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杂技艺术训练中的美育

试论杂技艺术训练中的美育

杂技作为表演艺术,在训练初期,应该加强学员的文化素质和美的教育。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其任务就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并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些团体在培养学员方面偏重于抓技术训练,忽视了学员的文化和美育这一课,并把它摆在了一个次要位置。这样不仅在培养目标上出现了偏离方向的现象,而且对未来杂技艺术的发展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 杂技艺术表现美的特征与意义

美是人类现实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精神上的一种感觉,它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是通过人的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当然,作为杂技艺术的美也是在这客观的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这种通过杂技艺术技巧所表现出来的美,我们把它称之为“杂技艺术的美”。然而,杂技艺术的美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首先,杂技与舞蹈之间的交流早在我国汉代时期就出现了,如流行于汉代的《巴渝舞》、《七盘舞》这类技术较强的舞蹈,既可以说是杂技也可以说是舞蹈,因为当时它们没有从根本上分家,都是“戏”节目中的一部分。《巴渝舞》舞姿雄猛、矫健,当时被汉高祖刘邦所钟爱,表演时穿插着大量的格斗技巧,所以说这是最早带有杂技成份的舞蹈。

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杂技艺术,它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相反,它同其他艺术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演员的表演需要有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服装的美化及道具设计的美相结合。除此之外,杂技艺术中的技巧可分为力量美、韧性美,强劲美、矫健美等,如2015年11月第十一届武汉国际杂技比赛上新疆建设兵团杂技团表演的《生命之旅——男子倒立技巧》,既有节奏、频率、协调、轻松、柔和的优雅美,又有速度、强劲、力量的雄壮美,连贯动作一气呵成,体现了“雄浑”。他们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体的美是以人体的组织机构、器官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因素为基础的,同时又是通过演员的表现活动而表现出来,然而,这些基础方面并非自然而美,它需要教师的指导,自身的审美素质以及编导的精心编排的密切配合,这些艺术美的表现不仅表现演员的身体美、技巧高,更主要的是表现演员的艺术表现美,当然,艺术表现这种美是由演员自身的表现来完成的,它包括:演员的形态、步法、手势以及人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

表演艺术的主要特征首先是演员的表现使观众在欣赏演员绘形、绘声、绘色的艺术表现中如临其境,产生热情的交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然而,要全面的完成艺术表现美的任务,还有赖于发挥演员自身的各部分功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作用。作为杂技艺术所要表现的美都是以人体的运动为主要内容的,而这种表现美的能力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的境界,所以要进行美育(艺术表现、技术训练)适应遵循客观规律,做到有计划训练,以逐步增强学员的身体素质。杂技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技巧性和艺术性,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娱乐兴趣,同时也要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死板的训练方法必然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枯燥的逆反心理,容易造成恶性循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方法,如观摩电视、电影、录像及画片等形式使学生从中得到欣赏、认识美、欣赏到美。还要借助外部力量对学生的渗透,引起学生内心因素发生变化而受到感染,因此在杂技的训练和美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外界刺激和人体的艺术形象,经常的、渐进的感化学生,以受到良好的美育效果。

在专业技术及美育(艺术表现)的训练过程中还应该让学员亲身体验到动作美和表演美的感受,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另外,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应该掌握学员的生理发展规律,任何活动不宜过久,运动量不宜大。柔韧和松懈是学员的生理特点,为了防止机体的疲劳和产生逆反心理,任何活动都应逐步增加,使学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总之,在培养学员的美育和艺术表现美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学员纯真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并用艺术美的形象指导学员鉴赏美的能力。

试论杂技艺术训练中的美育

二. 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

杂技艺术的技巧表现是以学员的自我学习为基础的。培养美育也是如此,杂技训练的自我教育是经过教师引导和帮助,使学生通过思维和实践达到自觉学习,自我表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地步。所以独立性和追求艺术的愿望,把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鉴别美做为培养学员的主要目标,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独立表现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杂技艺术表现范围内,有多种集体项目,为了加强在艺术表现中的整体性,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引导学员从小树立集体思想观念,培养学员良好的情感,对表现好的要及时表扬,奖励;相反对不良行为要给与批评和帮助。总之,要把学员的意向行为和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

三. 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培养学员的专业人员。他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经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业规范传授给下一代,使他们能够接替老一辈的工作,延续社会的发展,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员,感知的直接对象,为了切实把杂技艺术的培训中的美育搞好,教师也应该把自己的观念、态度、能力提高到美学的高度。做到提高自身美学形象去感化熏陶学员,如仪表、言语、举止、体态、衣着、情绪等方面,给学员以美的感化。在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美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启迪学员的智慧,通过图片艺术,使学员懂得情感、色彩、线条等大自然的美,通过音乐的学习使他们了解音乐的基础是旋律、节奏、速度等来提高学员的听视觉能力和感知觉能力。为将来学员在表现艺术方面能大胆地发挥表现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试论杂技艺术训练中的美育

四. 环境的美化

这里是指训练场地和进行美育的环境美化。环境美化是把客观条件和主观意识统一起来的一种方法。因此,学员进行学习和训练的环境要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设计和安排,使学员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光线充足、设备清洁整齐、道具摆合理美观,可以给人一种良好的刺激,使学员心情愉快,增强审美意识。总之,这些审美的方法和措施都应该贯穿整个杂技训练和美育的过程中去。

最后,让我们用马克思的一句话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那么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