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冷讀書,張繼考生的銓選之路,何以解憂?

阿冷讀書,張繼考生的銓選之路,何以解憂?

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阿冷讀書,張繼考生的銓選之路,何以解憂?

張繼的銓選之路,不幸落第

張繼,今湖北襄陽人,頗有抱負。這也是古代每個讀書人的夢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張繼考中進士(古代科舉考試中,最高級別的考試,宋代以後是由皇帝主持的殿試,隋唐時期,進士只是通過了尚書省舉行的“省試”),然銓選(quán xuǎn)落第,不得不回到家鄉。在古代,不是說只要考中進士就可以衣食無憂了。只有獲選為“士”,才有機會被任命為為官。以科目舉士,以銓選舉官。

阿冷讀書,張繼考生的銓選之路,何以解憂?

張繼落第之後漂泊之路

據《唐才子傳》記載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一月爆發安史之亂,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唐玄宗逃蜀避難,江南政局安定,所以,不少文士就逃到江蘇浙江一帶避亂,也包括張繼,這首詩就是逃難途中經過寒山寺所作。最後,在員外郎徵西府中檢校(jiǎnjiào)祠部為鹽鐵判官(安史之亂之後,幕府的參謀部也用檢校官職,分管財賦,類似會計出納之類)。僅上任一年多就病逝於任上。後來其妻亦歿於其地。

阿冷讀書,張繼考生的銓選之路,何以解憂?

張繼在唐朝並不是大家,談此詩流傳的原因

張繼的成名作《楓橋夜泊》,全唐詩也就收錄了張繼僅一首詩。張繼不算大家,也談不上名家,但是這首詩卻流傳至今,否則,我們也不會知道有個叫張繼的名字。為什麼會流傳這麼廣呢?也許,正是千百年以來的考試製度,讓無數的考生落榜之後,想起了這個在考場失意,在人生旅途上徘徊,不知前途如何的一名考生。不眠之夜的愁悶,就隱藏在這江楓漁火之景,陣陣的古剎鐘聲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