60岁。

东条英机如果不跟这个人闹翻,战争最后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对于中国,石原莞尔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敌人,之所以说他十分恐怖,是因为石原的想法有相当的胜算。他曾说:“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就一定是长期持久战,惩罚中国,数月间蒋政权就会崩溃,所以只需要短期决战是极大的错误。中国有自古而来的高度文明,而物质生活又极为原始,各个地方有高度的自给自足的可能,这些都成为对持久战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果开战,有可能逼迫中国进行决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意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