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刷题式”数学教育毁掉的中国孩子

最近下了班,晚上在家里看世界杯。

三年级的小外甥,偶尔也来凑热闹,看的时候他总是不停的问:

“为什么这个球踢出去会拐弯啊?什么角度是弧度啊?为什么足球上,黑色块是五边形,白色块是六边形?”

这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有时问到我哑口无言,无心看球。气急败坏下,我经常用“这些考试不会考,问这些有啥用“来敷衍他。

终于有一次小外甥回嘴,“难道考试不考,我就不能知道了么?”说完气鼓鼓的走了。

看着电视机里热闹的世界杯,我脑袋里却一直浮现小外甥说的话,确实,我们中国式教育理念里,考试成绩似乎代表了一切,也是因此我们渐渐忽略了考试之外的知识。

数学,中国教育最“失败”的学科

这几年经常听到,一些出国留学的朋友抱怨“中国式教育”,其中数学是大家“吐槽”最多的学科。

“当年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微积分比那些老外学得好多了,考试都考的比他们好。

反倒现在抽象代数,拓扑他们学得比我们好多了,越到高端的课反而思维不如他们敏捷了。

我们在国内基础数学教的很扎实,可咱们中国数学上的研究怎么跟人家没法比,这是为什么?”

被“刷题式”数学教育毁掉的中国孩子

这就要回归数学本质,新华字典里对数学的定义,“数学,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通俗来讲,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生活常识技能,是一种生活常识的扩张。

“计算、逻辑、抽象能力”作为学好数学必翻的三座大山。逻辑能力,培养对事物分析、观察概括与理性推断能力;抽象能力,培养对非实质事物以及新概念的理解能力。

而“刷出来”的中国式数学教育,往往更注重计算能力,另外两项较为欠缺。所以,前期发力效果甚广,后期“被超车”也是情理之中。

最近,微博上一篇“难倒成年人的小学数学题”被各大博主转发,一时间“中国式数学”被网友集体DISS。

被“刷题式”数学教育毁掉的中国孩子

网友纷纷败下阵来,表示小学教学,尤其是数学的难度,竟然已经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程度,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大部分高中生竟然也搞不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刷题速度快”、“偏题难题搞得定”才是“学霸”的标准。导致现在大多数学生和老师一直以“看出诡异的等式关系和掌握很多公式”来评定数学水平,把数学当成了炫技,而不是日常运用的思维能力。

把数学当成一种技巧,过于追求炫技,没有注重逻辑思维,这也是中国式数学教育,最大的症结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