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教訓,滴滴打車系統存在安全漏洞

近日,有一則非常痛心的新聞:空姐打滴滴順風車遇害。

血的教訓,滴滴打車系統存在安全漏洞

事情發生在5月5日,空姐李某約了順風車到火車站,途中被司機劉某殘忍殺害。

乘客遇害事件發生後,滴滴出行發佈了自查報告,報告中提到:嫌疑人違規借用其父親的順風車賬號接單,並且正常通過三證驗真,完成人臉認證。而且嫌疑人未觸發滴滴夜間人臉識別機制。

血的教訓,滴滴打車系統存在安全漏洞

乘客曾向滴滴客服投訴司機言語性騷擾,但客服五次通話,並未聯繫到嫌疑人,隨後並未妥善處理此事,而釀成悲劇。

嫌疑人究竟是怎樣通過人臉識別的呢?或者是用滴滴賬號主人的照片,或者通過一些簡易的技術手段,這些我們就無法得知了。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泛,比如銀行、金融、安防、通信等等,現在很多APP註冊進行實名認證也需要進行人臉識別。這個技術看似增加了身份識別認證,保護了用戶信息安全,但是上述事件中嫌疑人能輕而易舉通過人臉識別,恰恰證明了人臉識別技術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血的教訓,滴滴打車系統存在安全漏洞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系統成功的關鍵在於是否擁有尖端的核心算法,並使識別結果具有實用化的識別率和識別速度。在採集數據有限,算法限制的情況下,很可能出現人臉識別失敗的結果。人臉作為一項生物特徵,本身識別就有一定的困難。目前我國人臉識別技術的認假率在萬分之一,越是大規模的應用,對人臉識別精度的要求也就越高。

人臉識別技術在我國快速發展,在某些領域可以說是非常先進的,就連雙胞胎也能檢測出來。但是一些平臺的人臉識別系統還是存在漏洞。

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平臺認證識別系統的管理,同時APP平臺能夠完善自己的人臉識別等驗證系統,在便利用戶的同時,切實做好信息安全的工作,保障用戶的權益。

血的教訓,滴滴打車系統存在安全漏洞

12日,警方在一河道內打撈出一具屍體,初步確認系殺害滴滴順風車乘客李某的嫌疑人劉某。而滴滴順風車平臺也作出全國停業整改一週的決定。

事情到這裡告一段落,但生命不再。但願不再發生類似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