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音乐细胞”,还学钢琴吗?

如果您遇到以下情况:

  1. 孩子学习钢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弹琴的进度非常缓慢或丝毫没有进展。

  2. 老师暗示或明确表示,您的孩子不适合在音乐这方面发展,未来的成就预期可能不高。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怀疑: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细胞”、“音乐细胞”可以培养出来吗?如果真的没有没音乐细胞那还要继续学钢琴吗?等等。

在这里我想说,人的天赋是没有标准的。如果有,那天赋的标准应该如何定这个水平线?由谁来定?即使是智力测验或是性向测验专家,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和资格来判定任何一个人是否具有天赋。更何况,判定的标准在哪里? 如果能力不及贝多芬、肖邦,是否都不算及格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全世界的音乐艺术院校就都得关门了。如果孩子已有六分天赋,但在父母或老师眼中,至少要八分才算天赋,孩子若喜欢音乐,是不是也要被阻止在外,无资格进入音乐的世界里学习呢? 甚至即使孩子处处显露不出半点天赋,却仍然对音乐充满执着和热爱,这样的孩子就不该给他(她)学习音乐的机会吗?更何况,即使是有天赋的孩子,也不是每一个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就一定会崭露头角,有些是经过许多年默默的学习之后,才突然绽放光芒的,让众人跌破眼镜的例子不是没有,可能比一开始就受到瞩目的还要多。

没有“音乐细胞”,还学钢琴吗?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没有任何两个孩子是一模一样的,即使是双胞胎也是独立不同的个体。书上的理论只是综合多数儿童的平均状况,是一般情况时的参考依据。孩子对音乐十分有兴趣,但学习效果却落后,也许是孩子正以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在摸索了解音乐,它人用传统的标准判断,未必能真正了解孩子。孩子的能力发展速度,快慢因人而异,早熟或大器晚成的例子屡见不鲜!只凭一位老师的看法不尽然是绝对的,也许问题还可能出在老师个人的教法及风格上,或使用的教材不适合孩子。我们知道有些孩子并非不喜欢音乐或是能力有问题,只是不适应某位老师的教导方式或某套教材的编排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是有兴趣的,但老师却无法从孩子身上看到希望和给予肯定,如果和老师沟通之后若还是无效,也不妨换个老师再试一下,如果下一个老师还说孩子不行,那就真的可以考虑一下了!

当音乐学习进展不顺利时,钢琴课是不是浪费钱,要看您对学音乐的价值是如何定义的,也要看孩子从中的收获,以及自己有没有努力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即使没有很好的成果,但是学习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没有“音乐细胞”,还学钢琴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