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网2018|防范365」青少年暑期安全上网手册

「净网2018|防范365」青少年暑期安全上网手册

愉快的假期已经开始,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们该如何在享受互联网乐趣同时,又免受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的侵害呢?为此,我们整理制作了一份“青少年暑期安全上网手册”,快一起来看看吧。

【提示一】防弹窗诈骗

网络弹窗已基本涵盖网站、浏览器、游戏、播放器等绝大部分互联网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常用软件中有弹窗广告行为的软件达1221个,其中每天弹出广告数量超过1000次的软件近500个。而在暑期中,尤其应当警惕以下弹窗陷阱:代写作业、暑假兼职、中奖兑现、游戏奖励、赌博获利等。与此同时,有的恶意弹窗强制反复弹出广告、捆绑安装不明软件,有的恶意弹窗甚至传播淫秽色情、虚假诈骗信息和木马病毒。市民朋友在玩游戏或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应随意点击出现的弹窗,碰到视频跳转的页面尽快关闭。

安全提示:平时上网过程中不随意点击游戏或视频中出现的弹窗。同时,可以在浏览器或安全软件的设置中,开启弹窗拦截功能,这样也能屏蔽掉大部分的恶意广告弹窗。

「净网2018|防范365」青少年暑期安全上网手册

【提示二】防网络社交诈骗

除网络娱乐之外,网络社交活动在青少年网民中的普及率也较高。其中即时通讯、微博、论坛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均高于这些工具在我国全体网民中的普及率。青少年在网络社交时可能会面临包括网络语言暴力、社交隐私泄密、线下人身伤害和不明风险链接等方面的安全威胁。

安全提示:在社交平台发布个人信息、照片定位需谨慎,必要时可以分组发布信息,屏蔽陌生人。而对于各种不明链接,尤其是陌生人发来的邮件、短信、二维码,切勿轻易点击、扫描;对于线下见面要求,不要轻易接受或应允。

「净网2018|防范365」青少年暑期安全上网手册
「净网2018|防范365」青少年暑期安全上网手册

【提示三】防网页盗号

《2017年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与保护研究报告》中提到,约七成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时曾遭遇过权益侵害,其中1/4的青少年曾经损失游戏币,超过1/5的青少年损失过金钱,近1/4的青少年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账号被盗是造成青少年财产受损的主要原因。此外,在个人隐私权益方面,个人疏漏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总体来看,44.2%青少年表示装载恶意或违法应用或程序是造成隐私泄露的主要原因,其次42.9%青少年表示隐私泄露是因盗号等方式被窃取。

安全提示:不要在网页上随便输入个人账号或密码。下载文件时,要警惕附带的捆绑软件,扩展名为exe、scr、rar和zip等的文件容易附带病毒。下载运行上述文件之前,建议使用杀毒软件提前进行扫描。

「净网2018|防范365」青少年暑期安全上网手册

【提示四】防“钓鱼”公共WiFi

由于免费WiFi市场目前缺少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公共场所使用WiFi不一定十分安全,使用公共WiFi要谨防被“钓鱼”,黑客可以通过构造假的WiFi网络窃取手机号码、账号、密码、浏览记录、自拍照片、微信朋友圈等等相关信息。

安全提示:在使用公共场合的WiFi热点时,保持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不要在公共WiFi下使用网银,同时开启网站登录的双重验证功能。在公共WiFi环境下,还应尽量减少分享私人信息。

「净网2018|防范365」青少年暑期安全上网手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