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雜技藝術訓練中的美育

试论杂技艺术训练中的美育

雜技作為表演藝術,在訓練初期,應該加強學員的文化素質和美的教育。什麼是美育呢?美育就是“審美教育”,又稱美感教育,其任務就是培養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對於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感受、理解和評價美的能力,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趣味,並按照美的規律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有些團體在培養學員方面偏重於抓技術訓練,忽視了學員的文化和美育這一課,並把它擺在了一個次要位置。這樣不僅在培養目標上出現了偏離方向的現象,而且對未來雜技藝術的發展都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一. 雜技藝術表現美的特徵與意義

美是人類現實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對客觀世界的精神上的一種感覺,它隨著社會文化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無論是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都是通過人的社會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當然,作為雜技藝術的美也是在這客觀的社會環境中所表現出來,這種通過雜技藝術技巧所表現出來的美,我們把它稱之為“雜技藝術的美”。然而,雜技藝術的美也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發展的,首先,雜技與舞蹈之間的交流早在我國漢代時期就出現了,如流行於漢代的《巴渝舞》、《七盤舞》這類技術較強的舞蹈,既可以說是雜技也可以說是舞蹈,因為當時它們沒有從根本上分家,都是“戲”節目中的一部分。《巴渝舞》舞姿雄猛、矯健,當時被漢高祖劉邦所鍾愛,表演時穿插著大量的格鬥技巧,所以說這是最早帶有雜技成份的舞蹈。

作為一種與人們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雜技藝術,它不是孤立存在的現象,相反,它同其他藝術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演員的表演需要有音樂的旋律節奏和服裝的美化及道具設計的美相結合。除此之外,雜技藝術中的技巧可分為力量美、韌性美,強勁美、矯健美等,如2015年11月第十一屆武漢國際雜技比賽上新疆建設兵團雜技團表演的《生命之旅——男子倒立技巧》,既有節奏、頻率、協調、輕鬆、柔和的優雅美,又有速度、強勁、力量的雄壯美,連貫動作一氣呵成,體現了“雄渾”。他們的表演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體的美是以人體的組織機構、器官機能身體素質和心理因素為基礎的,同時又是通過演員的表現活動而表現出來,然而,這些基礎方面並非自然而美,它需要教師的指導,自身的審美素質以及編導的精心編排的密切配合,這些藝術美的表現不僅表現演員的身體美、技巧高,更主要的是表現演員的藝術表現美,當然,藝術表現這種美是由演員自身的表現來完成的,它包括:演員的形態、步法、手勢以及人體動作和麵部表情等來塑造藝術形象的藝術形式。

表演藝術的主要特徵首先是演員的表現使觀眾在欣賞演員繪形、繪聲、繪色的藝術表現中如臨其境,產生熱情的交流,從而獲得美的享受,然而,要全面的完成藝術表現美的任務,還有賴於發揮演員自身的各部分功能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作用。作為雜技藝術所要表現的美都是以人體的運動為主要內容的,而這種表現美的能力並不是自然形成的,它需要經過反覆的練習才能達到自動化的境界,所以要進行美育(藝術表現、技術訓練)適應遵循客觀規律,做到有計劃訓練,以逐步增強學員的身體素質。雜技藝術具有濃郁的民族性、技巧性和藝術性,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應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娛樂興趣,同時也要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死板的訓練方法必然給學生造成一定程度枯燥的逆反心理,容易造成惡性循環。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方法,如觀摩電視、電影、錄像及畫片等形式使學生從中得到欣賞、認識美、欣賞到美。還要藉助外部力量對學生的滲透,引起學生內心因素髮生變化而受到感染,因此在雜技的訓練和美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外界刺激和人體的藝術形象,經常的、漸進的感化學生,以受到良好的美育效果。

在專業技術及美育(藝術表現)的訓練過程中還應該讓學員親身體驗到動作美和表演美的感受,啟發他們的形象思維,發展其抽象思維能力。另外,在長時間的訓練中,應該掌握學員的生理發展規律,任何活動不宜過久,運動量不宜大。柔韌和鬆懈是學員的生理特點,為了防止機體的疲勞和產生逆反心理,任何活動都應逐步增加,使學員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總之,在培養學員的美育和藝術表現美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學員純真的情感,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高尚的情操,並用藝術美的形象指導學員鑑賞美的能力。

试论杂技艺术训练中的美育

二. 自我教育和集體教育

雜技藝術的技巧表現是以學員的自我學習為基礎的。培養美育也是如此,雜技訓練的自我教育是經過教師引導和幫助,使學生通過思維和實踐達到自覺學習,自我表現,自我評價和自我完善的地步。所以獨立性和追求藝術的願望,把創造美、表現美、欣賞美、鑑別美做為培養學員的主要目標,同時,還要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獨立表現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雜技藝術表現範圍內,有多種集體項目,為了加強在藝術表現中的整體性,教師應該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引導學員從小樹立集體思想觀念,培養學員良好的情感,對錶現好的要及時表揚,獎勵;相反對不良行為要給與批評和幫助。總之,要把學員的意向行為和道德觀念聯繫在一起。

三. 教師的作用

教師是培養學員的專業人員。他把人類社會所積累的經驗,科學文化知識以及一定的思想觀念和行業規範傳授給下一代,使他們能夠接替老一輩的工作,延續社會的發展,教師是教育者同時也是學員,感知的直接對象,為了切實把雜技藝術的培訓中的美育搞好,教師也應該把自己的觀念、態度、能力提高到美學的高度。做到提高自身美學形象去感化薰陶學員,如儀表、言語、舉止、體態、衣著、情緒等方面,給學員以美的感化。在培養學生藝術表現美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啟迪學員的智慧,通過圖片藝術,使學員懂得情感、色彩、線條等大自然的美,通過音樂的學習使他們瞭解音樂的基礎是旋律、節奏、速度等來提高學員的聽視覺能力和感知覺能力。為將來學員在表現藝術方面能大膽地發揮表現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试论杂技艺术训练中的美育

四. 環境的美化

這裡是指訓練場地和進行美育的環境美化。環境美化是把客觀條件和主觀意識統一起來的一種方法。因此,學員進行學習和訓練的環境要從美學的角度進行設計和安排,使學員在學習訓練過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光線充足、設備清潔整齊、道具擺合理美觀,可以給人一種良好的刺激,使學員心情愉快,增強審美意識。總之,這些審美的方法和措施都應該貫穿整個雜技訓練和美育的過程中去。

最後,讓我們用馬克思的一句話來作為本文的結束語——“如果你想得到藝術享受,那麼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